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晶晶
摘要: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语文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学科,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有责任有义务担当起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责任,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理念也将会逐步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造性思维;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20)16-0092-01
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创造性教育的重要性。我国近几年提出的素质教育立足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把培养创造型人才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语文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学科,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有责任有义务担当起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责任,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理念也将会逐步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方式,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去寻找答案。
语文教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学科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独特的优势。结合近年来的语文教学经验,我认为在新课改背景下,把创新教育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
1.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培养创新意识和观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和发展的活动过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提倡“以教师为辅导,学生为主体”的和谐课堂,努力营造师生平等对话的良好氛围。教师只有把自己摆在与学生人格平等的地位上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教学中,教师要热爱所有的学生,尊重个体,真诚交流,和学生实现零距离接触,努力使生与生、师与生融为一体。
2.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教育学家乌申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动力。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应恰如其分地出示问题,让学生有“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感觉,问题难易应适度,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积极思维,并提出新的质疑,自觉地去解决,从而培养了创新思维的能力。其次,学生都具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屡试屡败,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有必要的。让他们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语文的结合点,体会语文給他们带来成功的机会和快乐,进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3.建立全新的教学模式,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新课改强调:要建立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就要牢固树立创新教育观念,要有创新意识,更新教学方法,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不要给学生灌输“课本上的内容都是对的”这种思想,要让他们对课本内容持怀疑的态度。同时,教师也要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对怀疑的内容进行研究和分析,进而自己进行解答,这个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非常重要的一个过程。一旦小学生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否定,那么这时就要鼓励他们想出代替的方法。例如,阅读《乌鸦喝水》这篇文章,一些学生会质疑:乌鸦能否挪动石子?如果不能,那么乌鸦应该通过什么方式喝水呢?通过这个思考过程,对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进行锻炼,会非常有效。在这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重要在于指导学生自己去学习,鼓励他们充分交流思想,发表见解,从而激活思维。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课改就是要改革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首先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地充实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其次,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认真研读教材,重组教材内容。只有立足学生的现实生活,用“活”了教材,让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教学相联系,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才会真正“活”起来。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是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转变观念,不断探索和积累经验,通过优化课堂教学,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联想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郎英姿.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研究[J].教育探索,2014(5):60-61.
[2]王志军,温小勇,施鹏华,等.技术支持下思维可视化课堂的构建研究: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5(6):11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