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姐”看语义的文化差异

2020-07-23 16:38李洒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语义小姐

李洒

摘要:语言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镜像折射。语言可以展现文化,透过语言亦可反映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文化特点。在整个语言系统中,语义文化是语言文化的集中体现。在不同的语言文化中,语义的差异首先体现在不同语言的词汇中。因此本文以“小姐”一词为例,展开关于语义文化差异的调查。调查发现,造成语义差异的原因主要有:汉英词义不对等,价值观念的差异,文化的相互影响。本文针对这些原因进行分析,以期给教师和学生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语义;中外差异;语义区分量表;“小姐”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20.07.039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20)07—0175—04

对于语义文化的理解,郭楚生在《语义文化与跨文化交际》中提出:“语义文化既是语言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言文化的一个层次。”由此可见语义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非常关键,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语义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是首屈一指的。在跨文化交际中,语义文化的差异会直接影响交际的效果。在整个跨文化交际中,“称谓语”在社交礼仪中担当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称谓语”既是语言现象,又是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因此,留学生不仅要学习中国的语言,更要学习、了解中国的社会文化。在众多对于年轻女性的称谓语中,最容易引起误会的便是“小姐”一词。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姐”一词的内在含义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笔者认为通过“小姐”一词来研究关于语义的文化差异是有其重要性和特殊性的。因此本文试图以“小姐”为例展开关于语义文化差异的调查,并找出影响语义文化差异的原因,以期对对外汉语教学实踐提供一些帮助。

一、“小姐”的语义演变历程

文学作品是考察时代的一面镜子,“小姐”一词就可以充分按照文化作品中出现的含义进行简单的梳理。大部分学者认为“小姐”一词最早起源于北宋,其含义多为宫女、婢女等。到了元代时期,“小姐”已经有了“富贵人家的女儿”这层含义。最为典型的例子便是王实甫《西厢记》中:“只生得个小姐,小字莺莺。”据此书介绍,崔莺莺的父亲生前官职为相国。相国在元代时期可以称得上是“富贵人家”了,由此可以看出,在元代“小姐”有“富贵人家的女儿”这层含义。但是宋代仍有“小姐”并非美称的意思。据清代文史家赵翼《陔余丛考》称“宋时闺阁女称小娘子,而小姐乃贱者之称”,为大家闺秀所忌。清代“小姐”也有“富贵人家的女儿”的这层含义,如《红楼梦》中称贾家四姐妹分别为“大小姐、二小姐、三小姐、四小姐”,“小姐”在此仍然表示富贵人家的女儿,但同时也有了新的用法,即在“小姐”前加上序数词,表示在家中的排行。

到了近代,“小姐”一词逐渐与西方的“miss”一词相对应,用作对年轻女子的一种社会称谓。近代商品经济发展迅速,资产家也纷纷出现,中国与西方的接触越来越多,不少人开始学习西方的语言。因此“小姐”在近代多指“资产家的女儿或者是指文化涵养比较高的未婚女性”。而到了现代,“小姐”一词摇身一变成了时髦的象征。如在王安忆的《长恨歌》中有这样的一句话:“‘上海是摩登的代名词,‘上海小姐更是摩登的代名词,上海这地方,有什么能比‘小姐更摩登的呢?”改革开放以后,“小姐”一词更表现出了它宽大的包容性,所有的女孩子都可以被称作“小姐”,并且很多女孩子也十分乐意被称作“小姐”,因为当时社会普遍认为“小姐”是年轻、未婚女性的代名词,自己的容颜能被别人所肯定,试问谁不想被人称作“小姐”呢。可是在经济迅速发展的这些年中,“小姐”又成了某些从事特殊行业人的代名词,这时的“小姐”已经无关年龄、婚否。

“小姐”的义素褒贬共存具有两面性。一是作为一种尊称,二是用作特殊职业的贱称。其意义有着天壤之别。“小姐”的语义变化引起了国内学者进行深层探究的兴趣,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小姐”一词进行研究。一是从词语探源的角度进行探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俞理明和刘毓庆。二是从语义学的角度对“小姐”一词的语义流变进行研究,如孙剑艺和张昀论述了“小姐”褒贬色彩和所指范围的变化。三是从社会语言学调查的角度,考察小姐的社会认知度和使用度,比较有参考价值的是鲁本芹对“小姐”词法、语义的考察。时至今日,前人的研究多从一个角度或者一个方面考察“小姐”一词的产生或者变化,而从语义角度对中外学生对于“小姐”一词的态度研究却并不多见。基于此,笔者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并且对部分被调查者进行了访谈。

