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逐瘀解挛汤结合扳机点注射A型肉毒杆菌毒素对三叉神经痛患者TNF-α、IL-6水平的影响

2020-07-24 11:36曾强吴珍霞张勇杨国强陈贵全吴晓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扳机肉毒三叉神经痛

曾强,吴珍霞,张勇,杨国强,陈贵全,吴晓

(1.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针灸康复科,四川泸州 646000;2.四川泸州龙马潭区中医医院骨伤二科,四川泸州 646000)

三叉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的疑难杂症,临床表现为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出现骤起的、刀割样、电刺激样疼痛,多在单侧呈短暂性、间隙性发作,严重者可出现面肌反射性抽搐,可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目前关于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上多采用对症处理,药物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是目前三叉神经痛的主要治疗方式,虽有一定疗效,但存在并发症多、复发率高等问题,因此,探讨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模式对三叉神经痛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1-2]。近年来,中医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逐渐得到患者和临床医师的肯定。中医学认为三叉神经痛属于“偏头痛”范畴,多由于气滞血瘀、经络受阻导致的“不通则痛”[3-4]。本课题组将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相结合,采用活血逐瘀解挛汤结合扳机点注射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并观察其对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及分组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针灸康复科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共60例。根据Excel产生的随机表格数字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本研究经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二版(ICHD-Ⅱ)》关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标准[5]。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6]关于偏头痛气滞血瘀证的辨证标准。

1.3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标准;②符合气滞血瘀证的辨证标准;③年龄≥18 周岁;④本次就诊前2 个月内未采用其他手段治疗;⑤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4排除标准①合并有严重心脑、肝肾等器质性病变的患者;②有心理疾病的患者;③有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④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⑤合并口腔颌面部疾病的患者;⑥已经采用手术治疗的患者;⑦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⑧依从性差,未按规定接受治疗,或自行加用其他有治疗作用的药物或方法,从而影响疗效判定的患者。

1.5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 给予扳机点注射A 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定位患者三叉神经分支,标记好扳机点范畴,之后给予神经阻滞麻醉,将每支为100 U/mL的A型肉毒毒素冻干结晶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5 U/mL,在扳机点皮下及黏膜进行多点注射。

1.5.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扳机点注射A 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的同时,给予口服活血逐瘀解挛汤治疗。方药组成如下:白芍20 g、桃仁20 g、柴胡20 g、生地黄15 g、怀牛膝15 g、桔梗15 g、川芎15 g、当归10 g、枳壳10 g、红花10 g、炙甘草8 g。随症加减:便秘者加麦冬,疼痛剧烈者加延胡索,纳差者加炒麦芽。每日1剂,水煎后分早晚2次服用。共治疗4周。

1.6观察指标①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6]评价2组疗效,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4级;②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发作次数和每次发作持续时间;③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定2 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7];④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8];⑤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F-36)评定2 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9-10];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及IL-6指标的表达情况。

1.7统计方法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患者的平均年龄、平均病程、VAS评分、PSQI 评分及SF-36 评分以及血清炎症因子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性别等计数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三叉神经痛患者基线资料比较观察组30例患者中,男9例,女21例;平均年龄(58.09±2.28)岁;平均病程(7.95±3.18)个月;疼痛部位:左侧13例,右侧17例;单次疼痛持续时间(0.96±0.41)min。对照组30 例患者中,男11 例,女19例;平均年龄(58.12 ± 2.25)岁;平均病程(7.89 ±3.22)个月;疼痛部位:左侧15例,右侧15例;单次疼痛持续时间(0.93 ± 0.38)min。2 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疼痛部位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2组三叉神经痛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表1结果显示,治疗4 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27/30),对照组为66.67%(20/30),组间比较,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2组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发作次数和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比较表2 结果显示:治疗前,2 组患者疼痛发作次数和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减少,每次发作持续时间较治疗前缩短(P<0.05),且观察组的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2组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PSQI评分和SF-36评分比较表3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VAS评分、PSQI评分和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患者VAS 评分和PSQI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SF-36 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的VAS 评分和PSQI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SF-36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三叉神经痛患者临床疗效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rapeutic effect in the trigeminal neuralgia patients of the two groups [n/例(p/%)]

表2 2组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发作次数和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比较Table 2 Comparisons of pain attack frequency and duration of each attack in the trigeminal neuralgia patients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表3 2组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PSQI评分及SF-36评分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VAS scores,PSQI scores and SF-36 scores in the trigeminal neuralgia patients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分)

表3 2组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PSQI评分及SF-36评分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VAS scores,PSQI scores and SF-36 scores in the trigeminal neuralgia patients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分)

