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华 沈田辉 朱展飞 卞康亚 朱加萍 车晋英 姚晓丽 吴海霞 刘志琴 朱智刚
摘 要:近年来盐城市大丰区水稻大螟发生危害日益加重,分析其原因主要有种植结构的变化、耕作方式的改变以及化学防治的盲区。该文提出了通过农业防治降低越冬基数,减少桥梁寄主;运用防虫网帐减少产卵,利用性诱剂和杀蟲灯降低成虫量;应用生物农药减少化学使用量,保护自然天敌,探索稻田养鸭防控新技术;结合化学防治,科学选择药种等绿色精准防控技术措施,以期提高防治效果。
关键词:大螟;发生现状;防治策略;大丰区
中图分类号 S435.112+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13-0106-03
大螟(Sesamia inferens Walker)属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多食性害虫,其寄主主要有水稻、茭白、玉米、禾本科和莎草科杂草等[1-2]。大螟是大丰地区水稻上的次要害虫,历来轻发生,防治措施以防治其他病虫害时兼治为主,未对其开展单独防治[3]。近年来,受种植结构调整、耕作模式变更等综合因素影响,大螟在大丰区呈加重危害趋势,给水稻生产带来较大威胁[4]。为明确大螟发生日益严重原因,制定科学防治方案,有效解决大螟为害,保障水稻生产安全和环境生态安全,本文分析了大丰区大螟发生现状,以及近年来大螟种群数量变化原因,提出了综合防控措施,为大丰区水稻大螟防控提供借鉴。
1 大螟发生现状
1.1 越冬基数 大丰区位于江苏省东部沿海地区,大螟在该地区多以老熟幼虫在水稻等寄主根部越冬,田间大螟越冬基数是决定其危害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大丰区田间大螟越冬基数总体呈上升态势,尤其是2018年越冬基数增长了1倍多(图1),给后期水稻病虫害防控带来很大压力。
1.2 发生面积 大丰区常年种植水稻3.33万hm2左右,近年来水稻大螟发生面积呈扩大趋势,发生面积由2012年的1.75万hm2上升到2018年的2.58万hm2,其中2017年发生面积最高,为2.69万hm2。发生面积不断增加,防治面积和防治药剂用量持续增加,对环境生态安全也构成威胁。
1.3 发生虫量 在大丰地区大螟1年发生3代,第1代大螟一般危害小麦、油菜和春玉米等农作物,危害水稻的是第2、3代大螟,造成水稻枯心、白穗、枯孕穗等,最终导致减产。近年来,第2、3代大螟田间残虫量总体呈上升态势,其中2017年3代残虫量达264头/hm2(图2),对水稻产量安全造成威胁。
2 原因分析
2.1 种植结构的调整 大丰区玉米—大蒜种植模式历史悠久,玉米常年种植面积多达2万hm2。近年来由于饲料玉米籽价格下滑,畜牧产业化发展导致饲料饲草需求量增加,青贮玉米、甜玉米、糯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为大螟提供了丰富的桥梁食料和适宜的生存环境,有利于大螟虫源的积累。
盐城市是全国杂交水稻3大基地之一,是经过国家“863”工程生物领域两系杂交水稻专家组认证的我国最适宜杂交水稻制种区域[5]。随着中央一号文件倡导家庭小农场以来,市场资金流大量流入农村承保土地,由于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及专业化服务组织完善等,大丰区近年来土地流转面积逐年扩大[6]。2018年大丰区3.33hm2以上规模土地流转面积高达2.25万hm2。原先主要由省属农场和上海驻地农场生产杂交制种稻,但由于土地流转成本达到13500元/hm2,个别乡镇高达16500元/hm2,并且农药化肥、人工机械等成本一直在增加,而土地产出不断下降,一方面面临各种减产风险,另一方面粮食收购价不断下行,迫使种田大户转而种植杂交水稻[7]。2018年全区杂交水稻种植面积0.33万hm2,占水稻总面积的11.9%。杂交制种稻为大螟提供了丰富的食料,个体发育良好,雌蛾产卵率高,白穗明显比常规粳稻多,也增加了世代的发生基数。
2.2 耕作方式的改变 2013年开始全面禁止燃烧稻草,实施秸秆还田,但秸秆粉碎不彻底,极大提高了大螟幼虫的存活率[8]。近年来,大丰区免耕、浅耕、休田面积逐年扩大,前茬让茬晚,导致抢收抢种形势严峻,冬翻面积减少,为大螟提供了优越的越冬场所,增加越冬基数。
大丰区水稻茬口类型多样。近年来随着西甜瓜市场的兴起和政府对农村供给侧改革的倡导,大丰区掀起了种植设施西甜瓜等特经瓜果的浪潮。西甜瓜茬口水稻、大麦茬、空茬水稻在6月初就开始栽插,小麦茬口的种植大户受农事机械限制,要到7月上中旬才能进行栽插[9]。长达40d的水稻栽插时间为大螟由稻田外向稻田内转移提供了多样的生境选择和食料条件,使得大螟发生期延长,世代重叠,制种稻和常规粳稻都有危害。
2.3 防治措施不到位 大丰区水稻虫害主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大螟作为本地水稻次要害虫,从未对其开展单独防治,一直以兼治为主[10]。另外,药剂品种不对路,错过防治适期,都降低了水稻大螟的防治效果,致使防治过后大螟存活率较高,种群数量逐渐升高,对水稻危害越来越严重。大螟在大丰区,尤其是大丰东部沿海地区,有从水稻次要害虫向主要害虫发展的趋势。
3 绿色精准防控措施
大螟作为当前水稻次要害虫,应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手段压前控后,将其控制在经济阈值内,制种稻和玉米田等常年重发田块辅以精准的化学防治来控制大螟种群数量,从而达到水稻农药减量增效的目的。
