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燕翔
网上问诊、处方外配、无接触购药,无论身在何处,只需在预约时间打开诊疗APP,就能跟医生进行在线“面对面”的交流……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线上就医”走进了不少人的生活。据媒体报道,疫情期间,各大平台在线问诊量激增,在线医疗井喷式增长,大众的看病方式正在被颠覆。
互联网诊疗为大家提供了“超越时空”的便利,患者及家属不再需要长途跋涉、奔波就诊。有效避免因挂号、候诊、缴费等产生的问题,有利于减少医院人流聚集情况,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在疫情期间更显重要。
當然,医生和患者、家属在享受便利的同时,
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项:
资质经验
医生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应当依法取得相应执业资质,具有3年以上独立临床工作经验。
执业同意
医生开展互联网诊疗须经其执业注册的医疗机构同意。
实体为主
互联网医院提供服务的医师,应当确保完成主要执业机构的诊疗工作。
首诊禁止
互联网诊疗主要针对复诊患者,不得对首诊患者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
“医生,我目前存在……表现,但是我从来没有看过,医生,我是什么病,应该怎么治?”
目前,精神科疾病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精神检查,但同时需要完善检查排除器质性原因导致的精神障碍,并完善相关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以保证治疗、用药的安全性。另外,政策也明确提出:不得对首诊患者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对于首次就诊患者选择线下门诊就诊。
“医生,你好,我现在病情很稳定,想继续开些药物。”
“医生,我一直很稳定,药物应该怎么减。”
针对复诊患者,通过互联网可以全面实现预约、挂号、复诊、调方、缴费及药品配送等系列服务。
“医生,我现在吃**药,还是不好,希望医生调调药。”
“医生,我特别不好,我甚至想自杀,站在楼上,我会想跳下去是什么样子。”
“医生,我家孩子老听见有人骂他、有人要害他,他说要报复。”
当患者病情出现变化或存在其他不适宜在线诊疗服务的情况,比如病情不稳定,多种药物联合使用、需要调整药物的,有自伤自杀、冲动伤人等表现的,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应当终止互联网诊疗活动,引导患者及家属到实体医疗机构就诊。
“我现在挺好的,就是想开药。”
“您现在吃什么药呢?”
“就是我一直吃的药,我也不知道叫什么,医生,帮我开了就行。”
“我现在吃***。”
“商品名是什么?”
“我不知道,就是***。”
“厂家呢?”
“我也不知道。”
“您的药是多大剂量一片/一粒?”
“我不知道,就是那种大圆片。”
在线开具处方前,医师应当掌握患者病历资料,确定患者在实体医疗机构明确诊断为某种或某几种常见病、慢性病后,可以针对相同诊断的疾病在线开具处方。
患者及家属需在就诊前,详细核实服药种类、商品名及药品规格,服用方法及药物剂量,服药后的情况及不适反应,方便就诊。医生和患者、家属应核实处方,避免开错。
“医生,我需要开阿普唑仑、佐匹克隆……”
根据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有关规定,线上诊疗服务的处方不能涵盖毒麻及精神科管制类药品,比如劳拉西泮、阿普唑仑、佐匹克隆等,如果您需要此类药品,请前往医院就诊开药。
“医生,我是不是以后都在网上就诊,再也不需要去医院了”
互联网诊疗可以方便患者就诊。但是,目前互联网诊疗无法实现体格检查、化验检查、辅助检查等,无法监控在治疗过程中躯体情况的变化,建议病情稳定的患者,定期门诊就诊,完善相关的复查,保证治疗的安全性。
“**患者无法接通……”
“我听不到您说话,您的话筒是否已经打开……”
“我看不到您……”
互联网诊疗,因为并非患者或者家属到达医院、挂号后等待医生叫号,进入诊室。互联网诊室在提供时间和空间便利性的同时,也经常出现无法准时进入“诊室”的情况,导致等待时间过长。医生及患者/家属均应遵守约定,按时进入“互联网诊室”。
在约定就诊时间前,请双方准备并测试网络及设备的可用性,避免导致诊疗无法有效连接和中断。如果就诊者对网络使用不熟练,特别是老人,建议由家属陪同一起。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互联网医疗代表了医疗行业新的发展方向,有利于解决中国医疗资源不平衡和人们日益增加的健康医疗需求之间的矛盾,是积极引导和支持的医疗发展模式。期待在各方的努力下,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