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曲折漫长 文明悠久辉煌

2020-07-23 06:19李璞
商情 2020年25期
关键词:中国智慧传承创新

【摘要】中国历史悠久灿烂,中国文化亘古绵延,中国文明神秘久远。历经上下五千年兴盛更新的中国历史,留给我们无数珍贵可鉴的文化遗产,数量庞大,有迹可循,有景可观。聪敏而坚强的中国人一直在向历史学习经验,汲取前人的智慧,而历史似乎也在不断考验新的创造者。一场疫情,让中国人变得更加团结,更善于去思考传承的力量,文明的强大,文化的内涵。

【关键词】历史文明  宋陵文化  中国智慧  传承创新

孔子曾有言,“三人行,必有我师。”于我而言则是,有缘之人,皆成我师。2020年,庚子鼠年,于古人是未来,于我们是记忆,于后人是历史。无论如何,它都将是历史画卷里不可忽略的一页,因为它将永久地留在我们的记忆里,有人会记得这一年全国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有人会记得这一年所有人漫长的等待,有人会记得病痛的侵扰,有人会记得健康多么重要,也有人会记得缝隙中时间的流逝。有幸在宅家期间,得有缘之师指引重温中国通史,置身于漫漫历史长河中,心灵得以浸润,精神获得慰藉。

悠悠华夏,泱泱中华,几千年沧桑巨变,无数次兴衰轮回,造就了如今的盛世中国。中国历史犹如一部旷世巨著,任世间所有爱读之人翻阅;中国历史又像一幅绝美画卷,引无数懂得之人驻足;中国历史也是一场不停的电影,总能让万千观众尽兴。如此长久的中国历史,令人神往的绚烂文明,长盛不衰,历久弥新。

礼仪之邦  文化之基

如今的世界全球一体化,经济文化相互交融,在国与国之间的交流过程中,每个国家的国际地位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其中起作用的因素除了国家自身的经济发展之外,文化底蕴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作为在国际上越来越引人注目的国家之一,中国有着超越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相伴相生的也有着亘古绵延的传统文化。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骄傲和自豪的,因为目前的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一样有如此相传持久的文化,更难能可贵的是这种文化始终没有中断,并且一直在丰富,在加深,在传承,从而创造了持久灿烂的文明,这种文明果实世界共享,社会共知,全民谨记,中国独有。文化的内涵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认知的增进而不断的加深,文化的定义也是在历史不断演进的过程中逐渐清晰确定的。文化从人类文明诞生开始它便存在,并渗透着人类的方方面面。对于一个几千年文明古国来说,文化更是无不触及,随处洋溢。礼仪的传承是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深埋我们基因之中的文化因素。

近期在河南省巩义市双槐树遗址,考古专家惊喜地发现并实证了距今5300年前后河洛地区这一中国文明发展的黄金阶段。以双槐树遗址为代表的“中原文明发展模式”所体现的天地之中的宇宙观、合天命而治的礼仪性思维,以及诸多凸显礼制和文明的现象,被后世夏商周等王朝文明所承袭和发扬。(来源于光明日报)我国周朝时期流传着一桩千古美谈,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谨记对哥哥的承诺竭力辅佐武王的儿子周成王,带周朝走出困境,迈向繁荣,更受人敬仰的是,他是以德治国的首创者,是被传载数千年中华礼仪文明的奠基人,被世人尊为“元圣”。周公不仅运用自己的政治才能帮周成王奠定了百年基业,他的深厚德行更是为一个王朝的永久发展制定了后世可循的礼制,使得一个雏形的国家更加系统和完整,使得一个社会有了稳定的大经大法。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曾说,“中国家族伦理之道德制度,发达最早。周公之典章制度,实中国上古文明之精华。”他所遗留的政治,礼乐等文化遗产成为后朝后世所传承的文化传统,是孔子和儒家思想的主要来源,因此在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期将“周孔”并列,他为后世留下的德治和礼乐文明滋养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中国也因文化悠久繁荣而闻名于世。

春秋时期,孔子曾言,“周礼三百,礼仪三千”,可见孔子深谙周礼。史实证明,周朝的礼制对孔子及其学说的形成关系甚大,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更为深远,远及海外,广及世界。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推崇“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来源于古诗文网)20世纪八十年代,有75位诺贝尔获得者曾尝试唤醒人类想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汲取智慧。(来源于古诗文网)同时,儒学早在汉唐时期便超出中国地域范围,向东亚和东南亚等国延伸,由此形成了“儒教文化圈”。他们不仅让世人对我国的优秀传统思想加深了理解,更让世界了解中国,有效地传播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期,儒家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更是乘着“一带一路”的春风,在全球遍地盛开中国文明之花。

