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雪春
摘要:从教九年,我发现很多学生认为数学这门课单调枯燥。那么,如何在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下,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呢?我觉得首先应该是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然后从多个角度让学生养成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并结合实际生活或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最后结合教材结构适当激发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反比例函数;数学课堂;数学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20)16-0185-01
学生的基本任务是掌握基础知识,进而发展学习能力。但很多学生往往找不到思路,认为数学课堂很枯燥。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现就此谈谈我观察课堂之后的看法和措施。
1.热爱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青少年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兴趣极大程度取决于与任课教师的关系。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就要多关心学生,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且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这份情感。对于双差生,要主动帮助他们,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和与对教师的防备心理,感觉老师是可以亲近的,自己是可以学好数学的。对于优等生。可主动引導,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魅力。这样,使全体学生领略到大集体的温暖,觉得教师可亲可敬,学生才会喜欢数学,从“想学”变为“爱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良性循环,教师才能完成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实践证明,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抱有良好的期望值,可以产生积极的效应。
2.让学生有兴趣,相信自己能解决问题
所谓问题,指学生迫切希望获得解答的关于教学内容的疑问。问题提出后,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不要着急“揭示谜底”,以免让学生失去独立思考的权利。而且要善于将那些无味的抽象的内容设计成富有吸引力、且学生易于接受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动机。例如,在学习反比例函数定义这一新课时,在引导学生列完四个解析式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表格:
通过类比的数学思想,简明扼要地展示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区别,引导学生从纵向“深度”向横向“广度”去发现,这样,一下子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浪花和创造的欲望,同学们认真观察,思考,从而大胆地猜想和不断创新。
3.培养学生多角度地养成分析问题的眼光
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是从疑难中开始的,并在疑难中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应注重创设情景,让学生亲自动脑思考,动手表达,探索新路,寻找规律.进而有所发现,让学生始终参与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研究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例如在反比例函数的辨识中,我设置了以下几个关系式:①y=100x②y=5x ③xy=3 ④y=-13x⑤y=2x-1 ⑥y=2x-3⑦y=10x ⑧y=-32x⑨y=kx2(k≠0)让学生自己进行分析总结,对问题③和⑤的解析中更是得到了反比例函数的另两种特殊形式,即xy=k和y=kx-1。对问题⑥,有同学回答它是y关于x-2的反比例函数且比例系数是2,有一部分同学对此不是很理解,我大胆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思路,最后又适当地作了总结,这样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成功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认知能力。在对反比例函数概念有了一定认识之后,我又设计了一个题目,使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正比例函数,在某些条件下又能成为反比例函数,学生因为有第一环节的基础,所以这里只需要掌握解方程的技巧就可以解答。这样学生既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又丰富了自己的创新意识,学习积极性就会得到提高,在以后的学习中创新能力会进一步增强。
4.结合实际生活,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中学生正处于智力开发的黄金时期,他们爱动脑动手,爱钻研,勤思考,爱问为什么,具有标新立异的想法,因而数学学科中充分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亲自动脑,动手,动口,亲自操作,独立思考,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引导他们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鼓励他们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带到课堂上尝试着用数学方法解决。在对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有了深刻的了解后,我鼓励同学四人为一小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能成反比例的量,学生学以致用,反应热烈,兴趣盎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很多学生想到了科学中的一些量,如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电流和电阻的关系;质量一定的情况下,密度和体积之间的关系。这样的小组讨论既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教学目的不仅是传授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去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能力是在掌握知识,技能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进一步掌握知识,技能的必要条件。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是势在必行的,如果我们坚持不懈,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薛伟.中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J].教学交流(理论版),2010(5).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
[3]罗小伟.中学数学教学论[M].广西:广西民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