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流言榜

2020-07-24 16:35
百科知识 2020年14期
关键词:涡振加碘流言

刮风下雨对新冠病毒传播有加速作用

流言:刮风会把病毒吹得到处都是,下雨会让病毒更快繁殖,它们都会加速新冠病毒的传播。

真相:狂风非但不会加速新冠病毒的传播,反而会使传播减慢。

大风的确会将病毒吹得到处都是,但不会将病毒都吹到同一个地方,只会将高浓度的病毒吹散。日前,钟南山院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病毒要附着在一些东西上来传播,最突出的就是通过飞沫,狂风中的病毒很快就会被稀释,在空气里根本达不到一定浓度,病毒自然不会传播。

下雨也不会增加新冠病毒的传播风险。在潮湿环境中,细菌可能会更快繁殖,但病毒和细菌不同,病毒只能寄生在宿主体内繁殖,所以潮湿环境不会增加病毒数量。另外,病毒以极小的飞沫形式飘浮在空中,雨后,这些细小的飞沫会因雨滴沉降到地上而被冲刷走,这樣就无法进入大家的口鼻导致感染了。也就是说,下雨不仅不会加速新冠病毒的传播,还可以降低空气中飘浮着的病毒的数量,降低感染风险。

夏天气温升高,新冠肺炎就会终结

流言:新冠病毒怕热,随着气温升高,新冠病毒的传播能力就会减弱,人们可以不戴口罩了。

真相:随着气温逐渐升高,戴口罩也变得更加令人难以忍受,但这并不是不戴口罩、放松警惕的理由。高温天气的确可以降低新冠肺炎的传播,但效果有限。

美国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评估研究所主任克里斯托弗·默里表示,他们通过统计研究发现,温度每升高1℃,新冠病毒的传播率大约能降低2%。但光靠高温是不可能成功遏制病毒的。例如,处于夏季的南半球国家澳大利亚和地处热带、常年高温多雨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疫情也很严重。

事实上,隔离、保持社交距离、佩戴口罩等措施要比单纯的气温升高更有预防效果。千万不要因为天气闷热就心存侥幸,摘掉口罩。

蚊虫叮咬是否会成为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

流言:前不久,有消息称广东惠州“惠阳区某小区业主因被蚊虫叮咬,去医院检查时核酸检测为阳性”,引发关注。

真相:根据惠阳当地官方微博的通报,前面提到的小区业主乃是被不明动物(怀疑是老鼠)咬伤,截至目前,根据其临床表现及核酸检测结果,已排除新冠病毒感染。

虽然蚊子叮咬确实可以传播很多疾病,比如疟疾、登革热,但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新冠病毒能够通过蚊虫传播。

生活中,或许有人认为,蚊虫叮咬被感染者后再叮咬健康的人,会导致后者感染病毒。实际上并非如此,蚊子传播病毒的过程相当复杂,并不是简单的像注射器一样,将病毒从病人血里吸出再注射到健康人的血液里。

首先,蚊子叮咬时,是将口器插入人体皮肤,然后注入唾液,减缓人体血液凝固的速度便于吸血,在整个过程中,蚊子注入人体的只有唾液。

其次,由于蚊子本身不是新冠病毒的载体,即便少量病毒随血液被吸入蚊子体内,也无法存活下来,更难以经过消化系统及循环系统重新扩散到蚊子的唾液中,所以很难传播给其他人。

最后,某种病毒若想通过蚊虫在人群中传播,需要经过在蚊虫体内的增殖、突破中肠屏障和唾液腺屏障等一系列过程才能由某人进入到另一人体内。能完成这一过程的病毒都有特定的特征,这类病毒也就是所谓的蚊媒病毒,而蚊媒病毒里并不包括冠状病毒,其他如艾滋病毒、流感病毒等也都不能通过蚊虫传播。

因此,大家不用因为蚊虫复苏而过度恐慌,不传未经证实的信息,同时做好自我防护。例如,经常用含酒精的洗手液或肥皂洗手,避免与咳嗽和打喷嚏的人密切接触等。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目前医学界确定可以通过蚊媒传播的病毒也有不少,例如乙脑病毒、登革热病毒、寨卡病毒、基孔肯雅病毒等。因此,大家还是要注意环境卫生,让蚊虫无处孳生和繁殖,降低夏季蚊媒病传播流行的风险。

老年人献血可以降血脂

流言:老年人时常献一献血,可以降血脂。

真相:按照相关专业机构的指导,适当献血不会对身体健康有害。但不能把献血作为降血脂的一个手段。

一个健康人的总血量约占体重的8%,约为四五千毫升。平时,80%的血液在心脏和血管里循环流动,维持着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20%的血液储存在肝、脾等脏器内,当人体失血或进行剧烈运动时,这些血液就会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一个人一次献血通常有200~400毫升,只占总血量的5%左右。献血后,人体储存的血液马上会补充上来,所以,献血不会减少循环血容量,也不会影响人的健康功能。

