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分层达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2020-07-23 06:50纪淑艳于洋
读与写·上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温度计导学学案

纪淑艳 于洋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20)16-0225-02

1.问题的提出

课程改革向课堂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人为本”“以学促教”,积极探究新方法、新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然而,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大多还是:“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大一统”的教学进度和“同一标准”的教学评价,忽视了学生个性差异对教学需求的不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作为小学科学学科,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几点局限性:一是课时少,能够让学生充分探究时间不足;二是学生年龄小,主动探究意识差,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三是教师着眼于学科成绩,着力于科学知识、科学概念的认知,而忽视对知识、概念的建构过程,对培养科学能力认识不足。小学科学“学案导学、分層达标”课堂教学模式是在此基础上提出来的,“学案导学,分层达标”它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按照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将学生的学习重心前移,充分体现在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

2.实施的策略

“学案导学、分层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落实“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理念,但这一切不是“喊喊口号,做做样子”就能实现,为了促使“学案导学、分层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能够实现预期的目标,我们着力在学案导学、分层达标、教学评价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2.1 学案导学。

导学案在初高中阶段得到广泛的推广与应用,而在小学阶段却鲜有尝试,应用导学案的教学理念同样适用于小学教学,如何设计适合小学生学习的导学案,是我们课题组一直努力研究,不断完善的工作。

(1)导学案的生成紧扣教学目标。

导学案是课堂教学的载体,它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承担着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经过一年来的学习研究、探索,我们的课题组形成了一套导学案生成的基本流程:即两次打磨、三次备课。

主备课教师要提前阅读和研究下一节课的教材,确定教学目标选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流程,进行初备课,编写导学案。然后课题组长组织学科教研组成员集体研讨,研讨主要采用说议的方法,先说课,由主备课人说教学思路的设计过程以及设计意图,教研组成员针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突破策略展开研讨,主备课人根据研讨结果进行二次备课,补充完善导学案。上完课后,教师根据导学案的使用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反思,查漏补缺,优化导学案,即第三次备课。

(2)导学案的内容逐步落实教学目标。

经过课题组集体研讨,我们设计的导学案包括三个基本内容: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达标检测。

自主学习:课前发放导学案,学生运用导学指南,自主完成相关导学内容,不要求学生一定要完成,但要把完成不了的标记出来,或者把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作为课堂上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

合作探究:“生生合作”,根据自主学习反馈的情况,小组确定合作探究内容,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质疑、讨论、交流、释疑。“师生合作”,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之中,发现问题及时引导,疏通。“以学定教”针对共性问题,教师进行细致的讲解、演示,给予学生科学、规范的指导。

达标检测: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检测内容,每节课留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达标检测,检查不同层次学生的达标情况。

(3)导学案的趣味形式促使教学目标达成。

在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对于新鲜的事物尤其感兴趣的特点,我们的导学案主要采用闯关形式。首先根据目标要求,选定好教学内容以及教学重难点,再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的层进式结构设计相应的闯关内容,每个环节的设计要做到严谨、科学、合理。例如科学三年级上册《温度计》一课的闯关导案设计:

第一关:温度计的种类(自主探究)

以上三种温度计有体温计、有实验室常用温度计、还有家庭常用温度计。你能分辨出它们吗?

你过关了吗?那就来给自己点个赞吧。________

第二关:温度计的构造    (合作探究)

箭头所指的是温度计的基本构造,你能说出他们的名称吗?

你过关了吗?了不起,继续给自己点赞吧。_____

第三关:如何使用温度计  (合作探究)

使用温度计时手要拿着温度计的______。

温度计的______要完全浸入水中。

要等温度计的_____静止后再读数。

读数时温度计的_____不要提出水面。视线要与_______相平。

以上是使用温度计要注意的问题,一定要记住啊。

你过关了吗?真棒,继续给自己点赞吧。________

第四关:用温度计测量   (合作探究)

你能用温度计测量出这三杯水的温度吗?并记录下它们的温度

和你们小组其他成员的数据对照以下,如果数据有误,请再测量一遍.

你过关了吗? 继续给自己点赞吧________。

第五关:知识乐园  (达标检测)

1、常用的温度计叫_________。2、温度的单位,用符号表示_______,读作______。

……

真厉害!你闯关成功了,获得科学小达人称号,挂上金牌吧。_________

闯关式的导案,寓教于乐,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收获知识,获得成功的体验,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探究的转变。

2.2 分层达标。

分层达标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课堂教学成效的重要手段,不同于以往的“大一统”教学,它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体现“生本教育”,实现由单线学习向多元探究的转变。

(1)科学的分层。

我们从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潜力倾向、特长爱好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考量,科学地分成ABC三个等次。A为学困生,B为中等生,C为优等生。然后对各层次的学生进行平均分配,组成一个个兼顾各层次、总体学习能力均衡、有益于开展公平竞争的学习群体。教学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各层次学生参与学习以及目标达成的情况,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和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形式,为每个学生创造发展的机会。

