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护理探析

2020-07-24 06:27宋春利
光明中医 2020年14期
关键词:鹿角胶窦道骨髓炎

宋春利

慢性骨髓炎通常是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延续,经中医辨证通常是由外感湿热邪毒、久而不解、蕴传入骨为脓导致,并依据“正气”“邪气”分为肾阴虚、肾阳虚、脾胃虚弱、气瘀血虚、阳虚寒凝等证[1]。慢性骨髓炎的全身症状仅在局部引流不畅时出现,而一般症状则限于局部,可见有局部皮肤肿胀、骨质增厚,表面粗糙以及压痛感,但由于其病程迁延、顽固难治,因此目前临床对于大多数患者采取妥善的治疗计划,以取得良好的短期治愈效果[2]。本研究将结合临床对慢性骨髓炎患者予以中医治疗护理的效果进行探讨,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慢性骨髓炎患者110例,并依据不同治疗护理方式分为2组,对照组55例予以常规治疗及护理,其中男30例,女25例;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45.36±5.27)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6.53±5.51)岁;部位:胫骨:36例,股骨:19例。观察组55例予以中医治疗及护理,其中男35例,女20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45.45±5.34)岁;病程2~10年,平均病程(6.56±5.41)岁;部位:胫骨:37例,股骨:18例。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2组患者年龄等一般资料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①患者往往具有急性骨髓炎或开放性骨折病史;②局部有皮肤肿胀、骨质增厚,表面粗糙以及明显压痛感;③X线片显示死骨及大量较致密的新骨形成。

1.3 纳入标准①患者经由临床检查以及中医辨证确诊;②不具有精神障碍、意识障碍以及其他全身系统重要脏器功能障碍;③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4 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及护理,患者一经入院,辅助患者进行检查,并结合对患者临床症状的观察予以病源清除手术治疗,围手术期常规应用抗菌药物,并予以输血补液,急性发作期时需对患者全身应用抗生素,并予以切开引流术,若临床症状发生恶变、处于晚期或是经多次手术治疗、功能已经丧失的患者可予以截肢手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及护理,患者一经入院,辅助患者进行临床检查以及中医证型判定,为患者营造安静舒适、干净整洁的病房环境,并对患者及家属关于疾病知识、治疗方式、注意事项、预后效果进行详细说明,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情绪变化,不良情绪及时予以疏导,帮助患者建立临床治疗信心,予以患者清淡且富含营养以及蛋白质的食物。并结合患者的具体证型予以药物内服:肾阴虚型:生地黄24 g,牡丹皮10 g,茯苓10 g,泽泻10 g,牛膝10 g,枸杞子12 g,菟丝子12 g,山萸肉12 g,鹿角胶12 g,龟甲胶12 g。以水煎服,1剂/d,3次/d;肾阳虚:熟地黄24 g,山药12 g,山萸肉12 g,枸杞子2 g,菟丝子2 g,鹿角胶12 g,杜仲15 g,当归10 g,炮附片 8 g,肉桂4 g。以水煎服,1剂/d,3次/d;脾胃虚弱型:木香6 g,砂仁10 g,白术10 g,陈皮10 g,山药10 g,党参20 g,茯苓15 g,炙甘草3 g。以水煎服,1剂/d,3次/d;气虚血瘀型:黄芪30 g,党参15 g,甘草15 g,丹参15 g,生乳香10 g,生没药10 g,透骨草10 g。以水煎服,1剂/d,3次/d;阳虚寒凝:熟地黄30 g,炒白芥子10 g,鹿角胶15 g,姜炭3 g,麻黄3 g,肉桂3 g,甘草3 g,以水煎服,1剂/d,3次/d。患者经治疗临床症状得到一定恢复之后,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复健,但要注意循序渐进,同时患者的饮食仍以清淡为主,并忌食辛辣刺激及油腻,戒烟忌酒,并注意对不良反应症状及时治疗。

