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对消费储蓄的影响机制分析

2020-07-23 16:35完颜含玥
商情 2020年31期
关键词:通货膨胀储蓄城市化

完颜含玥

【摘要】本文从城市化视角切入,找到了城市化对居民消费储蓄的影响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三方面,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通货膨胀。在经济增长方面,城市化通过要素自由流动和政府提供公共设施服务来促进经济增长,进而降低居民的储蓄率;在产业结构方面,城市化有助于第一产业升级并且为二、三产业注入活力,产业结构升级后在需求、供给与示范效应三个角度刺激居民消费;在通货膨胀方面,城市化带来的通胀现象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影响居民的消费心理。

【关键词】城市化  储蓄  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  通货膨胀

许多研究表明,我国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持续恢复性上涨的阶段刚好与我国城市化加快发展的阶段基本重合。那二者之间的存在着什么样的内在关系、城市化是如何对消费储蓄行为产生影响的呢?本文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通货膨胀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经济增长角度

首先,在城市化带动经济增长方面。城市化可通过要素自由流动与政府“蒂伯特选择”两种机制来促进城市群的经济增长。城市化形成了以少数大城市、大量中小城市以及广大农村构成的正三角形结构。要素自由流动会使大城市、中心城市过滤掉劣质要素使要素结构不断优化,优质要素不断向这些城市聚集。这会激发大城市的创新活力,提高创新效率进而存进经济增长。另外,当地政府会通过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改善医疗、教育、卫生条件增强自身竞争力,来吸引外来资源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二、产业结构角度

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对第一产业的发展具有优化升级作用。首先,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学习到了先进的技术,将先进的技术与现代化的设备相结合,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农业的机械化、现代化。其次,城市化导致农村出现了大量的闲置土地,政府开始对这些土地进行集中管理,比原先分散式的管理更加高效。这种规模化的农业生产更有利于技术的推广使用,使农业走向现代化。最后,为了满足城市中对农产品的需求,必须进行加工、儲藏运输和消费销售代理等农业的配套经营,促使农业产业结构向纵深发展。

城市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聚集地。在经济发展迅速的大城市中,由于第二产业的生产要素价格持续上涨导致成本越来越高,而随着城市化的程度不断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各个中心城市,为城市中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第二产业生产成本过高的压力,促进了第二产业由大城市向中心城市的过渡。其次,城市的基础设施较农村而言更加的完善,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产业发展的前提也是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大部分基础设施如交通、教育、文化等属于第三产业。也有一些属于石油、 煤炭、电力等属于第二产业。城市化所带来的产业结构的调整符合配第-克拉克定理,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另一方面,产业结构升级可以从需求、供给和消费示范三个方面影响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产业结构升级会带来要素配置的改变,体现为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提高要素价格其中包括工资收入,进而增加人们的消费需求。当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后,农产品需求从原来自给自足转向从市场购买,刺激了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城市化带来的非农产业的发展对经济的贡献更高,当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也会相应的提高,农村居民在城市化背景下从事非农工作的劳动报酬显著增加,这有助于释放农村居民的消费潜力,提高居民整体的消费水平。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会在供给层面为居民提供更加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为居民消费创造了有利条件,改善了消费品供给短缺的问题,使进城打工的农民工能够买到日常需要的消费品。产业结构升级的背后伴随着农村劳动力收入水平的提升。与此同时,农民工因为生活环境的改变,会受到周围人消费模式的影响从而转变自己的消费观念。城市居民消费观念的传递扩散对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产生了促进作用。另外,随着大城市中网络媒体的引导,消费的示范效应会更加高效快速的普及。具体表现为对农产品需求的下降,交通、教育、医疗等需求的增加。这种消费模式的升级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具有协同作用,也会促进产业进一步升级。

三、通货膨胀角度

随着城乡二元结构的逐步消除,我国城乡通胀具有趋同性,城市化会带来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例如,因为农产品的非本土化生产与供应,特别是在对新鲜度有极高要求的产品上,物流成本大幅上涨,在销售中体现为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价格的上涨。

通胀对消费储蓄影响可分为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收入效应表现在通胀使得消费者货币收入的实际价值降低,进而导致消费者减少消费。通胀会使消费者对未来实际收入产生不确定性,所以消费者会更加倾向于储蓄,以防止通胀进一步扩大带来的购买力下降的情况发生。另外,通货膨胀会加重公众的税收负担。由于征税级别是根据名义收入来确定,通货膨胀导致名义收入提高,应纳税额也会相应提高,这实际上加重了税收负担,居民可支配收入降低,造成消费倾向下降。而替代效应是指通胀促使居民用现期消费来替代储蓄(未来消费),从而导致储蓄减少,消费支出增加的情况。替代效应对消费储蓄的作用机制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消费者以扩大当前消费,减少储蓄的方式来避免物价进一步上涨造成的损失。另一方面是当人们通过储蓄得到的利息不足以弥补物价上涨的幅度时,延迟消费得不到任何额外收入,反而会遭受损失。所以,此时居民会选择提前消费。

由以上分析可知,收入效应对居民消费会产生抑制作用,而替代效应会对居民消费产生促进作用。当通货膨胀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居民会减少消费;当通货膨胀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时,居民会扩大消费。

参考文献:

[1]易行健,吴庆源,杨碧云.中国城市化对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影响的收入效应与示范效应:2000年~2009年[J].经济经纬,2013(05):25-29.

[2]刘鑫. 城市化对国民储蓄率与居民消费的影响[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6.

[3]林晓斌.城市化、居民消费与产业结构升级[J].中国物价,2016(01):22-25.

[4]张雪春.我国通货膨胀的城乡差异分析[J]. 金融研究,2010 ( 10) : 11 - 24

[5]卢艳. 通货膨胀对不同收入层次居民消费支出的双门槛效应[D].重庆大学,2013.

[6]熊素宜,周婷.产业结构升级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机理与实证检验[J].商业经济研究,2018(22):170-173.

猜你喜欢
通货膨胀储蓄城市化
俄罗斯:存钱养老越早越好
储蓄方法面面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学设计
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城乡差异分析
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城乡差异分析
通货膨胀与人民币升值长期并存现象的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对通货膨胀传导机制的经济计量性检验
人生是一种储蓄
雕塑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