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娟,马 涛
(山东高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 聊城 252800)
目前,合理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化是防治并发症、延缓病情进展、改善预后的重要举措[1]。由于患者对疾病知之甚少,使其遵医行为普遍较差,进而影响了血糖控制效果。本文以糖尿病患者为例,辅以健康教育,如下。
本次研究符合医学伦理,且所有糖尿病患者知晓研究,自愿参加,并与《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相符,现对本单位90例糖尿病患者开展研究,包括男51人,女39人,年龄20~73岁,病程1~19年。
健康教育,如下:①健康教育形式,a集体教育,责任护士组织集体授课培训,患者全体参加,40~60 min/次,1次/周;b个体教育,责任护士根据患者接受能力、受教育程度等信息,以面对面形式进行健康教育,10 min/次,1次/d。②干预内容,a向患者发放《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手册》,按照循序渐进原则,向其详细介绍疾病的病因、诱发因素、临床表现、危害性、预防措施等,注意在宣教时保持语言通俗易懂、语气轻柔,避免增加患者不适感,同时向患者反复强调难点、重点等内容,通过提问方式帮助患者记忆、掌握;b邀请专家、教授等成员向患者与其家属讲解疾病相关护理要点及技巧,进一步加深患者对采取健康行为重要性的认识,改变错误思想观念,重树正确信念;c患者出院后,定期进行电话随访、家庭访视,指导患者掌握自我心理调节技巧,如支持、鼓励、疏导等,彻底消除心理负担、精神压力,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使其主动采取规范用药、科学膳食、适当运动等健康行为,促使机体康复。
运用我院设计的《遵医行为调查问卷》评价遵医行为,分为完全遵从、部分遵从、不遵从。遵医行为率=部分遵从(%)+完全遵从(%)。测定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水平,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研究数据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 24.0处理,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后,患者遵医行为率为97.78%(88/90)。
干预后,患者血糖水平低于干预前(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血糖变化水平的比较(±s)
表1 干预前后血糖变化水平的比较(±s)
?
随着临床学者对糖尿病患者的不断分析,认为健康教育对其康复效果具有良好的促进效果[3-4]。本文对糖尿病开展健康教育,得知患者遵医行为率提高至97.78%,且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水平得到有效控制。因此,合理开展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预后发展方向。究其原因:健康教育,通过集体教育、个体教育等形式,促使患者全面掌握关于疾病的基础知识,提升疾病认知水平,增加自我健康保护意识,建立正确的信念,与此同时,通过电话随访、家庭访视等干预,可消除患者负性心理,预防心理障碍疾病的发生,使患者积极面对自身病情,增强战胜疾病康复信心,建立益于自身健康的行为,提高自我护理能力,进而加速疾病转归。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对其康复效果起到积极的指导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