1.5 观察指标对2组患者临床治疗及护理的效果进行对比。疗效判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价患者的临床护理指标。显效:全身症状及局部肿痛基本消失,患肢功能恢复,X线显示骨质破损部分修复;有效:全身症状及局部肿痛明显改善,患肢功能有所恢复,X线显示骨质破损趋于恢复;无效:全身症状及局部肿痛、患肢功能均无明显改变,X线显示病灶持续进展。护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 结果

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 (例,%)

3 讨论

慢性骨髓炎的致病原因通常是急性骨髓炎治疗不彻底或是不及时,导致大量死骨形成,还常见死骨或弹片等异物和死腔的存在引起。另外,一些局部广泛瘢痕组织以及窦道的形成,不仅对局部循环造成障碍,还会引起细菌生长,导致慢性骨髓炎的出现[3]。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常可见局部肿胀、骨质增厚、表面粗糙、有压痛。另外,若创口经久不愈且有窦道时,偶尔会有小块死骨经窦道口排出,并且由于伤口外放且存在感染病灶,因此容易导致炎症扩散引起急性发作[4]。

通常急性发作时患者往往会有全身发冷或发热,局部红肿的症状表现,此时予以切开引流、药物控制等后,全身症状会逐渐消失,炎症也逐渐消退,但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或是全身症状不佳时,往往会反复发作,并且由于炎症反复发作以及窦道的形成,对患者的肢体功能往往会造成严重影响,可发生肌肉萎缩、病理骨折、肢体短缩、关节挛缩或僵硬等症状[5]。临床对患者的检查诊断一般以急性骨髓炎或开放性骨折病史、局部病灶检查以及X线检查确诊,通常经由X线片可显示死骨及大量较致密的新骨形成,或是有空腔形成等[6]。

依据本研究,临床对慢性骨髓炎结合中医中药辨证施治,对于症状表现为腰酸腿软,潮热盗汗,失眠、足跟疼痛等症的肾阴虚型患者,结合生地黄、牡丹皮、茯苓、泽泻、牛膝、枸杞子、菟丝子、山萸肉、鹿角胶、龟甲胶等治疗,具有滋肾益精的功效[7]。对于症状表现为局部伤口颜色晦暗、腐肉不去、肉芽不长,或有窦道形成、腰酸腿软、形寒肢冷的肾阳虚型患者予以熟地黄、山药、山萸肉、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杜仲、当归、炮附片等治疗,具有补益肾阳的功效[8]。对症见食少倦怠、四肢无力、面色萎黄、下肢浮肿、创口不愈的脾胃虚弱型患者予以木香、砂仁、白术、陈皮、山药、党参、茯苓、炙甘草治疗,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对于症见气短,自汗、食少、畏寒、倦怠无力、面色苍白、口唇色淡、流脓不畅、难以愈合的气虚血瘀型患者予以黄芪、党参、甘草、丹参、生乳香、生没药、透骨草治疗,具有补气活血,消肿止痛的功效[9]。对于症见面色苍白、畏寒、肢冷、食少乏力、患处漫肿、坚硬不消、按之疼痛的阳虚寒凝型患者予以熟地黄、炒白芥子、鹿角胶、姜炭、麻黄、肉桂、甘草治疗,具有温阳散结,祛寒通滞的功效[10]。

本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结合中医辨证分型予以适宜的药物治疗,同时结合一般护理、用药指导、心理护理、饮食指导、早期功能复健指导等临床护理,显著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临床对慢性骨髓炎予以中医中药辨证施治,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治疗及护理效果显著,建议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鹿角胶窦道骨髓炎
鹿角胶、龟甲胶、黄明胶的药性变迁及现代研究
骨髓炎的诊治原则
右胫骨Brodie脓肿急性发作伴软组织脓肿及窦道形成1例并文献复习
抗生素骨水泥联合外固定治疗创伤性胫骨骨髓炎回顾性分析
腹部手术后腹壁窦道形成原因及处理
小儿股骨颈血源性骨髓炎误诊1例
慢性窦道的诊治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鹿角胶-脱蛋白骨制备工艺
经窦道造影判断螺旋CT 观察胆道引流术后T 管窦道的可行性研究①
鹿角胶口服液制备工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