(2)分层设计学习目标。

为了降低“学困生”的学习难度,满足“学优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不同的等次达成的学习目标是不同的,学困生只需要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而中等生要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适量延伸。而优等生则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还需要加强知识的应用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每节课在上课之前教师把各层次的学习目标,以小纸条的形式分发给学生,每个学生都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根据学生个人的实际能力制定适合的目标,这样对于学困生来说学习不再是无法攀爬的高山,不能逾越的鸿沟,探究的积极性渐渐被调动起来。

2.3 评价激励。

教学评价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有力手段,激励评价是我们在教学中最常用的,“荣誉闯关”是我们课题组一开始就实施的评价方法。学生使用闯关式导学案进行学习,每闯过一关,可以获得相应的小奖励,例如大拇指、笑脸等图标。顺利的闯过最后一关会获得“金牌”的奖励。一段时间内进行金牌数量的统计,金牌数量多的会进入“荣誉殿堂”,获得“科学之星、希望之星”等称号。最后我们发现进入“荣誉殿堂”的总是固定的那几位C类生,于是我们在等级评价方面做了一些改变,并加以细化,以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异层次同等级”评价。在达标测试中,同一层次划分3个不同等级:一等(10分)、二等(8分)、三等(6分)。不同的层次,只要他们完成了该层次的学习目标,他们都可以获得同一个等级——一等(10分)。例如四年级下册《自行车胎为什么会爆裂》一课,对于“炎热的夏季,放在烈日下暴晒的自行车的车胎为什么容易爆裂”的解释,A层,只要他们知道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B层,还需要知道车胎里面的气体受热迅速膨胀,也就是说他们要清楚不同材料的物体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C层不仅达到B层的要求,而且做到思维严密,表述流畅完整,有理有据。他们都可以获得一等(10分)等级。等级评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学生中享受到成功的愉悦,获得幸福感。

(二)“同层次超等级”评价。我们给每个层次的学生设定了一定的学习目标,有些学生可能学习能力强一些,提前完成了学习目标,就会没事情做。为了避免出现学习上的松懈現象,让孩子们都能以饱满的积极性投入学习中,我们又做了如下的规定:例如AB层学生完成了自己的学习目标,继续学习,达到更高层次的目标,他就能获得相应的加分,“超等级”给予了学生学习的动力,让他们清楚:学习没有尽头,不能等待,努力才会有收获。

(三)“弹性等级”评价。“你永远也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如果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他就会成为那个装睡的人。要让学生爱上学习,除了外部因素,学生自身的内部因素更重要。学生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层次固定,往往会给学生打上标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避免高层次学生的骄傲自满情绪,激励低层次的学生勇于超越,我们采取了“弹性等级”评价的方法,每个月进行一次层次调整。以30人的班额为例,BC层次的各有2名排在最后的学生会降到下一层次,同样AB层次前两名学生也会因成绩优异而跻身到高的层次。“弹性等级”评价,增加了学生的危机意识,一定程度上鼓舞了学生学习的斗志。

3.教学的效果

3.1 课堂“活”起来了。

课堂上,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提问,教师解答”的单调、沉闷现象,学生自主选择探究的问题,自主选择探究的方法,拥有充足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课堂上不时地响起质疑声、讨论声、争辩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每次教研员来我校指导教学工作,都会对课堂的学习氛围进行高度的评价;区里每学期举行的课堂教学大比武,作为农村学校,我们一直名列前茅。

3.2 学生“动”起来了。

在探究学习中,学生能发现问题,还能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在听取汇报中,敢于质疑,提出建议。会主动的阅读科学书籍,愿意分享科学故事,关注“我爱发明”、“我身边的科学”。在我校每年举行的科技周活动中,孩子们参与积极,涌现出“太阳能小汽车”、“翻书签”、“环保黑板擦”等优秀科技作品;在参加的科技创新大赛中,“摆的秘密演示器”、“探究斜面的作用演示器”等多件作品均取得优异的成绩。

3.3 教师“静”下来了。

课堂上,不再听见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课声,听到更多的是画龙点睛的点拨,水到渠成的引导,不再看到讲台上久久伫立的身影,看得见的是教师走下讲台,来到学生身边,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耐心的倾听,必要时适度点拨。“宁静致远”,在学习中,我们认识到曾经我们只是“教书匠”,理论知识匮乏,如今成长为研究型教师是我们共同的愿望,每天“充电”是必修课,教育随笔、教学博客那是家常便饭,在线交流、专题讲座我们很少错过,课题研究、优课评比会主动承担。课改让教师的教学观念彻底转变了。

小学科学“学案导学、分层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启了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旅程。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这条路还很长。我们认为,教学研究和教育教学创新永无止境,把握教育核心,遵循教育规律是教学研究的永恒不变的主题。在教研之路上,我们会借鉴他人的先进经验,坚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创新,且行且思,在教研百花园中留下氤氲芬芳。

猜你喜欢
温度计导学学案
乡愁导学案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比例尺(一)”导学案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