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秀婷,周晖,陈泽冰,黄培颖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 510095;2.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广州 510095;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广东深圳 518000)
过去30 多年间,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增加了3 倍,每11位成年人中大约有1位糖尿病患者,其中90%为2型糖尿病,而糖尿病也跃升为导致死亡的第九大病因[1]。在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也变成了一个常见病,其患病率从1980 年到2013 年几乎翻了15 倍之多[2]。初发2 型糖尿病早期发现时就存在β 细胞损害,而岭南地区特殊的气候环境造就了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证型主要为脾虚痰湿型。舒正颗粒为我院糖尿病专科制剂,临床应用多年,前期研究[3-5]显示,舒正颗粒对控制空腹血糖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对改善胰岛素原、胰岛素原/胰岛素比值等方面的研究尚未涉及,故本研究以此为主要观察指标,探究舒正颗粒对脾虚痰湿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1病例来源及分组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间在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内分泌科住院部接受治疗且明确诊断为初发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为脾虚痰湿型的患者,共60 例。按照入院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
1.2诊断标准
1.2.1 初发2 型糖尿病诊断标准 患者均为首次发现糖尿病,且未经相关药物治疗。糖尿病诊断标准采用1999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诊断标准(静脉血浆真糖法),凡符合下属条件之一者可诊断为糖尿病:①有糖尿病症状,任何时间血糖(PG)≥11.1 mmol/L,或空腹血糖(FPG)≥ 7.0 mmol/L;②有糖尿病症状而血糖未达上述标准,进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糖量试验(OGTT),2 h 血糖(2hPG)≥11.1 mmol/L。
1.2.2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6]中有关消渴病(糖尿病)的诊断和辨证标准,并根据第9版《中医诊断学》[7]及临床经验修改制定。脾虚痰湿证型具备以下①~⑤中2项及⑥、⑦中1项即可:①食少纳呆;②口渴不欲饮;③食后腹胀;④神疲乏力;⑤大便稀溏;⑥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腻;⑦脉滑或濡缓。
1.3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初发2 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和脾虚痰湿型的中医辨证标准;②体质量指数(BMI)≥ 24 kg/cm2;③18 岁 ≤ 年龄 ≤ 70 岁;④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4排除标准①1型糖尿病和非初发的2型糖尿病患者;②中医辨证不属于脾虚痰湿型的患者;③年龄小于18岁或大于70岁的患者;④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⑤合并有严重的心脑血管、内分泌等其他系统疾病及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⑥依从性差,未按规定进行治疗,或自行加用其他药物,从而影响疗效判定的患者。
1.5治疗方法
1.5.1 常规处理 2 组患者均按常规给予糖尿病教育、医学营养治疗、运动治疗和血糖监测。
1.5.2 对照组 给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胰岛素选用门冬胰岛素或赖脯胰岛素(丹麦诺和诺德公司、礼来苏州制药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00005、J20100124)。
欢迎满足条件的专家、作者申请加入我刊青年编委会!申请者请登陆本刊网站(http://www.yjmzyxyxb.cn/)下载登记表,填写好后发送至yyxb1979@126.com,邮件主题标明“青年编委”。联系人:覃老师,电话:0776-2843414。
1.5.3 试验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舒正颗粒治疗。用法:舒正颗粒(由白术、生晒参、茯苓、泽泻、丹参、布渣叶、桃仁、决明子等中药组成,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制剂室配制,批号:20171001;规格:每袋5 g),口服,每次1包,每日2次,于早晚服用。
1.5.4 疗程 2 组患者均以治疗2 周为1 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
1.6观察指标①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OGTT试验中空腹血糖(FPG)、餐后30 min 血糖(1/2hPG)、餐后2 h血糖(2hPG)的变化情况;②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中胰岛素原(PI)、胰岛素原/胰岛素比值(PI/I)的变化情况;③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6],对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评分,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的变化情况;④观察2 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7统计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表示,服从正态分布资料,组内自身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齐)或t'检验(方差不齐),不符合正态分布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基线资料比较试验组30 例患者中,男19 例,女11 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6.67 ± 5.28)岁;BMI 为(26.11 ±2.09)kg/m2,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为(9.36 ±1.69)%。对照组30 例患者中,男20 例,女10 例;年龄38~69岁,平均年龄(54.2± 8.42)岁;BMI 为(25.82 ± 2.44)kg/m2,HbA1c 为(9.39 ± 1.38)%。2 组患者的性别、年龄、BMI 和HbA1c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2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FPG、1/2hPG、2hPG水平比较表1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FPG、1/2hPG、2hPG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患者FPG、1/2hPG、2hPG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试验组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FPG、1/2hPG、2hPG水平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FPG,1/2hPG,and 2hPG levels in the newly-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表1 2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FPG、1/2hPG、2hPG水平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FPG,1/2hPG,and 2hPG levels in the newly-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①P <0.05,与治疗前比较;②P <0.05,与对照组比较
组别试验组对照组N/例30 30 30 3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FPG 8.75±2.28 5.90± 0.42①②9.48±2.75 6.34±0.69①1/2hPG 13.34±2.77 8.20± 0.96①②14.51±3.06 10.39±2.14①2hPG 18.86±3.40 10.20± 1.01①②19.56±2.62 11.30±1.78①
