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国内谷崎润一郎研究评述

2020-07-24 08:53张能泉
黑河学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文学研究

张能泉

(湖南科技学院 中文系,湖南 永州425199)

注重研究外域作家在中国的研究是当前外国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近年来,学术界围绕这个话题开展了持续的研究,涌现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因此,如何梳理域外作家的国内研究现状不仅是外国文学研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拓展和深化域外作家研究的关键所在,因为合理的现状评述能够为研究提供科学的学术背景。谷崎润一郎(1886—1965)是一位日本唯美派的代表作家,在日本文坛享有“大谷崎”和“大文豪”的美誉。伴随国内日本文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学术界对他的研究也进入了新的阶段,产生了一批具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客观、系统地审视和梳理国内谷崎润一郎研究的现状也就具有了重要的学理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研究的主要成果

鉴于2010—2019 年国内出版的谷崎润一郎学术著作少,不具备普遍的代表性。为此,本文选取这期间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公开发表的以“谷崎润一郎”为关键词的代表性文献作为数据来源。根据笔者统计,截止2019年12 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研究谷崎润一郎的论文(包括研究生学位论文)共有290 篇,其具体年份分布如表一所示:

表一:2010—2019 年国内谷崎润一郎研究论文统计情况

从年度的发表情况来看,十年来我国对谷崎润一郎的关注度持续上升,研究论文呈增长趋势,尤其是2011—2016 年期间的研究论文每年都超过了30 篇,文章数量合计为202 篇,占总数的69.6%。研究谷崎润一郎的博硕士论文共有62 篇,其中,硕士论文有58 篇,博士论文有4 篇。从论文的作者来源来看,高等院校是研究的主体,共发表了278 篇论文,占比为95.8%,发文量远远超过其他单位。高等院校中既有985、211 高校的教授、博士,也有地方院校的讲师、硕士,还有攻读学位的学生。可见,高等院校因拥有较好的学术资源无疑成为了国内谷崎润一郎研究的主体。从论文的刊载期刊来看,这其中既有CSSCI(南大版)和中文核心(北大版)的刊物,也有一般的省级普通刊物。其中,刊登在CSSCI 和中文核心刊物的论文情况详见表二所示:

表二:2010—2019 年核心刊物刊载

虽然核心期刊发表了谷崎润一郎的研究论文,并且在2014 年出现了一个小高峰,但是核心刊物发文数量偏少,十年来才发表了32 篇,仅占总发文量的11.1%,而且尚未有《外国文学评论》和《外国文学研究》这样的权威刊物。由上表可知,《日本问题研究》与《日语学习与研究》是发表论文的阵地,其他刊物只是零星的发表,既没有出现专题的发表形式,也缺乏较为明显的延续性。这些现象充分说明国内谷崎润一郎研究的整体水平还不太高,研究质量也有待进一步提升。

总体而言,十年来我国谷崎润一郎研究日益受到了学界的关注和重视,相关的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一些研究者将其作为自己的研究领域,从不同的视角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相应的研究成果。值得一提的是,2012 年和2013 年各有一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获得立项。2015 年11 月20 日,为期三天的“纪念谷崎润一郎逝世五十周年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同济大学的外国语学院召开。此次会议邀请了日本、美国、法国、意大利和中国的25位研究专家。会上,他们围绕谷崎润一郎及其文学创作发表了各自最新的研究成果,为推进国内谷崎润一郎研究向纵深化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基础。

二、研究的主要观点

通过梳理和分析研究成果发现,国内谷崎润一郎研究主要集中在译介、唯美思想、女性主题、中国形象以及艺术技巧等五个方面。

(一)译介研究

译介研究是指对谷崎润一郎及其文学作品的翻译与介绍,这是研究的起点,对推进国内谷崎润一郎研究起到了基础性作用。于桂玲认为,国内谷崎润一郎作品的中文译本的出现,不仅为中国的谷崎润一郎研究提供了便捷,一批能够反映作家创作理念作品的译介为国内学术界进一步全面认识和研究谷崎润一郎提供了事实依据,使其在我国的研究成为继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芥川龙之介之后的又一个重点。[1]张能泉认为,梳理谷崎润一郎在中国现代文坛的翻译情况,有利于认识他在中国现代文坛的传播轨迹,使其作品的翻译和接受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关注的话题。这样既有利于我们加深对谷崎润一郎的研究,也可以丰富中日现代文学交流的史料。[2]甘菁菁认为,谷崎润一郎的代表作《细雪》出现了大量体现和反映日本传统文化的词汇,通过以周逸之、黄锋华和储元熹三个中文译本为例,从衣食住行、风俗习惯、传统艺术方面比较各版本文化词汇的翻译,探索文化词汇的最佳翻译方法,进而认为文学作品中的文化词汇对帮助读者理解他国文化社会起着重要作用,但在翻译过程中由于文化的空缺经常导致词汇的空缺,所以译者的翻译选择尤为重要。[3]

