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现阶段,世界俨然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紧密的“地球村”,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各国之间不仅在经济上交流密切,而且在文化方面也表现出了日益交融的局面。文化日益渗透到经济、政治、社会各方面,文化产业在经济中所占的比例日益提提高,现在,世界各国都在加快发展自己的文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基本都在向世界传播自己的文化,夯实自己的文化软实力,并把发展文化软实力作为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中国要在世界文化舞台占领发展高地,就要加快文化传播,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播,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文化对外传播策略,增强文化对外传播的实际效果,提高国际话语权和意识形态领域的优势地位。
【关键词】 文化传播 文化软实力 传播路径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世界的发展不会始终沿着西方的单行道行驶,而会呈现出多元共存的特征。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现代化进程处于高速发展期,伴随着与日俱增的经济影响力,中华文化的辐射与传播也会随之扩散与强化。美国当代政治学家萨缪尔.亨廷顿曾指出,“硬的经济和军事权力的增长会提高自信心、自负感,以及更加相信与其他民族相比,自己的文化或软权力更优越,并大大增强该文化和意识形态对其他民族的吸引力。”[1]。中国作为一个拥有50多个民族、近14亿人口、上下五千年璀璨文明的泱泱大国,理所当然地要把对外文化传播当作全党全社会一项长期而艰巨的重大历史任务,坚持理念与实践创新,努力做好做实。向世界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保证我国文化安全的一个关键措施,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来看,不是说文化安全就要把自己的文化“藏”起来不去和外国文化交流而“孤芳自赏”,恰恰相反,文化对外传播交流越是密切,文化才会更加安全。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外传播的现状
优势:第一,孔子学院在国外的创办为中国文化对外傳播搭建了稳定的平台。随着中国的日益强盛,世界人民对汉语的热情日益高涨,越来越多的人想要学习汉子,了解中国文化,孔子学院的建立就显得尤为必要。截至2018年,全球已有158国家(地区)设立了535所孔子学院和1134个孔子课堂。第二、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为中国对外文化传播传播提供充足“营养”。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极其丰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是我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最深厚的源泉,是我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2]第三、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在对外的文化传播中,绝不会借助所谓文化“渗透”干涉别国内政,左右别国自己的事务,恰恰相反,中国的做法和经验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路径启示,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世界提供了充足的公共产品。
劣势:第一、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提升,外出旅游成为国民放松休闲的首选。然而,国民在景区的不文明现象频发,在外国,中国旅客的各种不文明行为被打上了中国烙印,若有游客不文明现象发生,似乎形成了一个非条件反射,第一时间想到中国游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在外的形象,这将损害中国在国际的形象定位,不利于构建文化交流的民意基础,不利于我国文化传播。第二、传播主体单一化。中国在对外文化传播中,主要是以政府为主导的交流方式,官方文化活动十分频繁,各领域全方位合作的展示活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播搭建了很好的桥梁。但民间文化交流活动较少,且形式较为单一化。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外传播的路径启示
(一)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走向世界的宏观举措。
1.坚定文化自信。对自己本国文化的自信是进行对外文化传播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想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走向世界,要在世界文化舞台站稳脚跟,必须保持高度的文化自信,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人民对自己民族和自己的民族文化高度自豪,但是鸦片战争以来,我国对外受到外国侵略,冲击着我国的价值体系和文化传统,对内腐败堕落,文化发展停滞不前,一度出现文化自卑的态势,还不断有人宣扬“全盘西化”。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国人珍视本国文化的价值,对本民族文化保持荣誉感和自信心、对本国文化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定位。
2.构建强大的综合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走向世界的最坚实基础。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其实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强大与否直接影响到该国在国际中的地位和话语权,直接影响到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发展。文化要想得到较好的对外传播效果,必须要被其他国家人民所吸引,有了吸引才会有传播的可能。然而这种吸引力是以传播国的经济实力作为依托的,和该国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连。一种语言在世界范围的使用人数、使用范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种语言的所有国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影响力。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走向世界的微观举措
1.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对中国各民族文化进行挖掘、抢修、保护,加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要对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做出深层次的文化阐释,加大对文化古籍的整理工作,深入挖掘各种民族传统文化符号(如民族节日、风俗习惯等)的内涵,挖掘中国人民的团结进步、吃苦耐劳、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思想。
2.提高国民素质,培养新时代卓越新闻传播、涉外法律、营销等方面的人才。要开展中国公民外出旅行文明素质提升行动,进行日常生活礼仪、人文素质等方面的培训,增强中国外出旅游公众的素质水平,要建立健全奖惩机制,还要加强对公众的爱国主义与责任感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落实宪法赋予人民的各项权利,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紧密结合起来。
3.精确定位传播对象。对受众进行精确定位是做好文化传播的起始性环节。我们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递到世界上,我们的目标受众是哪些人,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呢,要做好评估论证,做到心中有数。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年12月30日.
[2] (美)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新华出版社,2009.
[3] 《2018年度孔子学院发展报告》[M].http://www.hanban.org/.
[4] 陈正良.中国“软实力”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6.
作者简介:赵洪(1996-),男 ,汉族 ,云南镇雄, 在读研究生,云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