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娜,朱赛男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 广州 510080)
脑梗塞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由脑内供血障碍所导致的缺氧缺血性疾病,常见有脑血栓、脑栓塞等,不但影响患者身体健康,还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患者的家庭负担。脑梗塞患者由于缺少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影响疾病治疗和康复[1]。本文分析了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在脑梗塞患者护理中所取得的效果,总结如下。
本次研究时间为2018年10月~2019年9月,研究病例选择我院诊治的230例脑梗塞患者。患者均经过影像学和临床体征确诊为脑梗塞,同意参与本次护理研究。分组方式为双色球随机分组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15例,研究组中男女比例为59:56,年龄为(63.8±0.2)岁;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58:57,平均年龄(64.8±0.4)岁,患者的性别、年龄等数据相比P>0.05。
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对患者进行药物护理、生命体征检查和饮食护理等,遵照医嘱实施常规护理服务。
研究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实施方法如下:①心理护理。护士要提升自身护理技能的专业性,熟练掌握心理沟通技巧,保持亲切的护理态度。尊重患者的主管感受,理解患者所表现的负面情绪,并给予有效的疏导。贴近患者的实际病情,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护理需要。针对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焦虑、抑郁等情绪要积极疏导,转移患者对负面情绪的注意力[2]。播放舒缓音乐,转移对负面情绪的注意力,营造轻松、舒适的休养氛围。保持患者心态积极健康,提升康复效果。②健康教育。患者对自身疾病的正确认知有助于提升护理配合程度,消除疑虑。发放健康手册,定期举办健康讲座,详解脑梗塞疾病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护理要点等,讲解语言要简单易懂,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根据患者疾病康复情况制定合理的运动锻炼方式,逐渐恢复患者的功能障碍[3]。定期对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评估,调整护理方案,确保护理质量。
制定疾病知识调查问卷来统计患者对自身疾病的掌握程度,分值越高表示患者对自身疾病知识掌握程度越好;选择SAS焦虑自评两盒和SDS抑郁自评量表来评估患者的负面情绪,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负面情绪越严重。
护理分析所涉及的数据均选择软件包SPSS 17.0来记录、分析与检验,并对组间数据进行差异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x±s),差异用t检验,只有P<0.05方可认定组间数据对比有意义。
研究组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评分为(86.12±1.56)分,对照组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评分为(63.74±1.85)分,研究组患者对自身疾病掌握程度好,t=16.42,P<0.05;在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相似,经过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负面情绪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对比(分,±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对比(分,±s)
?
脑梗塞疾病发病复杂,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非常重要。临床唱歌护理包含饮食护理、用药护理、生命体征监测等内容,仅针对疾病治疗,缺少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关注。针对患者易出现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不但要给予心理干预,同时要给予健康教育,提升患者对护理的配合程度[4]。结合本次研究数据分析可见,研究组应用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后,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和心理状态均优于对照组,证实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在脑梗塞患者护理中所发挥的价值。护士要提供心理支持,给予患者足够的关系和照顾,引导患者心理健康。纠正不良行为习惯,转移对负面情绪的注意力,树立积极的康复心态。
综上,在脑梗塞患者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增加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有助于提升护理配合程度,值得应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