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发生以来,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对我国外贸出口造成冲击。据海关统计,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6. 5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6.4%。但与此同时,新兴业态保持了较快增长。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继续保持了蓬勃发展态势,其中,通过海关跨境电商管理平台进出口增长34.7%,市场采购方式出口增长50.9%。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在原有59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新设46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业内专家普遍认为,会议决定大规模扩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有利于进一步扩大政策覆盖面,对跨境电商未来发展以及外贸行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传统外贸受到疫情严重冲击,需要进一步发挥跨境电商独特的优势,开展在线营销,实现在线交易,保订单、保市场、保份额,以新业态新模式助力外贸企业攻坚克难。”商务部部长助理任鸿斌表示。
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再次扩围
跨境电商是互联网时代发展最为迅速的贸易方式,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减少中间环节,解决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为更多国家、更多企业、更多群体提供新的发展机遇,这也体现了贸易的包容性发展。
记者了解到,自2015年起,国务院己分四批设立59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2019年,我国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额达1862. 1亿元,是2015年的5倍,年均增速达49. 5%,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在外贸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新设46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后,全国将有105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发展格局。
建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有何用意?“综合试验区是创新的高地,而不是政策的洼地。”任鸿斌说,建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探索建立一套适应跨境电商发展的政策框架。
“扩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对于促进贸易的自由化、便利化,提高跨境贸易的效率是有积极意义的,同时也表现出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决心,展现出我国愿意通过贸易开放的形式加大和国际间的合作,促进和稳定全球贸易的发展的意愿。”中商智库首席研究员李建军对《金融时报》记者说。
任鸿斌表示,5年来,跨境电商取得积极成效,并主要呈现三方面特点。一是成为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民营企业成为出口的主力军,占比已上升至89.9%,同时线上的品牌建设也积极推进。目前,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企业品牌已经超过3000多个。二是成为创新创业的新平台。各综合试验区通过创客小镇、众创空间等孵化基地平台,营造了“双创”的氛围。三是成为对外开放的新通道。海外仓快速发展,各综合试验区企业已建设海外仓超过1200个,服务范围覆盖全球。
跨境电商独特优势凸显
目前,虽然跨境电商出口占整个外贸出口比重相对较低,每年却以百分之二三十的速度快速增长。在疫情影响下,互联网协助跨境电商成为推动我国外贸复苏的重要抓手。
李建军分析称,在疫情防控期间,线上化、电子化跨境电商的发展有效弥补了因疫情隔离所带来的贸易停滞,能够稳定贸易的发展,从而有效带动经济恢复发展,尤其是中小贸易商可以通过跨境贸易渡过危机,尽早恢复贸易交易。
“跨境电商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是互联网对外贸易的體现。通过线上交易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接触,跨境电商受全球疫情的影响较小。同时,在传统外贸受到冲击的情况下,大量的传统外贸交易将从线下转到线上,跨境电商必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焦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海外疫情蔓延对外贸行业造成沉重打击,但消费者对产品及服务的需求依然存在。“在传统外贸线下渠道受阻的情况下,跨境电商成为外贸出口的主流模式,眼下的危机可加速推动跨境电商服务体系的完善,加快外贸行业转型升级的步伐。”盘和林说。
推动贸易市场多元化发展
目前,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生产水平正逐步恢复,但全球疫情走势尚不明朗,外贸企业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
盘和林认为,加快对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的扶持力度,有助于缓解我国外贸进出口受疫情冲击影响,加快我国外贸转型升级步伐;也有助于增加就业和创业机会,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符合扩大内需的政策导向。在传统实体经济增速下行压力下,我国在深耕传统外贸市场的同时,也应将目光更多地聚焦于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上,推动贸易市场多元化发展,引导贸易出口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