2.3 2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PI水平比较表2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P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患者PI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试验组的降低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
表2 2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PI水平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PI level in the newly-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表2 2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PI水平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PI level in the newly-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①P <0.05,与治疗前比较;②P <0.05,与对照组比较意义(P<0.05)。
组别试验组对照组N/例30 30治疗前547.56±227.49 465.42±97.79治疗后146.78± 56.06①②204.21±44.11①差值320.3±54.67②240.4±40.30
2.4 2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PI/I比值比较表3 结果显示:治疗前,2 组患者PI/I 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患者PI/I 比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试验组的降低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2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PI/I比值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PI/I ratio in the newly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表3 2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PI/I比值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PI/I ratio in the newly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①P <0.05,与治疗前比较;②P <0.05,与对照组比较
组别试验组对照组N/例30 30治疗前64.63±45.80 64.30±34.46治疗后25.35± 11.90①②32.57±9.75①差值39.33±43.42②30.29±32.73
2.5 2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表4 结果显示:治疗前,2 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试验组的降低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2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overall TCM syndrome scores in the newly-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表4 2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overall TCM syndrome scores in the newly-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①P <0.05,与治疗前比较;②P <0.05,与对照组比较
组别试验组对照组N/例30 30治疗前12.63±2.18 12.87±2.50治疗后3.90± 0.99①②6.53±1.91①差值8.30±1.24②5.78±2.13
2.6安全性评价治疗期间,2 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情况发生。
糖尿病归属于中医“消渴病”范畴。《素问·经脉别论》提出:“水谷入于胃,化生精气,上归于脾,脾气散精,上承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液四布,五经并行”。清末医家张锡纯认为,消渴病起于中焦而上下所及,脾气上未及输津承肺,下不能通调水道,故见口渴多尿[8]。岭南地区气候潮湿,加之现代人普遍存在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故糖尿病的病性大多表现为本虚标实,病位主要在脾,以脾虚为本,痰浊为标。这是由于现代人饮食不节,脾胃先受饮食所伤,后又因厚味碍脾运化,导致脾阳受损,阳虚则运化无力,痰湿内生,加之容易外感湿邪,而致体质湿化,内外湿邪胶着,从而发为消渴。脾气亏虚不能散津就如同胰岛素分泌不足,不能正常协调体内糖脂代谢,而痰湿碍脾散津就如同因出现胰岛素抵抗而导致体内胰岛素利用率降低,从而呈现糖脂毒性,损伤胰岛β细胞而发为糖尿病。
我院吕雄教授结合中医理论及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消渴病离不开中焦气机枢纽不利,临床大多以脾虚为主要表现,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中药复方制剂舒正颗粒,其对糖尿病糖脂代谢异常有着确切疗效[3-5]。舒正颗粒主要以四君子汤加减而成,由白术、生晒参、茯苓、泽泻、丹参、布渣叶、桃仁、决明子等中药组成,具有健脾益气、化痰祛湿的功效。方中以人参为君药健脾益气,以茯苓、白术、泽泻为臣药健脾化湿、祛浊化痰,君臣相辅,符合“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治疗原则,桃仁、丹参行气祛瘀以治其标,布渣叶消滞化痰,使痰湿无生化之源,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益气、化痰祛湿之功效。
既往临床和实验研究[3-5]发现,舒正颗粒对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等均具有改善作用,并对糖脂代谢紊乱状态有明显改善;而动物实验则表明其可减少葡萄糖6-磷酸酶(G6P)、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PTP-1B)、脂蛋白脂肪酶(LPL)mRNA 的表达,增加胰岛素受体底物 2(IRS-2)mRNA 的表达,并可提高糖尿病模型大鼠胰岛细胞数量,起到保护胰岛细胞、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还可减轻细胞变性、坏死。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了舒正颗粒的药理成分参与了机体糖脂代谢调节的过程,具有控制血糖、降低胆固醇等功效,证实了人参多糖、人参皂苷、白术多糖、麦冬多糖等中药成分可以保护和修复胰岛β细胞。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在加用舒正颗粒治疗后,患者的脾虚痰湿证候总积分得到明显改善,使患者的脾气得以充实,健运功能得以恢复,进而使脾能够正常发挥散津功能。从现代医学而言,此即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从而改善了脾虚痰湿型患者的胰岛功能。
胰岛素原(PI)是胰岛β细胞内质网中的胰岛素前体,PI 经过正确的处理转变为天然折叠单体形式的有活性的PI,后者经过修饰去除C肽而形成胰岛素,从而发挥生物学效应。在胰岛素抵抗和慢性高血糖的应激状态下,持续刺激β 细胞,使PI合成增加,导致2 型糖尿病中胰岛素原/胰岛素比值(PI/I)上升。在胰岛β 细胞功能障碍发展过程中,PI 的变化规律呈现特征性,PI/I 比值可反映β 细胞功能障碍的程度和2型糖尿病的进展。对于初发的2 型糖尿病患者而言,PI/I 比值升高早于血糖水平的变化,故其可以更早地判断胰岛素抵抗程度,可以更快捷地预估病情。前瞻性队列研究[9-10]证实,该比值是评估β 细胞功能障碍程度的一项简单而实用的指标,其升高可预估糖尿病的发生风险,且其在糖尿病病因学研究、药物治疗学评价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观察治疗前后2 型糖尿病脾虚痰湿型患者的PI、PI/I 比值、空腹血糖(FPG)、餐后30 min 血糖(1/2hPG)、餐后2 h血糖(2hPG)等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舒正颗粒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更好地降低患者PI、PI/I比值,由此改善胰岛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程度,从而具有更好地降低血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