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初中女生校园欺凌的研究

2020-07-23 15:25朱星亮王立敏孙灿廖静娴
锦绣·下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影响因素

朱星亮 王立敏 孙灿 廖静娴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初中女生校园欺凌,对国内外各个领域研究初中女生校园欺凌学者的观点和研究进行了文献回顾,从初中女生校园欺凌的类型、特点、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对初中女生校园欺凌进行综述。

关键词:女生校园欺凌;女性欺凌特点;影响因素

一、研究背景

校园欺凌一直是影响校园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差的初中校园里,并且近年来越来越呈现出女性欺凌者增加和犯罪性质的严重化趋势。所以有必要通过全面的分析,总结出女性校园欺凌的特征,以及研究影响女性校园欺凌产生的各方面原因,从而对症下药从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提出应对措施,建立一个全方位预防校园欺凌的预防机制,进而维护校园以及社会稳定。

二、文献综述

(1)初中校园欺凌的类型

国外学者习惯将校园欺凌划分为直接和间接欺凌两大类。其中直接欺凌可以大致分为肢体、语言、将间接欺凌细化为关系欺凌。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等新兴事物的出现,也衍生出了新的欺凌类型,如网络欺凌、性欺凌等等。结合国内外学者观点,初中女生校园欺凌的类型基本可以总结为肢体欺凌、言语欺凌、关系欺凌和网络欺凌。

(2)初中校园欺凌的特点

国内学者对校园欺凌的多年研究中已经总结初中校园女生校园欺凌的特点,主要有普遍性、多样性、间接性、持续性、隐蔽性等特点。

欺凌发生的频率中,男生高于女生、低年级高于高年级、性格偏激的高于其他性格的学生;言语欺凌的频率高于其他形式的欺凌,其次是肢体欺凌。男生校园欺凌中肢体欺凌的比例大于女生校园欺凌的比例,而女生校园欺凌中言语欺凌、关系欺凌的比例比男生欺凌更高。

冯帅恒在《初中女生校园欺凌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中,主要利用问卷调查法对初中女生校园欺凌问题进行调查,同时也对教师、家长及学生进行简单的访谈以补充信息,最后该研究发现初中女生校园欺凌具有方式多样性,时间集中性,地点隐蔽性等特点。

除了进行基础性研究以外,国内学者还对欺凌当事人的内在状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谷传华,张文新,秦丽丽等学者研究发现欺凌者的性格较为冲动,情绪表达能力弱,身体也较强壮;被欺凌者内向、内心胆怯,表达能力不强且身体通常比较弱小。纪林芹等学者对欺凌行为发生原因与影响因素展开了深入的分析研究,他们认为学生的生活环境因素对欺凌行为影响很大,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其中个人人格特质也是影响欺凌行为的重要因素。

(3)初中校园欺凌的影响因素

校园欺凌是一种复杂的社会行为,它由多种因素导致。通过对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校园欺凌成因的分析、整理和归纳发现大部分学者认为校园欺凌的成因基本上由四方面因素决定: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因素。而这四种因素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a、社会环境因素

Boulton 和Underwood 学者认为青少年的心智发展还不成熟,对社会的新鲜事物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对社会人员及事物的辨别能力不强、且自控力不强,容易被外界新鲜事物诱导。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第39次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未成年人正逐渐成为网民主力军,然而当今网络内容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网络监管力度不够大,未成年人易遭受暴力、色情、迷信、恐怖等不良信息的毒害,作为青春期的女生,她们在好奇心和模仿心理的诱导下很容易模仿小说、游戏等暴力行为的桥段。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导致施暴行为成本过低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我国刑法规定十四周岁以下的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初中生年龄较小,这些欺凌事件如果不造成严重危害,欺凌者很难被法律所惩罚,一般通过批评教育、民事赔偿等方式得到解决,这种违法成本过低的情况容易让欺凌者产生藐视法律的心态,从而无法对她们的欺凌行为产生威慑作用,这更加重了校园欺凌的再次发生。

b、家庭环境因素

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必然有一个问题家庭。欺凌者产生欺凌行为与被欺凌者产生被欺凌行为往往是因为家庭教育的缺位,从而让孩子不能够形成健全的三观和人格。美国学者Loeber 和 Dishion 认为家庭是提供情感关怀的重要场所。尤其对处于萌发自主能力的青春期的学生来说,家庭关爱对于他们来说至关重要。良好的家庭环境不仅会帮助青少年建立完整人格,相反的,生活在不健康的家庭环境里,对于青春期敏感的孩子来说,缺少什么就会自主的获取什么,同时他们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价值观和道德判断,非常容易养成偏激的性格,可能会更容易让孩子滋生欺凌行为或者被欺凌的行为。

c、学校环境的因素

学者姚建龙认为校园欺凌是社会转型的产物,随着社会的转型,学校、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在转变、重构,而随着原有关系的消失,新的社会关系又没有建立,因此导致学校中各种关系的失衡。首先是学校重视力度不够,对欺凌事件的不作为往往助长了欺凌者的欺凌心理。目前应试教育环境下大部分学校过度关注学生成绩,而忽视了道德教育。另外发生了欺凌事件之后,学校的做法一般是口头教育,并没有有效的措施处理和防范今后的欺凌行为。这些做法不但让施暴者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更是助长了校园欺凌者的模仿与蔓延,让被欺凌者更加失望不敢反抗。

d、自身因素

自身原因主要是当事人(欺凌者或被欺凌者)的性格特点、价值观念、行为认知、身体发育等个人因素影响欺凌行为的产生。我们分析学者的研究成果基本上可以把校园欺凌中自身原因分为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

生理方面,对于青春期女生来说,相比较青春期男生来说发育更加快速,激素更加旺盛,这也就导致了她们更加容易兴奋和激动。具研究表明,荷尔蒙是对大多数女性心理影响最大因素且可以从青春期持续到更年期。

心理方面,首先相比较男性的理性,女生更加感性。而一个人对情绪的控制程度也决定了其行为是否暴力程度。另外青春期的女生的行为也受到好奇心、模仿心理、攀比虚荣心理的影响。最后,家庭对于青春期女生的压力也是其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出现过激行为的重要原因。

三、结语

在当今社会,我们发现研究校园欺凌时,不能仅仅关注事件本身,更要关注欺凌事件的当事人的本身性格生理特点,重视当事人所处的生活环境,从个体身边的环境系统入手分析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这样的话在构建预防女性校园欺凌体系的时候就更加有针对性的,全面的遏制这种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獻

[1]张文新:《中小学生欺负/受欺负的普遍性与基本特点》,《心理学报》,2002年第34期

[2]谷传华,张文新,秦丽丽:《儿童欺负研究的问题与前瞻》,《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第1期

[3]纪林芹,张文娟,张文新:《学校欺负与同伴背景的关系》,《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4]Boulton,Underwood.Bully/victim problems among middle school children.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2.

[5]Loeber,Dishion.Boys who fight at home and school:Family conditions influence cross-setting consistence.Journal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1984.

[6]姚建龙.校园暴力控制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朱星亮(1994-),男,汉族,籍贯:江苏连云港,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社会工作(儿童保护与家庭教育服务).

猜你喜欢
影响因素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