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微
(吉林省人民医院妇产科,吉林 长春 130021)
子宫肌瘤是生殖系统良性肿瘤的一种,也是一种激素依赖性肿瘤。主要发病于性生活不协调、育龄妇女之中,主要通过雌性激素促使其生长[1]。因肌瘤生长的变性部位和速度等原因造成患者的女性经期血量过多、出血时间延长、白带增多、不孕与流产等临床症状,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2]。因此,采用有效治疗改善患者症状具有重要意义。宫腔镜电切除手术能有效降低对子宫内膜的创伤,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疼痛感[3]。基于此,本研究对我院78例患者给予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研究分析,现汇报如下。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8月于我院诊治的子宫肌瘤患者78例,根据治疗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n=39例)与对照组(n=39例)。其中研究组患者年龄为23~51岁,平均年龄(37.65±4.81)岁;男20例,女19例;对照组患者年龄为24~52岁,平均年龄(37.98±4.90)岁;男23例,女16例;2组基线资料结果均未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继续进行研究。
研究组予宫腔镜电切除手术,其工作内容为:软化患者宫颈并排空膀胱,保持仰卧姿势并进行麻醉,扩张后通过手术镜观察子宫肌瘤部位、形态大小。确认后通过宫腔镜上的电切刀切开并剥离并做好彻底清除,最后通过电凝法止血。术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术后给予抗生素、促缩宫素治疗。
对照组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麻醉方式相同,只是通过开腹治疗,以下腹部为切口,切出约12厘米的长度并钝性分离,做好彻底清除肌瘤流程,缝合并止血,最后缝合切口。
记录、统计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子宫穿孔、术后出血、术后疼痛)及相关临床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
采用SPSS 22.0软件对组间统计数值加以辅助分析,如P<0.05则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s)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s)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住院时间(d)对照组 n=39 84.59±8.86 97.28±10.19 5.69±2.08研究组 n=39 36.75±6.19 38.76±9.28 3.87±1.69 t - 27.64 26.52 4.24 P - 0.00 0.00 0.00
研究组的子宫穿孔、术后出血、术后疼痛发生率分别为:4/39(10.26%)、2/39(5.13%)、0,对照组患者分别为:9/39(23.08%)、5/39(12.82%)、1/39(2.56%),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5.38%)明显低于对照组(38.46%),组间差异显著(x2=6.28,p=0.02)。
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虽能有效清除子宫肌瘤,但其需要切开患者的腹部,极易增加感染风险,不利于患者预后。宫腔镜电切除手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其能有效降低患者疼痛感及手术危险性,降低对子宫内膜的创伤,且能保留子宫,促进患者康复[4]。
综上,研究组予宫腔镜电切除手术,对照组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5.38%)明显低于对照组(38.46%),组间差异显著(x2=6.28,P=0.02);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子宫肌瘤患者予宫腔镜电切除手术治疗能安全高效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患者恢复,值得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