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赵青 姬祥祥 张雪宁
摘 要:随着徐州经济的迅速发展,外来游客数量不断增加,景区公示语英译在对外交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翻译目的论作为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重要分支,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文章以徐州著名景点龟山汉墓公示语英译作为研究对象,以目的论作为研究角度,分析了其公示语英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应对策略,以期提高龟山汉墓景区公示区在徐州对外宣传中的作用。
关键词:目的论;英译;景区公示语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的提出及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工作的大力推进,各个城市的名胜古迹正在逐渐成为该城市对外宣传的全新媒介。徐州作为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也正以其沧桑曲折的发展史和孕育出的极具魅力的两汉文化,源源不断地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龟山汉墓是徐州重要的景点之一,也是游客了解徐州的一个窗口。而景区公示语不仅给游览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为其带来了良好的审美感受。对于外国游览者来说,倘若景区公示语的翻译较为地道,则更容易产生亲切的感觉。反之,游览者不仅难以品味名胜古迹的美妙韵味,对这座城市的好感也容易下降。此时,景点公示语翻译质量的重要作用便凸显了出来。
1 目的论
目的论(Skopos Theory)是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skopos源于希腊语,意为目的,该术语常指译文目的。将目的论的概念运用在翻译当中,认为任何翻译行为都是怀有一定目的,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活动,翻译者要根据翻译目的来制定相应的翻译策略并实施。因为文化和语言的差异,译文几乎无法与原文保持完全一致,那么究竟是保证译文在内容或是形式上与原文基本相符,还是让译文尽量满足读者的要求,这一切就取决于翻译的目的。
在弗米尔所构建的目的论的架构中,对翻译目的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翻译译文的受众,其另有一套文化背景知识系统,是对译文的预先期望及交际的需求。其后,克里斯蒂安·诺德对功能派理论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和完善—首次用英语系统地阐明了翻译时文本分析过程中所需要考虑的不同内外因素以及如何在原文具有的功能的基础上,制定切合翻译目的的翻译策略。其对功能派各学说进行了系统梳理,并提出译者应遵循“功能加忠诚”的指导原则,从而完善了该理论。
2 目的论视角下的景区公示语的英语翻译浅析
景区公示语是景区对外宣传的窗口,也是一个城市对外宣传的媒介之一。目前,就徐州龟山汉墓景区而言,仍有部分不太符合规范的公示语英译现象,这不仅会影响外国游客在徐州的旅游和参观感受,也会减弱龟山汉墓景区的对外宣传效果。而译者所需要做到的是,对翻译过程中,文本所涉及的内外因素进行充分分析,尽可能全方位地考虑译入语的日常语言表达习惯及源语言的文化内涵,采用符合原文且切合翻译目的的翻译方法和策略。
2.1 充分考虑译文阅读者的语言表达习惯
在景区内有提醒标牌“小心台阶”,景区将其直译作step carefully。从语法来说,此翻译是对的,但如弗米尔的观点,受众是决定翻译目的的重要因素之一—译文的阅读者和接受者,也就是外国游客,其拥有另一种不同的文化背景,在这种文化背景中,这句文本有种约定俗成的表述方式,可考虑直接借用—“Mind your step”。另外旅游手册的“开放时间”被景区译作是opening time,该版本可能没有完全考虑目的语的表述习惯,此处如能译为opening hours更符合英语口语的表达习惯,其已是英语国家中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常见词组。而在不同场所和地点,“开放时间”可根据该场所的经营性质译为working hours,business hours或office hours。
2.2 考虑原文文化内涵的传播
文化内涵传递是公示语翻译中需重视的问题,龟山汉墓风景区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文化的皇陵。对其汉语介绍内容的准确翻译,有利于外国游客了解中国特定时期的历史知识,从而更好地传递中国历史文化。比如对墓中卫生设施的描述—“盥洗室”:汉代王宫设有完备的卫生设施。这件复原的汉代石厕后有靠背、下有踏板、右有扶手,是汉代的高级厕所,旁边放置陶罐用于洗手。
该段公示语的英语翻译过于简单,甚至语焉不详,且在外国文化中,“盥洗室”的普遍表述为bathroom,原翻译则为toilet。而汉代王宫设有完备的卫生设施,可以表达为“The Palace of Han Dynasty was equipped with a complete sanitation.”而后面的介绍可考虑译为“After the stone closestool in Han Dynasty, there was a backrest, a pedal under it, and a handrail on the right. A clay pot was placed next to it to wash people,s hands.”
3 结语
景区公示语的外语翻译是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跨文化交际活动的效果有相当一部分取决于译文的翻译质量,质量较好的翻译能够让游客在游览风景的同时更深入地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翻译目的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种良好的视角,译者在对景区公示语进行翻译的时候,需考虑到方方面面,尤其是文本所涉及的内外因素,如译文接受者日常语言的表达习惯及原文中文化内涵的传达等,并制定贴合翻译目的的翻译策略。
[參考文献]
[1]王颖,吕和发.公示语汉英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
[2]周君.论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旅游资料的汉译英[D].衡阳:南华大学,2008.
[3]李红霞.浅析德国功能目的的翻译理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9(5):149-150.
[4]占华丽.从目的论角度看旅游资料中文化因素的翻译[J].考试周刊,2009(34):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