总之,开放、包容的当代中国学术环境为谷崎润一郎的翻译、介绍和评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这些最新的译介成果不仅为国内谷崎润一郎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充分反映了新时期中国文坛的国际视野和强烈的文学交流意识。

(二)唯美思想研究

谷崎润一郎一生都钟情于美的描述与表现,强调文学创作的非功利性,提倡文学艺术的纯粹性,具有浓郁的唯美主义思想。因此,探讨他的唯美思想一直以来都是国内谷崎润一郎研究比较活跃的话题。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者们并没有局限于作品本身的单一研讨,而是站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下审视、挖掘和剖析作品的唯美思想。这种在历史语境中阐述谷崎文学思想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谷崎研究一个较为重要的研究范型。他们致力于将作家放置在具体的社会历史语境下,通过考察和分析其文学生成的历史语境,从中阐释谷崎文学的思想主题。

曾真认为,谷崎润一郎的生活经历对他的文学生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分别从商人家世及成长过程和其创作的内在联系、对母亲的强烈思念与其唯美思想形成的深刻关系、婚姻生活与其创作思想的密切联系以及中国之旅与其美学观念形成的影响等四个不同侧面对作家唯美思想的生成语境进行了较为深刻的阐释。[4]赵薇认为,谷崎润一郎成长的生活轨迹体现了日本明治、大正、昭和时期东洋与西洋文化交错影响下文人的心路。通过梳理不同时期的文学创作目的是为了呈现唯美思想发生与流变的历程,从中揭示历史语境对谷崎润一郎文艺思想的影响,展示他对美的诠释形态。[5]孙萍认为,由于谷崎润一郎自身的生活习性以及时代的影响,他的唯美主义文学主要表现在官能美、恶魔主义以及对女性跪拜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唯美主义文学风格。[6]最后,独特的性格与气质也影响了谷崎润一郎唯美思想的形成。此外,王丽君、刘旸瑒、黄颖、白川、刘静娜等人的硕士学位论文对此也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

总之,研究者们走出了以往单一文本的批评模式,由文学内部研究转向文学外部研究,打破了过去热衷于从文本细读中解读谷崎润一郎创作思想的研究范式,将其从琐碎的文本分析中解放出来,告别了文本主义非历史化的倾向,重视运用社会历史批评和文化批评的方法对其唯美思想进行深度的挖掘,重新重视文学与社会、艺术与人生、文本与历史的关系,有利于国内谷崎润一郎研究走向更为广阔的研究空间,使研究也呈现出了较为活跃的态势。

(三)女性主题研究

谷崎文学中大量充斥着女性官能的书写,成为传达其文艺思想的重要方式。国内研究谷崎文学的女性主题的论文大部分是从微观的角度运用某种理论来解读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尽管这种研究的方法比较传统,但也不乏一些具有新意的观点,为读者理解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提供了参考。

如果说,这种对女性形象的深层静态分析可以让读者近距离具体地透视谷崎文学中的女性内涵,那么从宏观的视野整体考察谷崎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则可以让读者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发现谷崎文学中女性的本质性要素,探究其共同的形态特征。黄海燕认为,谷崎润一郎笔下的女性形象可以分为蛇蝎魔女与永恒女神两种类型。前者外表美艳,却在精神上折磨男性,并乐在其中,使男人既爱又恨,欲罢不能;后者既有少女的性感美貌,又有母性的温柔包容,是肉与灵的和谐统一,是男性的救星。这两种类型的女性形象具备了独特的审美意义,展示了谷崎对美的憧憬与追求。[7]刘雪宁认为,谷崎润一郎擅于在肉体的残忍中展现女性的美,从嗜虐与受虐中体味痛切的快感,追求传统的古典美,病态的官能美,形成具有特色的女性崇拜思想。[8]蔡榕滨认为,谷崎润一郎笔下的女性既非真美,又非真恶,更非真强,她们只是男性世界的创造物,体现了作者的男权主义思想。因而,谷崎润一郎的女性崇拜只不过是男性对自身的崇拜表现而已。[9]此外,樊玮娜、周瑾、诺敏、章瑜等人的硕士学位论文都对此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阐释。