3.1 农业防治
3.1.1 降低越冬基数 大螟主要以幼虫在稻桩内越冬,提倡在水稻收割时稻桩留茬高度降低到0~8cm,减少稻套麦的面积,优化套种模式。调整水稻播、栽期,避免不同生育期的品种混栽,避免选择迟熟稻麦品种,给夏收夏种、秋收秋种腾出深耕翻土时间,同时推广旋耕种麦,破坏大螟越冬环境,降低越冬基数。
3.1.2 减少桥梁寄主 大螟属于杂食性害虫,卵喜欢产在植株高大、长势嫩绿的稻田边行植株叶鞘内[11]。调整作物田间布局,避免稻田与连片夏玉米田块接壤。清理田园杂草,及时清除田埂四周和沟渠的杂草,尤其是芦苇、蒿草、千金子、稗草等,拆除桥梁,减轻危害。
3.2 物理防治
3.2.1 推广防虫网帐育秧 防虫网帐具有遮阳、挡雨、调节小气候、提高秧苗素质、提高产量、防病防虫等优点[12]。利用防虫网帐可以避免早期大螟在秧池内产卵,降低大螟虫源基数。目前大丰区利用防虫网帐育秧技术只占30%左右,集中在土地流转的农业公司和种植大户,应该不断加大推广这项技术,争取上级资金向利用防虫网帐育秧的农户倾斜。
3.2.2 性诱剂与杀虫灯诱杀 性诱剂是当前各地植保部门进行害虫预测预报的重要手段之一,大螟性诱剂诱芯发展日渐成熟[13-14]。大螟成虫具有一定的趋光性,可以利用杀虫灯诱集大螟成虫。性诱剂和测报灯结合使用,不仅能监测田间大螟发生进度,而且能诱杀一部分成虫,减轻大螟为害。性诱剂操作简单,易于种田大户和散户操作。杀虫灯有一定成本,适宜农业公司和家庭农场安装,可以配合农业项目中关于补助购买杀虫灯的政策。
3.3 生物防治
3.3.1 生物农药的利用 当前用于防治大螟的生物农药有苦参碱、甜核·苏云菌、印楝素等,都是广谱型生物农药,不仅对大螟有效,还能防治其他水稻害虫,同时还能保护田间天敌如黑肩绿盲蝽。黑肩绿盲蝽能捕食大螟卵,吮吸卵液剩下卵壳。
3.3.2 稻田养鸭 根据张家港植保植检站开展的稻田养鸭防控大螟的试验示范结果显示,跟常规种植相比,每1hm2水稻田放养300只麻鸭可减少3次化学用药,大螟无须开展化学防治。因此大丰区农业部门可引导种植户尝试稻田养鸭,探索新的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3.4 化学防治 在非化学防治手段无法控制大螟种群为害时,如制种稻常发田块,或靠近制种田、连片玉米田的稻田,以及以主要害虫为害春玉米的1代大螟,需要结合化学防治手段来控制大螟为害。生产上可以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高效氯氟氰菊酯、稻丰散等杀虫剂,防效都能达到90%以上。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植物保护站.农作物主要病虫害预测预报与防治[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88-89.
[2]李洪山,李慈厚,李紅阳,等.苏北稻区水稻大螟种群消长特点及在寄主间的转换规律[J].中国植保导刊,2002,22(10):13-16.
[3]张俊喜,王凯,李红阳,等.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方法探讨[J].江苏农业科技,2016,44(9):166-168.
[4]李秀钰.苏北沿海垦区水稻大螟重发原因及综合治理对策[J].江苏农业科技,2013,41(5):112-113.
[5]包相群,仇贵才.江苏省盐城市两系杂交水稻制种现状、问题及建议[J].种子世界,2011,11:8-9.
[6]谢涵.苏北稻田土地流转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经济与科技,2014,25(6):34-36.
[7]顾仲荣.积极稳步规范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对大丰市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与对策建议[J].农友之家,2009(9):19-22.
[8]刘勇,沈田辉,王风良,等.2013-2017年大丰东部沿海地区二化螟重发原因及绿色防控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8(7):146-147.
[9]钱兵,马萌萌,时丕彪,等.江苏沿海地区大棚西瓜——杂交水稻制种——绿肥水旱轮作高效栽培模式[J].中国蔬菜,2018(8):94-95.
[10]沈田辉,王风良,卞康亚,等.沿海中部水稻重大病虫害发生特点与绿色统防技术集成[J].现代农业科技,2017(2):101-102.
[11]丁锦华,尹楚道,林冠伦,等.农业昆虫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77-180.
[12]黑银秀,李国军,郑静君,等.防虫网覆盖育秧对晚稻稻飞虱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效及秧苗生长的影响[J].中国植保导刊,2013,33(12):36-40.
[13]姜海平,阚李斌,陈迎春,等.水稻大螟性诱剂应用于测报的技术研究[J].中国植保导刊,2012,32(6):46-49.
[14]眭丹.水稻大螟性诱和灯诱监测技术对比的初步研究[J].农业装备技术,2017,43(5):35-37.
(责编:徐世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