回首灿烂的历史文化画卷上,中国传统文化在不同的朝代也经历了不一样的绽放,曾在宋代造极一时,大宋一朝所创造的空前繁荣影响至今。陈寅恪先生曾如此评价宋朝:“吾中华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他认为宋代是中华文化的繁荣时代。傅斯年先生在《评丁文江的历史人物与地理的关系》称,“大野三百年一统后,大乱上一回,生出了一个文化最细密的宋朝。在许多地方上,宋朝是中国文化最高点。”赵宋王朝,经历两宋十八帝,北宋建都开封,南宋建都临安(今杭州)。宋朝立国三百多年,两次颠覆,都是因为外患,是唯一没有因内乱而倾倒的王朝,是中国历史长河中少有的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创新都高度繁荣的朝代。宋代几乎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累累硕果,享誉千年,泽被后世,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尤其是在文化领域,更是空前进步,大宋一朝开放的文明新风更是被后世所推崇学习,它不仅在政治上一度保持着与士大夫共治的局面,还曾培养了一大批文学大家。北宋如范仲淹、欧阳修、晏殊、“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南宋如“四大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也成就了诸多艺术大师,如“四大书法家”,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与此同时,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到宋朝,随着时代的发展衍变成理学,造就了一批著名理学家,如北宋时期的“理学三先生”,石介、胡瑗、孙复。“北宋五子”,邵雍、周敦頤、张载、程颢、程颐。其中,周敦颐是宋代理学的开山鼻祖,他将道家无为思想和儒家中庸思想相融合,阐述了理学的基本概念与思想体系。他们所创造的文学艺术成就和思想理念被后世争相学习和效仿。陈寅恪先生更是感叹,“天水一朝之文化,竟为我民族遗留之瑰宝。”

古人向来事死如事生。传说中的故事,往往最能激发人们探寻的欲望,回望大宋成为一种魂牵梦绕的冲动,愿意为这一梦付诸行动的不止于宋史的研究者。能弥补些许心头遗憾的是,虽然曾经繁华的都城已无踪影,但是还有尽显宋代文化典章制度成就的皇陵。北宋的皇陵现存于我国河南省巩义市,素有“七帝八陵”之称。逾越千年,陵园规模依旧可见,虽然曾遭盗掘,地面墓冢仍存,即使享堂已毁,然而当年栩栩如生的石雕仪仗依然威严肃立。南宋六陵现存于浙江绍兴,陵寝被一处半圆形的葱郁树木包围,后有山护,前有水伴,虽然现在已被茂密的植物围绕,但是它的气韵和历史的厚重感仍然吸引人前往。两宋皇陵无论是对当时还是现世来说,都是宋朝一度辉煌的力证,努力地向人们展示着远去的那段辉煌历史。现世的史学家以及宋史和宋朝文化研究者,出于对大宋王朝历史的好奇和痴迷,现存的研究成果颇多。其中除了有对宋朝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研究之外,也有很多对宋代皇陵的研究,并且学界对宋代的研究仍在向更深更远处发展。可见,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文明成果,几经变化,历经沧桑与繁荣,始终没有中断,并且仍然持续发扬与传承。

家成不易  国统维艰

众所周知,现存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中,中国是唯一一个历经数千年风卷云涌,而文明始终没有中断的国家。现今的中国有着960万平方公里广袤的土地,居住着超越13亿的人口,是一个繁荣的大家庭。而在上下五千年的成长之路上,中国也曾是懵懂的孩童,也曾历经失败,尝过心酸,品过痛苦。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西周初年,在一口“何尊”上记载着“惟武王既克大邑商,则迁告于上天曰:‘余其宅滋中国,自之辟民”。记录的是周武王在攻克了商的王都以后,便举行了一个庄严的祭祷仪式,以此敬告上天:“我已经据有中国,自己已统治了这些百姓。”这是最早的我们先辈有了统一的国家概念。然而,相看于悠悠历史长河,此时却算不得统一,因为那时的地域封闭,人口有限,自成一体,没有竞争。当人们的认识增加,随着物质和意识需求的增多,就开始有了扩充疆域的想法。在物质财富积累的基础上,数百年后我国迎来历史上第一次统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结束战国分裂乱争的局面,统一六国,建立秦朝。然而历经纷争,排除万难,熄灭战火建立的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维持了仅12年就轰然崩裂,让后人叹息;第二次统一发生在公元前206年的西汉王朝,历经12位帝王,维持统一119年,汉王朝对后世的影响一直持续至今;第三次则是公元前265年晋朝的建立,结束了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分裂,统一全国,历史走向了新的阶段;中国历史上第四次统一是在公元前581年,隋攻灭南陈,统一全国,隋朝享国38年,也曾创造了一朝繁荣,开创了“万国来朝”的繁盛局面,为后起唐朝的举世闻名铺奠了基石。