从理论上讲,献血抽掉了一部分血,在短期内血脂可能会略微下降。但实际上,我们的机体有自我调节能力,当血脂含量下降后,机体会很快产生血脂,因此,即使献血后血脂在短期内略有下降,也会很快调整回原来的水平。

所以,把献血作为降低血脂的一个手段,不值得提倡。事实上,降血脂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除了健康饮食和合理运动外,就是遵医嘱服用降血脂药。

另外,我国《献血法》规定,年龄在18~55周岁,男性体重在50千克以上,女性体重在45千克以上,身体健康的公民都可以参加献血。由于饮食或营养吸收等方面原因,不主张老年人献血。

中國是唯一一个食盐强制加碘的大国

流言:国外很少用碘盐,并且是自由选择而非强制,中国是唯一一个食盐强制加碘的大国。

真相:碘缺乏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通过食物进行碘强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从1993年开始,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推行食盐全面加碘,即人吃的食用盐、动物饲料用盐、食品工业用盐都加碘。到2008年,全球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了食盐碘强化政策,其中34个国家和地区实行食盐强制加碘,包括人口最多的中国和印度。1993—2013年,缺碘的国家和地区从110个减少到31个。

“国外碘盐少”“国外不强制加碘”等说法只是表象。这是因为各国的饮食结构不同,用盐习惯亦不同,所以采取了不同的碘强化策略。例如: 泰国和柬埔寨,由于平时最常用的咸味调料并不是盐而是鱼露,因此选择在鱼露里面加碘,这两个国家没有碘盐;西方国家消费者摄入的食盐约75%来自加工食品,因此在加工食品特别是面包中进行碘强化是他们的流行做法。

这意味着,各国的碘强化政策千差万别,但最终目标一致:实现全民充足碘营养。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决定了零售环节食盐加碘是覆盖面最大,也是最有效、最经济的碘强化策略。

虎门大桥振动是由于吊索钢丝断裂引发

流言:广东虎门大桥桥面振动是因为大桥吊索钢丝断裂引发的。

真相:虎门大桥悬索桥振动的主要原因是在特定风环境条件下产生的桥梁涡振现象。

涡振,全称涡激振动,起因是风流过物体截面后,在物体背后出现周期性的漩涡脱落,由此产生对结构的周期性强迫力。涡振是一种限幅振动,不能无限发散。而且,因为长跨度桥梁的固有频率往往较低,涡振通常只会在风速不大的情况下发生。

虎门大桥采用的是流线型的断面设计,本身的风阻较小,发生涡振的概率也比较小。但由于近期虎门大桥在修吊杆和主缆,桥梁两边放置了临时挡墙(俗称“水马”)防止车撞,这些“水马”影响了桥上的通风,形成了一堵墙,因而造成了涡振现象。

孩子小时候胖没关系,长大了自然就瘦了

流言:孩子小时候胖点没关系,长大了自然就会瘦了。

真相: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儿童超重、肥胖的全球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儿童期,肥胖不仅与哮喘、腺样体肥大、儿童糖尿病、儿童脂肪肝、中枢性性早熟等疾病密切相关,还可能会影响到这些肥胖儿童成年后的身体健康。

中国疾控中心的研究显示,在13年的随访过程中,80%的肥胖儿童会发展为成人肥胖。因此,阻止儿童肥胖患病率的增长是我国公共卫生及临床医生共同面对的重要问题。

事实上,不良的饮食习惯与儿童肥胖息息相关,如不吃早餐,零食和含糖饮料的频繁摄入以及进食过快等。学龄儿童应注意三餐时间要相对固定,三餐要做到营养均衡,少摄入油盐调料等;足量喝水,不喝含糖饮料,多喝白开水;不暴饮暴食,因为暴饮暴食可能会增加儿童消化系统的负担,造成热量堆积,导致儿童超重与肥胖问题的发生。

那么,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存在超重和肥胖的情况呢?可以初步通过儿童的BMI进行简单评估。BMI(Body Mass Index)为身体质量指数,简称体质指数。BMI的计算公式为:BMI=体重(千克)/身高的平方(米2),例如:一个52千克的人,身高是1.55米,则其BMI为:52(千克)/1.55的平方(米2)= 21.6。同时参照《中国0~18岁儿童、青少年体块指数的生长曲线》进行评估。如果孩子属于超重、肥胖的范畴,需尽早到医院评估其是否存在其他肥胖合并症的情况,同时制定有效的饮食及运动策略,防止肥胖的进一步发展。

(内容来源:蝌蚪五线谱、央视网、《北京科技报》、“钟大厨在江湖饮食参考”公众号、《北京日报》客户端、《北京晚报》《科技日报》等)

猜你喜欢
涡振加碘流言
分体式双箱梁涡振气动控制措施数值模拟
板桁结合梁涡振性能及抑振措施研究
在网络流言的惊涛骇浪中,权威媒体如何做好“定海神针”
真相在真相里活着
大跨度悬索桥涡振风洞试验与现场实测比较
泰州市盐务局发布未加碘食盐指定供应点公告
力-状态映射法在桥梁断面涡振研究中的应用
流言分析:本性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