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对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分析

2020-07-24 02:07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38期
关键词:全麻置换术髋关节

杨 彦

(山东省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山东 济宁 272000)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项大型手术,一般需要采取全麻手术治疗,但部分患者合并严重心肺功能等不适合全身麻醉,因此对于麻醉方式提出更高的要求。神经阻滞麻醉后患者会产生过度的运动阻滞,影响着后续康复进程,并可导致患者出现跌倒等不良情况[1]。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78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60岁以上;患者无张口困难,无麻醉药物过敏史;同意本次麻醉模式;排除标准:严重感染性疾病;合并心肝血液系统性疾病。按照随机数据原则将以上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男女比为16/13,年61~72岁,平均(63.3±2.1)岁;观察组男女比为21/18,年龄62~76岁,平均(65.3±2.1)岁,经分析患者基线记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单一全麻应用于对照组患者:0.2mg/kg的顺式阿曲库铵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2 mg/kg+0.06 mg/kg咪达唑仑以及0.2ug/kg的舒芬太尼进行全身气管插管麻醉,麻醉成功后进行机械通气,调整患者呼吸频率为12~14次/min,35~40 mmHg二氧化碳气压。术中维持麻醉的药物选择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并间断的注射阿曲库铵。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观察组患者:下肢腰从定位于两侧髂嵴最高点连线与棘突连线正中线交点,穿刺点在术侧开4.0~5.0 cm之间。坐骨神经阻滞麻醉:髂后上棘与股骨连线中点垂线下5 cm为麻醉穿刺点,神经刺激器电流为1 mA,股四头肌和腓肠肌收缩后调整电流为0.3~0.5 mA。阻滞位置正确后0.5 mL 10 mL罗哌卡因注射于坐骨神经处。L1-2椎旁神经联合阻滞麻醉:穿刺点位于L1-2棘突患侧旁2.5 cm处,术中根据患者情况少剂量使用咪唑安定。

1.3 术后镇痛效果评价[2]

用NRS对术后镇痛效果进行评分,采取0-10分表示不同的疼痛程度,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烈疼痛,观察的时间点为术后6小时、术后12小时以及术后1天。

1.4 数据分析

本次应用的统计分析软件为SPSS 20.0,其中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检验标准为α=0.05。

2 结 果

术后6 h、12 h、1 d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镇痛效果评价[(±s)分]

表1 两组术后镇痛效果评价[(±s)分]

组别 6 h 12 h 1d对照组观察组tP 7.41±1.024.03±0.253.0210.0316.78±0.683.74±0.313.000.0356.19±0.313.22±0.352.980.041

3 讨 论

骨科手术中髋关节置换为比较常见一种,该种治疗手术对于类风湿性髋关节炎等均具有良好的作用。但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手术的患者一般为老年人群,该类患者对于麻醉药物耐受性差,临床一般采取全身麻醉方式,对患者生理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此外老年患者较多伴随肺部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手术和麻醉方式对其多带来的创伤更加严重,对于后续康复不利。

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和全麻方式在手术应用中效果理想,从生理影响方面考虑神经麻醉阻滞效果更优,其同时兼顾镇痛效果理想以及不影响生理功能效果,术前适用给以一定局麻后,麻醉效果更加理想,因该种麻醉方式可进一步抑制外周以及中枢敏化[3]。根据以上情况,本次观察组患者麻醉方式为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患者采取单一全身麻醉,结果显示术后不同的时间点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均轻于对照组,说明联合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更加理想。

本次研究结果结合前人研究报道: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管手术,具有理想临床镇痛及康复效果,临床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优先选择。

猜你喜欢
全麻置换术髋关节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