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亮
【摘 要】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课堂上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地完善,教学方式变得越来越丰富,能够让学生更快更好地学到更多的知识,尤其是小学这一阶段,它是孩子们的启蒙阶段,老师们要正确引导,将孩子们带入学习的殿堂,体会学习的乐趣。在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老师的教学行为必须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脚步,不断地丰富教学手段,并且提高教学质量。在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通过大数据对科学课上老师的教学行为进行全面的分析,能够让教育信息在不断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能够为其他科目老师的教学方式提供更多的帮助,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大数据背景;科学课;教学行为;评析;小学科学同课异构课
在大数据下对小学教师在课堂上的行为进行分析,需要对教师在科学课上课时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通过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在进行大量的数据分析时,采用同课异构的形式对教师课堂上的行为进行分析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我们选取科学课上“照镜子”这一课为例,对教师在课堂上的行为运用大数据的形式进行分析,从而帮助教师更好地优化教学方式,使教学质量在最大限度上有所提高。
一、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析方法
1.经验评析方法。这种方法是一种对教师课堂上教学行为的定性分析的方法,它主要是对不同课题进行选择,需要考虑相对应的各种因素,这种方法需要教师有非常丰富的经验,才能够对所选择的课题进行更好的研究分析。这种方法主要适合于教学经验相对丰富的教师,这样有利于教师对课题更好地分析,从而选择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如果所选择课题彼此之间有相对较大的差别,能够让教师在非常紧迫的时间下更快地选择出最佳的教学方法。与此同时,它只具备定性分析的优点,而缺乏定量分析,所得的结果也有一定的误差。
2.通过课堂观察得到的数据进行评析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观察教师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以及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并且对课堂教学进行录像,对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的行为进行编码,将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以数量的形式进行量化,从而能够更好地发现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之间互动的规律,最后总结得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具有的教学结构。在分析过程中,我们采用结构编码体系S-T观察分析的方法以及记号体系观察分析方法这两种分析方法。结构编码体系S-T观察分析的方法又称为S-T分析法,这种方法能够很好地对教师课堂上的教学行为进行定量以及定性的评价分析,而记号体系观察分析的方法则是对教师课堂上教学行为从教师与同学之间有效性的提问、对话的深度、适合问题这三个维度进行分析。
二、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
因为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师在课堂上所采取的教学方法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而定。在对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时,我们采用科学课上“照镜子”这一课为例,用以上两种分析方法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是让学生了解平面镜能够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这一性质,以及它的构造特点、成像特点和它的用途。两节课的内容虽然一样,但是所教授的对象不同,我们将研究对象为城区中心的,并且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经验的同学作为“照镜子1”,将城乡中心的同学作为“照镜子2”,他们没有专门的教授老师,并且对于科学的探究缺乏一定的经验。
1.以经验分析的方法对两节课教师的行为进行评析。这一种方法是以教师所拥有的教学经验为基础,在课后及时地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评价,这种方法能够全面地反映出这堂课的情形。通过这种方法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得到的结果为:“照镜子1”和“照镜子2”虽然在内容上相同,但是他们在课堂目标上完成的程度是不同的,教师在所需要准备的教学材料的复杂程度,教师对教学结构的设计,以及一些最新的概念的理解上是不同的。“照镜子1”在课堂上能够超额地完成所布置的课堂内容,并且他们具有一定的研究分析经验,能很好地跟上教师的进度,对他们的教学材料,教师在准备过程中可以提升一定的难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得出实验的结论,在教学结构的设计上也相对于“照镜子2”的形式更丰富一些,他们也能够很好地理解一些最新的概念。而“照镜子2”相比较于“照镜子1”具有一定的差距,他们所具备的研究经验非常少,所以教师在教学结构的设计上相对于比较简单,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堂课的内容。在材料的选择上,“照镜子1”选择的材料是镜子,“照镜子2”选择的材料是反光性强的塑料板,由此可以看出,“照镜子2”这一组所选择的材料相对简单,能够让学生更快速地掌握并且使用。
2.以课堂观察得到的数据对两节课教师的行为进行评析。教师在两节课上的教学行为是不同的,对这些课堂录像进行评析能够更客观地对教师在课堂上教学行为进行研究,从而发现教师在两节课中的教学特点。利用S-T分析法进行评析能够看出“照镜子1”的行为要比“照镜子2”的行为更丰富,在“照镜子1”中教师主要起到引导的作用,主要的行为都是“照镜子1”的同学在进行的,而相对于“照镜子2”,教师则是完完全全地引导整个课堂,同学们只是跟着教师的步伐进行。并且在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深度,以及学生提出的有效的问题和适合问题这几个维度中也可以看出“照镜子2”的学生与“照镜子1”的学生有很大的差距,他们并不善于提出更多有效的问题,对于教师提出的有一定深度的问题不能很快地做出回答,相对地教师提供的问题以及教学行为就比较简单,能够很好地适合“照镜子2”的学生,从而帮助他们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从以上两种方法可以看出,第一种方法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能够及时地进行评价,进行全面的评析,很快地分析得出教师在课堂上教学行为的优点,但与此同时只能得出理论上的结论,而缺乏一定的数据支持,主观上还是很大程度依赖于教师所拥有的经验。而通过课堂观察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这一方法能够提供更多有效的数据,还能够揭示出教学行为各个教学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虽然所得到的数据和图表是生硬的,但是能够分析得出其背后所隐含的教学问题。通过这两种方法的评析能够从定性和定量这两方面得出最终的结果,使教育能够更好地得到优化。
【参考文献】
[1]陳俊强,连阳梅,冯涛.大数据背景下科学课教师的教学行为评析——以两节小学科学同课异构课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8(5).
[2]郝晶晶.大数据背景下的教师教学行为差异分析与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9(20).
[3]彭玮.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科学课堂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06):21-22.
[4]幸聪.教育大数据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通讯世界,2019(3):286-287.
[5]郑晓万.大数据时代下科学实验课学生数据素养培养之径[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9(07):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