胡玉国
[摘 要]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当前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环境卫生“脏”、村民建房“乱”、基础设施“差”、农村土地“荒”等问题;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思路是强化规划引领、强化基础建设、强化生态保护和强化产业支撑;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着力点是抓住“土、路、房”3个关键,实施“亮、美、净”3大工程,打造“山、水、花”3个亮点,做好“吃、住、玩”3篇文章。
[关键词] 生态文明;美丽乡村建设;生态保护;产业支撑
[中图分类号] F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17-24-3
习近平强调,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而建设美丽中国,重点和难点在乡村,没有美丽乡村就没有美丽中国。如何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建设好美丽乡村,是摆在基层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崭新的课题,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实践。
1 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现状
自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发布后,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先后开展了美丽乡村建设系列行动。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效,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以湖南省衡阳县为例,全县土地总面积25.53万hm2,其中農用地21.53万hm2,占84.3%;全县总人口约125万,其中农业人口约100万,占80%,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大县。近年来,衡阳县以“示范村”“示范片”为带动,积极推进了美丽乡村建设。3年来,全县共硬化乡村道路约2 800 km;硬化和修复渠道9万km、骨干塘9 165口;新建集中供水工程18处、分散供水工程377处,解决27.49万人饮水问题;完成农电户改100%、农电网改90%以上;新建村部497个,建设和改造乡镇卫生院26所,新建和改建村卫生室423个,完成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37.07万m2;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11 541口,完成“五改”配套72 126户;全县广播电视入户率99%,手机入户率97%。经过全县上下的不懈努力,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农村面貌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较大改变,目前全县已有台源镇群英村、库宗桥镇梅开村、洪市镇杨泉村、金兰镇金沙村、西渡镇陡岭村和曲兰镇湘西村6个村通过省验收授牌。
2 我国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从以上数据来看,以衡阳县为缩影,这几年全国各地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一点无疑不能忽视。但从衡阳县的整体情况来看,从衡阳县与其他地区的比较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当前的美丽乡村建设离上级的总体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当前的农村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美丽乡村”。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2.1 环境卫生“脏”
经过多年的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居民的卫生意识有所增强,农村面上的环境卫生整体有所好转。但由于村级经费紧张及思想上重建轻管等原因,村庄卫生保洁、设施维护等方面缺乏长效管护,农村污水直排、垃圾乱扔、柴草乱堆等现象尚未根本杜绝,畜禽粪便、生活污水和废弃物、农药化肥、矿产开发等引发的污染问题仍然严重。有的村甚至出现打扫卫生时,直接向河道倾倒垃圾和露天焚烧垃圾等现象。
2.2 村民建房“乱”
通过近年村镇规划的编制和旧村改造等工程的实施,农村的村庄布局有所改善,但由于村民根深蒂固的思想和行为习惯的影响,农村建房总体依然比较混乱。一方面表现为违规用地、私搭乱建。随着农村道路条件的不断改善,村民建房首选道路两旁,有的村民甚至擅自占用耕地建房;另一方面表现为建新不拆旧。住房迁建后,原有宅基地上的建筑即使不住人也不愿拆除,导致洋楼新房和断壁残垣并存,“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的现象比较普遍和突出。
2.3 基础设施“差”
由于县级财政吃紧,社会资本投入模式尚不健全,当前的美丽乡村建设基本靠上级项目资金投入,对于像衡阳县这样的传统农业大县来说,“撒胡椒面”式的项目和资金安排所取得的效果不明显,农村道路、供水、燃气、通信和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总量不足、设备简陋、共享率低,农村的绿化、亮化范围窄、层次低。除县城西渡及周边乡镇个别中心村,大部分村庄依然破旧不堪,萧索荒凉。
2.4 农村土地“荒”
由于传统农业发展层次和经济效益低,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留在农村的基本上为“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根本没有能力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力的缺乏导致农村原有的水利灌溉设施年久失修基本上无法正常使用,耕地也因无人耕种而大面积抛荒。本应是稻花飘香、果蔬满园的季节,农村很多地方却是杂草丛生、一片荒芜。
3 生态文明视域下我国美丽乡村建设基本思路
美丽乡村建设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建设美丽乡村,政府是主导,农民是主体,必须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能人带动,群众参与”的总体原则,坚持先规划后建设、边开发边治理,既注重基础设施,又注重产业发展,才能真正使美丽乡村建设取得较好的效果[1]。
3.1 强化规划引领
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前提、基础和保障。要坚持规划先行,按照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居则居、宜文则文的原则,完善美丽乡村规划,因村制宜地对村庄建设规划进行深化、细化、具体化。同时,把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农业和旅游业发展规划、文化特色产业相衔接,实现各项规划的无缝对接,真正传承历史文化,体现乡村特色,反映时代特征,引领科学发展。
3.2 强化基础建设
坚持整合资源、凝聚合力,把农村危房改造、扶贫搬迁、乡村公路、乡村文化中心、卫生室和敬老院等项目纳入美丽乡村建设,形成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积极盘活土地资源,充分利用民间资本,进一步完善农村水、电、路、房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养老、教育、医疗、文化和体育等农村公共服务体系,让农民在家门口也能享受不亚于城镇的公共服务。
3.3 强化生态保护