探讨谷崎文学中的女性主题与唯美思想研究形成了相互呼应的格局,构成了谷崎润一郎研究的多维角度。在研究中,研究者们比较重视运用多种文学批评理论,采用科学的论证方法,不仅从微观层面静态剖析谷崎笔下的女性形象及其意义,而且还从宏观层面动态分析女性形象的共性与特征,揭示其形象的典型性,表现出研究者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活跃的学术思想,实现了国内谷崎研究的理论化、深入化与系统化。

(四)中国形象研究

出于对现代日本的强烈厌恶,谷崎润一郎两次来到中国,并创作了一批以中国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表露了浓郁的“中国情趣”,书写了充满浪漫色彩的中国形象,形成了谷崎润一郎“中国形象”作品群。随着西方形象学理论在我国的传播与接受,形象学批评被广泛运用于谷崎文学的研究,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成为国内谷崎研究一个新的兴趣点。

李雁南认为,谷崎润一郎为逃避令人厌倦的现实生活,对富于异国情调的中国充满了向往。在以首次中国之行为素材的作品群中, 其笔下的中国江南是一个不受日常生活约束、尽享奢华、象征着远方和异乡的完美时空,被描述为一座由美食、美景、美女构筑的天堂,成为谷崎逃避现实的心灵憩息地。[10]张能泉认为,谷崎润一郎在其首次中国之行后,创作了大量描述中国形象的文学作品。作为一个因作家特殊感受所创作出来的形象,谷崎以“我”的身份来注视和描述中国的同时,中国也传递了谷崎这个言说者以及书写者的某种意识形态和浓郁的东方主义情绪。换而言之,他在书写中国形象的同时,借助隐喻的方式将中国形象作为他者加以部分的否定,从而达到肯定自我的目的。[11]陈云哲认为,有着两次访华经历的谷崎创作了“中国形象”作品群,童年记忆的回叙与文化记忆的移植则是这些作品写作发生的原点。然而,作家对于中国形象的诗意性叙述并不仅仅是在回忆性的讲述中呈现出来,深层上是对中国文化无限向往和诉求的心理机制的体现,是对中国形象的想象性和建构性的叙述。[12]此外,胥琴、崔玮玮、贺璐、张景、赵珊等人的硕士学位论文对此也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打破了过去单一研究的局面,拓展了研究的深度。

上述这些代表性观点不仅挖掘了谷崎润一郎书写中国形象的深层机制,而且对其笔下中国形象的特质进行了深刻的阐释。研究者们将形象理论与文学书写有机结合,在相互阐释中揭示了作者的审美价值取向,有利于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谷崎润一郎“中国形象”作品群,开拓了谷崎研究的新领域。

(五)艺术技巧研究

作为一位唯美派作家,谷崎润一郎是一位勇于创新和敢于试验的作家,既继承了日本传统的文学表现形式,又创造性地运用现代主义创作手法,在作品的题材处理、叙述策略、语言表达、心理描写、人物对话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革新,形成了多元化的艺术技巧。近年来,随着国内评论界对作家艺术技巧的重视,关于谷崎文学创作的艺术技巧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并逐渐成为研究的亮点。

潘文东认为,谷崎润一郎在《细雪》中把第三人称限制叙事和多重叙事视角有机结合、且运用自如,这样符合长篇作品的叙事要求,体现了一代文豪高超的文学技巧,而且对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3]卢茂君认为,谷崎润一郎的《刺青》以人物的主观感受和精神诉求作为线索脉络展开故事,注重细节描写和氛围烘托,在抒情之中叙事状物,充溢着浓郁的诗情画意,表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小说叙事标举唯美,崇尚艳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14]诸飞燕认为,谷崎润一郎回归古典之后的作品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物语”的影响,在叙述上采用“朴素的叙述式”的“物语式”写作方法,注重“讲述”艺术,追求音调之美。[15]张萍认为,谷崎润一郎擅长运用具有微妙变化的色调以及视觉中融合嗅觉、味觉、触觉的表现技巧,勾勒出他对文学世界的丰富感受力,赋予色彩独特的审美情感和价值意蕴。[16]

研究者们对谷崎润一郎艺术技巧的解读,因其视角的独特和缜密的分析,进行了深入地理解和挖掘,呈现了谷崎文学传统与现代兼容的艺术特征,揭示蕴含其间的美学价值。这是对谷崎文学艺术特质的精辟诠释,能够引领读者在阅读中获得审美愉悦。

