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珊,旦正才旦
(青海省藏医院,青海 西宁 810007)
风湿热性关节痛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关节滑膜慢性炎症病变,其患病率较高,且病情容易反复,具有较高的致残率,甚至会累及身体多个系统,目前尚未研制出特效疗法。风湿热性关节痛较为典型的症状表现在急性发病时,关节会发生红、热、肿、痛及活动功能受限等,特征为一个关节在数小时或数天内迁移至其他关节,一般为多发性,表现为2个以上关节均出现受累,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健康,需给予高度重视。本文选取了68例风湿热性关节痛患者纳入研究,旨在分析藏医药膏湿敷治疗风湿热性关节痛的应用效果。
本文观察病例为我院于2018年4月~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68例风湿热性关节痛患者,依据差异性的治疗手段将样本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34例)和研究组(34例)。
对照组中的男女性分别为19例和15例,最大为69岁,最小为20岁,均值为(43.73±2.55)岁;病程为0.5~6个月,均值为(3.19±0.63)月。研究组中的男女性分别为18例和16例,最大为70岁,最小为21岁,均值为(44.16±2.42)岁;病程为0.5~7个月,均值为(4.05±0.27)月。评估组间的临床信息,P>0.05,提示其可进行比较。
对照组患者在早晨用餐后,予以藏药十五味凉精散,剂量为2克,口服;给予风湿止痛散,剂量为1克,中午餐后口服;给予十八味党参丸,剂量为3丸,晚上餐后口服,以2周作为治疗期。研究组患者取20克藏药青鹏涂剂、200克风湿涂剂、300毫升青棵酒治疗。将青鹏涂剂与风湿涂剂放到锅内并将青棵酒加入调节,之后对关节发热及发烧处进行湿敷,治疗患侧2小时,每天2次,以2周作为治疗期。
评估两组的治疗效果,其评价标准分为4个等级,①显效: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基本消退,病情未复发;②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大部分消退,病情偶有复发;③好转: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④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无变化甚至病情加重。
研究结果采取SPSS 18.0软件进行运算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百分比(%)形式呈现,行卡方检验。如P<0.05,则反映组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异。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4.71%,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85.29%,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更良好(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n(%)]
风湿热性关节痛在藏医理论中归为真布病范畴中的“擦真”,等同于中医的“热痹证”。痹,为痹阻不畅。痹证主要指人体经络及体表由于受到风、湿、寒、热等影响,从而导致肢体关节或肌肉麻木、酸痛、屈伸不利等,还可能引发关节肿大、灼热等症状,在临床中体现出反复性以及渐进性的特征,该病的发病机制在于气血痹阻不畅,筋脉关节失于濡养[1]。在藏医药中,风湿涂剂湿敷治疗以及青鹏涂剂是藏医经典《四部医典》中所记录的藏医外治手段,在古籍中提到该治疗方式可起到消肿、止痛、消炎等效用,适用于湿痹、痛风病、足肿、黄水病等诱发的疱疹、肿痛发烧等[2]。
本研究结果中,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4.71%相比,研究组为85.29%,临床疗效更为良好,P<0.05。由此说明藏医药膏湿敷治疗能取得确切疗效,将风湿涂剂与藏药青鹏涂剂以及青棵酒进行混合后,借助物理作用将经络打通,并传达至患者的神经中枢,继而发挥出活血、消炎、消肿、止痛的效果。
综上所述,藏医膏药湿敷疗法和传统藏药口服治疗相比,其药物能直接在患处进行作用,促进药效提升,且不易发生耐药性,该方式较为简单有效,不会诱发器械性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