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就是生态文明建设,因此,在建设美丽乡村中应融入生态文明观念,充分保护现有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建设。要大力倡导健康、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通过生态修复、改良、保护和治理等措施,使乡村重现优美的自然景观,充分彰显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卷。
3.4 强化产业支撑
培育支柱产业、加快经济发展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任务。没有产业支撑,美丽乡村建设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发展特色农业,以抓大户上规模、抓特色建基地、抓服务建体系为基本路径,大力发展“三品”农产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推动农村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要拓展新兴产业,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传承优秀文化紧密结合,加快发展乡村非农产业,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经济支撑。
4 生态文明视域下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着力点
美丽乡村建设是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其本质在于使农村变得更加“美丽”,核心是进一步完善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保护农村的自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村整体环境的彻底改善[2]。我们现在抓美丽乡村建设,标准不能等同于过去的新农村建设,具体来说,应在现有基础上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4.1 抓住“土、路、房”3个关键
土地、道路和住房是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三大要素,应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
4.1.1 加快土地流轉。衡阳县共有农用地21.53万hm2,近几年完成农村土地流转6.14万hm2,其中耕地流转3.36万hm2,大片农村土地依然分散种植甚至抛荒,土地的利用空间还很大。因此,要继续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将土地集中起来发展高效农业,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同时,通过盘活现有土地资源,拓宽投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美丽乡村建设,让过去荒芜的土地实现效益最大化。
4.1.2 完善农村公路。目前,全县只有11个乡镇连通二级公路,通村公路和通组道路路面窄、弯道多、质量差,一些偏远乡镇还没有实现完全通畅,群众出行和农业生产仍不方便。因此,一方面要将交通、发改、国土、扶贫和农开等部门的项目有机整合,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提高农村公路的通达率和覆盖面;另一方面在农村公路全面通畅的基础上,积极利用贷款融资等渠道,适时启动农村“窄路加宽”和路面油化工程,实现农村公路提档升级。
4.1.3 规范农村建房。农村建房直接关系到美丽乡村的布局和风貌,必须科学制定村庄布局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加强对农户建房的规划引导,提高农户建房的水平和标准,动员居住分布星散的人群搬迁,引导农村人口集中居住。同时,要严格执行“一户一宅”政策,落实“建新拆旧”要求,大力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对危旧房实行连片拆除、连片改造。
4.2 实施“亮、美、净”3大工程
环境美是美丽乡村的直接表现,我们抓美丽乡村建设,并不是要大拆大建,全盘推倒重来,应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不断改善农村的整体环境。
4.2.1 亮化。要树立城乡一体建设理念,注重镇村公共设施的配套、协调,使集镇公共服务向村组拓展延伸,让农民享受与城镇居民一样的公共服务。在完善农村道路交通设施的同时,大力加强农村路灯建设,在农村交通要道两旁、乡村文化广场及村民聚居的房前屋后安装路灯,实现村村夜晚有照明,使农民出行更加方便,使乡村夜景更加亮堂。
4.2.2 美化。大力推进农村美化、靓化工程。鼓励和发动群众建设乡村文化休闲广场、小游园、小公园等,在满足农民休闲娱乐需求的同时美化村庄环境。进一步推进绿化增量提质工程,在通道绿化的基础上,以房前屋后、村内空地、河道堤岸、公共活动场所等为重点,合理布局、科学搭配,打造绿化景观。由规划部门牵头,设计一批具有湘南民居特点的农村住房设计图,免费发放给村民参考和使用,改变过去农村建房七零八落、五花八门的局面。
4.2.3 净化。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的要求,持续抓好改路、改水、改厕、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等项目整治,巩固提升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成果,建立农村环境卫生保洁长效机制,行政村所有村组、农户全域全天候常态保洁,村、组道路全面绿化和养护管护,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的问题。
4.3 打造“山、水、花”3个亮点
美丽乡村应“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要浓妆山水、淡抹村庄、尊重自然、保护生态。
4.3.1 留住青山。必须坚持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和有效利用,防止为了发展经济而大量开采、挖掘陶瓷、铁矿、石材等矿产资源,对山体造成严重破坏,影响乡村生态环境。同时,按照“谁开采谁治理”“边开采边治理”“边开采边造景”的要求,开展“矿山复绿”行动,采取新造、补植、封育、复绿等措施,彻底消灭裸露山体,优化美化森林景观,形成“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美丽乡村图景。
4.3.2 治理水体。扎实开展河道、水库水环境治理,通过河道清淤、河岸整治、河道漂浮物打捞等专项行动,对农村小溪流、河流、水库、骨干塘的淤泥、杂草、垃圾进行清理,对河道沿岸畜禽养殖户进行关闭搬迁,杜绝污水排入河道,从源头控制污染源,改善农村水体环境。
4.3.3 种植花木。在构建整体绿色生态环境空间下,充分利用绿廊、农田、庭院、溪水等郊野景观,实施集种植、旅游、观光休闲产业于一体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规模化种植荷花、油菜花等具有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农产品,既增加农民收入,又增添靓丽风景线。同时,在乡村主干道栽种桂花、樱花、桃树、李树等各类花木,为美丽乡村“锦上添花”。
4.4 做好“吃、住、玩”3篇文章
产业发展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和根本,只有大力发展产业才能使农民富起来。在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上,鼓励、支持和引导农民依托紧靠集镇、紧靠国省道、紧靠市区、紧靠旅游区的优势,利用农村森林景观、田园风光、山水资源和乡村文化,将美丽乡村建设与当地文化旅游资源结合起来,做好“吃、住、玩”3篇文章。发展以农家土菜、民宿短租、赏花摘果、踏青垂钓为重点的乡村体验式旅游,打造集产业展示、休闲观光、人文历史、地域特色于一体的示范带,培育新的市场亮点,吸引城区居民休闲娱乐消费,促进农民创业就业,提升城乡一体发展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十八大报告文件起草组.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