三、深化研究的思考

(一)对已有研究的评估

通过上述文献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十年来国内学术界已有研究对谷崎文学的译介、思想、主题、艺术技巧等问题有了比较广泛和深入的研究。总体上说,由于研究者们研究视野的不断拓展,研究角度的不断更新,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为推进谷崎润一郎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指导与参考,对构建科学化、系统化、多样化、深入化的研究格局也具有重要和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值得的注意是,已有研究是否触及到除小说之外的其他文学体裁?是否理论性研究多,实证性分析少?是否微观角度研究多,宏观角度研究少?已有研究的质量对全面深刻理解谷崎文学究竟起到了多大的作用?对这些问题学界并没有给出一个统一的认识和答案。因此,我们认为已有研究尚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首先,小说研究多,其他体裁研究少。从研究的对象来看,已有研究大多数是选择小说作为研究对象,相对忽视了对其他体裁的研究。事实上,谷崎润一郎是一位多产型作家,除小说外,还创作了大量的戏剧和随笔散文。然而,目前只有如张冲等这样的少数研究者关注他的戏剧创作问题。因而,这种将研究范围局限于小说,而忽略对其他领域探讨的研究现状,形成了国内研究的失衡局面,影响了研究质量。

其次,理论性研究多,实证性分析少。从研究的方法来看,大多数研究是运用纯理论的分析来解读谷崎文学,虽具有相应的学理性价值,但因缺乏实证性的研究,容易造成理论的自我演绎。简要来说,已有研究主要表现在如何运用理论来分析谷崎译介、思想与主题、艺术与技巧等问题,鲜有研究采纳案例研究等定性研究方法,通过资料的梳理与挖掘对上述问题进行定性分析。

再次,微观角度研究多,宏观角度研究少。从研究的视角来看,大多数研究属于微观研究。研究者们通常是从个案的角度出发,选择某部作品通过文本细读来探讨和阐释某个具体的问题。虽然这种微观研究可以增强研究的针对性,也符合我国文学批评发展与转型的客观要求,然因相对忽视了的整体角度,缺乏对所论问题的宏观阐述,容易导致研究成果欠缺广度和深度。

最后,研究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十年期间国内谷崎研究虽然发表了将近300 篇的学术论文,然而高质量的文章数量偏少。其中能够发表在核心刊物的文章还不到30篇,能够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的仅有5 篇。

(二)未来的研究方向

针对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结合对研究现状的梳理与分析,我们认为,未来谷崎润一郎研究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首先,发掘和整理新资料,弥补研究的不足。详实的资料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前提与基础。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国内对谷崎润一郎研究资料的发掘和整理工作还不够全面。这主要表现在:谷崎润一郎生平资料的收集欠缺详尽;谷崎润一郎其他体裁的译介薄弱;谷崎润一郎与中国交往史料的考证欠完善;谷崎润一郎日本学术史资料的收集欠完整,等等。因此,进一步发掘和整理研究的新资料是夯实国内谷崎润一郎研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其意义重大,价值不菲,应尽量做好做实。

其次,改进研究方法和思路,提高研究的整体水平。比较研究法现已广泛运用于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因而,我们在从事谷崎润一郎研究时可以采取宏观比较的研究方法,突破微观研究的局限,以开阔的学术视野,扎实的研究资料,合理的学理分析,在对比分析中辨析谷崎文学的特质,在世界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认定其文学的价值与地位。这样一来,通过改进研究方法和思路不仅可以开辟新的研究领域,有效推动谷崎润一郎研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而且还可以使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有机结合,切实从整体上提高研究水平。

最后,注重实证分析,有效调整研究策略。随着研究多元化格局的逐渐形成,注重谷崎润一郎的实证分析,辨析清理他与域外文学的关系,既可以突破纯学理阐述的束缚,拓展研究的新领域,又可以确保研究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将研究落到实处,而不是仅仅停留于学理的自我言说层面上。因而,调整研究策略,注重实证分析,将考据与义理相互结合,能够使研究更加扎实,从而为谷崎润一郎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21 世纪以来,我国外国文学研究模式多元化的态势日趋显著,既为外国文学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外国文学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谷崎润一郎研究也应该呈现多元化的研究趋势。鉴于本文所涉及的材料来源于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相关学术论文。通过对近十年有限资料的梳理和分析,基本上做到了对其研究现状的框架性反映。在此基础上,我们总结和归纳了国内谷崎研究的主要成果与观点,对已有研究进行了评估,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预设,以此希望在更广阔的背景上审视和关照国内谷崎研究问题,发掘其对当下外国文学研究的借鉴意义,推动谷崎研究向多元化发展,促使研究呈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猜你喜欢
文学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我们需要文学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对“文学自觉”讨论的反思
文学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