①P<0.05,与治疗前比较;②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SF-36 63.12±7.96 83.26± 9.15①②62.98±7.84 78.69±8.16①组别观察组对照组N/例30 30 30 3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VAS 8.41±1.09 2.67± 0.61①②8.35±1.13 3.81±0.96①PSQI 16.24±2.57 4.66± 0.79①②16.35±2.61 7.85±0.81①

2.5 2组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和IL-6水平比较表4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TNF-α 和IL-6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TNF-α 和IL-6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精神情绪和睡眠质量的神经系统疾病。疼痛发作时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和精神折磨,导致患者工作效率下降,生活质量降低[11]。目前治疗该病有多种方式,口服药物和手术治疗各有优劣,但均难以满足临床需要[12]。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表4 2组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和IL-6水平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serum TNF-α and IL-6 levels in the trigeminal neuralgia patients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表4 2组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和IL-6水平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serum TNF-α and IL-6 levels in the trigeminal neuralgia patients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①P<0.05,与治疗前比较;②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IL-6 25.87±5.91 9.86± 2.96①②25.93±5.84 17.84±3.52①组别观察组对照组N/例30 30 30 3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TNF-α 19.45±3.27 8.54± 1.68①②19.61±3.19 16.65±2.86①

祖国医学认为,三叉神经痛属于“头风”“偏头痛”等范畴,其发病原因多由于肝、脾、肾功能失调,风邪外侵,痰瘀互结等因素导致经脉痹阻,气瘀血滞,不通则痛;或因情志不遂,忧思烦恼导致肝气郁而化火,上扰头面,损伤脉络而导致头痛发作;亦或肝火灼津为痰,导致脾失健运,痰浊内生,若此时外感风邪,则痰浊和风邪互搏,内火蕴结成毒,导致正气不足,脉络受损,从而引起头痛发作。由此可见,气机不畅,瘀血蕴积,脉络受阻是该病的主要病机,因此,应治以活血化瘀、通络解挛之法[13]。

本研究所采用的活血逐瘀解挛汤中,白芍平抑肝阳,可有效地缓解头痛眩晕之症;桃仁活血化瘀;柴胡和解表里,疏肝升阳;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怀牛膝活血祛瘀;桔梗清热解毒、袪痰化瘀;川芎活血祛瘀、行气开郁、祛风止痛;当归甘温而润,具有养血补血,活血通络之效;枳壳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红花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炙甘草补脾益气,并有调和诸药作用。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效[14]。现代药理研究[15]表明,白芍、桃仁、红花能够舒张血管,扩张血流量,提高机体免疫力;红花中含有黄酮类物质,有抗氧化和修复组织损伤作用;柴胡可改善人体免疫力,对人体免疫细胞的抑制活性及辅助T细胞有诱导作用;怀牛膝、桔梗、红花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怀牛膝提取物能提高单核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体液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桔梗具有免疫增强作用;川芎能抑制血小板丙二醛的生成,并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可见,中医治疗三叉神经痛具有多途径、多靶点综合作用的特点。

A型肉毒杆菌毒素是一种细菌外毒素,可直接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部位的突触前膜而发挥松弛肌肉的作用;同时能够抑制疼痛的感觉神经,阻断痛觉的感觉通路,抑制三叉神经—血管系统活性。而李彬清等[16]的研究表明,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疼痛点主要集中在扳机点周围。本研究通过对扳机点进行针刺注射,能够使得药物直达疼痛部位,以改善扳机点附近瘀积阻痹的状态,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活血逐瘀解挛汤结合扳机点注射A 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疼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每次疼痛发作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患者的VAS 评分和PSQI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SF-36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活血逐瘀解挛汤结合扳机点注射A 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疼痛,降低疼痛发作次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目前,三叉神经痛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多数学者研究认为与神经炎症反应有关[17]。为探讨中医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作用机制,本研究观察了治疗前后2 组患者TNF-α 和IL-6 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NF-α 和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活血逐瘀解挛汤的镇痛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炎症反应有关。现代药理研究[15]显示,怀牛膝、桔梗抗炎作用明显,而红花能抵抗多种炎症因子,柴胡的有效活性成分柴胡皂苷也能起到一定抗炎、抗渗出作用。

综上所述,活血逐瘀解挛汤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疼痛,降低疼痛发作次数,降低TNF-α 和IL-6 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扳机点注射A 型肉毒杆菌毒素联合应用,可提高治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扳机肉毒三叉神经痛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闲话“二道火”之惑
血拼政策扣动风险扳机
A型肉毒毒素联合透明质酸注射治疗面下1/3皮肤衰老
我的一份议案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在老年三叉神经痛治疗中的麻醉效果探讨
新型气扳机特性介绍
A型肉毒毒素联合眼袋整形术治疗眼周皮肤松弛
A型肉毒毒素联合减张压迫法在面部整形切口的应用
“能帮医师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机器人”在京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