纵观历史上每一次统一,王朝和百姓都会付出沉重的代价,然而任谁也阻挡不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国人拥有大一统的哲学思想和美好政治期待,无论是孔子所倡导的和而不同还是历代贤人志士所追求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终将一次又一次唤醒普天之众对和平统一,稳定繁荣的向往。即使每一次都会付出断头流血的代价,但终究家还是家,国还是国,人民总会选择牺牲小我成就大我,对家成不易,国统维艰感同身受。

长思感念  以史为鉴

中国从古至今在诸多王朝的兴替中给我们留下了各种宝贵的精神和物质文明遗产,有政治治国经验,文化文明,思想理念,知识宝藏等,数量庞大,引人自豪。然而到了清朝,由于各种原因招致了西方帝国的殖民侵略,中国遭受了一记当头棒喝。那时的中国像一艘巨大,沉重,丰饶且豪华但行驶缓慢的轮船,意外吸引着西方列强的邪恶目光;又像是一位稳重,深沉,封闭且富裕而生活在温室里的老者,被迫包容着外来入侵者肆意贪婪的掠夺,使得近代的中国民生凋敝,满目疮痍,只能闷声哀嚎。为未来的中国埋下了难治的病根,让国家和人民都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历史教会我们认识过去,历史也教会我们珍惜现在,更教会我们如何面对未来。多个朝代的更迭,浩浩荡荡几千年,数以万计的牺牲,换取了现在我们大体安静平和的生活,也给我们留下了可以放开胸怀,尽情快意汲取的经验宝库和厚重的文化遗产,给我们留下了不朽的文明和宏大的视野,这是发人深思的智慧源泉。庚子鼠年突如其来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像是历史又给国人上了一课,似乎在提醒我们不要忘记历史,忘记失败,忘记伤痛,忘记奋斗和抗争。要记得世事无常,记得灾难无情人有情,要记得我们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传承的坚强大国,记得历史从不败强者,世人生来要奋斗,记得前人是如何虽知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毅然临大难而不惧!长思过往,以史为鉴,“究天人之际,察古今之变,明存亡之道,晓兴衰之理。”。

参考文献:

[1]王永兴.陈寅恪先生史学述论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4-13.

[2]于省吾.释中国[J].内蒙古社会科学,1985(03).

[3]王水照.陈寅恪先生宋代观之我见[J],中国文化,2001(03).

[4]侯宏堂.陈寅恪对“宋学”的现代诠释[J].文艺理论研究,2006(06).

[5]欧阳哲生.傅斯年全集(第1卷)[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430.

[6]冷玉斌.牵引少年走入历史之河[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0-4-23(34).

[7]David Atwill.Sources in Chinese History[M].Routledge,2009(02).

[8]阎铁成.宋陵山高水长 盛世风华绕梁[N].河南日报,2020-2-14(09).

[9]程民生.宋代地域文化[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08).

[10]程民生.略论宋代地域文化[J].歷史研究,1995(01).

[11]马锋.河南巩义北宋皇陵研究综述[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03).

作者简介:李璞(1986.12.23-),女,汉族,河南巩义人,硕士研究生,科员,助教,研究方向:历史学。

猜你喜欢
中国智慧传承创新
当代全球视野中的国学继承与创新
为世界奉献“中国智慧”
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视角解读《红楼梦》中贾瑞的人物形象
中英茶文化的传承创新比较研究
学校优质特色发展需要校园文化的浸润*
论中国古诗词吟唱在音乐中的传承与创新
G20杭州峰会的“中国智慧”
G20的“中国智慧”
传统民俗文化与民间游戏在幼师课堂的传承与创新
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与角色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