二、调查与分析

本次调查的被试者主要来自吉林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被试者分为学习过汉语的外国学生和中国学生。其中外国学生35人,中国学生127人。在外国学生人数有限这一情况下,力求数据的完整性,除了南极洲外每个大洲的外国学生均有参加。而127名中国学生也包含了两个研究方向,其中研究方向为文史类的有68人,研究方向为理工类的有59人。最后共得到有效问卷162份。

此调查采用语义差异量表对“小姐”一词的语义进行探究。语义差异量表是语义分化的一种测量工具,是由社会心理学家奥斯古德和他的同事萨西、坦纳鲍等于本世纪50年代编制的。在设计语义差异量表时,首先要确定被测量对象相关的属性,对于其属性,选择一对意义相对的形容词,分别放在量表的两端,中间划分为5个、7个或者9个连续的等级。受访者被要求根据他们对被测对象的看法评价属性,在合适的等级位置上做标记。

在本次调查中,被试者需在7个选项中选出一个选项来表明自己对于“小姐”一词的态度。此次问卷设计了中文版和英文版,具体形式如下:

Do you like the word “Miss"? (你喜欢“小姐”这个词吗?)

A.like it very much (A.非常喜欢)

B.like (B.喜欢)

C.a little like (C.有点喜欢)

D.feel nothing (D.无感)

E.a little dislike (E.有点无感)

F.dislike (F.反感)

G.very dislike (G.非常反感)

如果被调查者认为“小姐”这个词让人喜欢,则在 1 下面打√,相反,如果被调查者认为“小姐”这个词让人反感,则在 7 下面打√。即低分为褒义,高分为贬义。图1为调查统计结果柱状图。

由图我们可以看出有3%的中国学生,20%的外国学生选择了非常喜欢;8.7%的中国学生,25.7%的外国学生选择了喜欢;5.5%的中国学生,11.4%的外国学生选择了有点喜欢;51.4%的中国学生,31.4%的外国学生选择了无感;26.8%的中国学生,8.6%的外国学生选择了有点反感;3.9%的中国学生,2.9%的外国学生选择了反感;0.7%的中国学生选择了非常反感。

总体来说,认为“小姐”褒义词的中国学生占总中国人数的17.2%,外国学生占总外国人数的57.1%;表示无感的中国学生占总中国人数的51.4%,外国学生占总外国学生人数的31.4%;认为是贬义词的中国学生占总中国人数的31.4%,外国学生占总外国人数的11.5%。

首先纵向地分析此次统计结果。中外学生对于“小姐”一词的认知差异是比较大的。可以清晰地看出参与调查的外国学生整体比较喜欢“小姐”这个词,而中国学生则有大部分人对这个词持反感态度,还有部分人选择了特别反感。经过访谈得知,大部分中国学生大概明白汉语中“小姐”一词的语义演变,因此一部分学生认为这个词是一个贬义词,但也有相当一部分选择了无感,在他们看来现在这个词基本不常用,所以对此没有特别的看法。而外国学生更多认为这个词汇代表着优雅、高贵或者只是一种对年轻女生的称谓,无所谓褒义或者贬义。

在每个选项的单向比较中,也可以看出非常喜欢和喜欢的中外差比相对较大,基本上能达到17%。可以看出大家对这两个选项的争议还是很大的。中国学生明白“小姐”一词有社会色彩在里面,而外国学生认为这个词汇是美好的、积极的。在无感这一项上,中外学生的差值大概在20%,即使他们都表示无感,但还是有差别的。中国学生更多认为这个词的含义发展变化过快,而且现在不常使用,所以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无感,而外国学生大部分认为这个词汇没有其他附加成分在里面。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对“无感”这一选项的认可度都比较高。在分析的过程中,我们也注意到有2.9%的外国学生选择了反感,经过访谈我们发现这些外国学生已经比较熟悉中国文化,他们已经在课堂上或者生活中听到过关于“小姐”一词的消极含义。

为了更清晰地看出中外文化之间的差距,我们进一步采用了高一虹教授在《语言文化的差异与超越》一书中用到的“语义区分测验”。根据语义区分测验,依照整组人的评分情况计算出该词的平均值,这一数值也就是被调查者对这一特定概念的“態度”。我们把“4”作为中性词的代表值,平均值越大则表示这个词是贬义词,平均值越小,则表示这个词是褒义词(结果如表1)。此次调查得出的结论引起了我们的反思,通过整合访谈结果和查找资料,我们将其原因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汉英词义不对等。

在制作英文问卷时,我们力求汉英词义的对等性。遗憾的是,并没有找到与汉语中“小姐”一词完全对应的英语词汇,在咨询相关英语专业人士后,在最大的词义对等前提下,我们选用了“miss”一词。在英汉语言中,许多词汇的概念意义基本相同,但它们之间的文化内涵却千差万别。如果在交际中不注意这些文化内涵上的差别,而是简单地采用对应的方式来理解,就会使交际双方产生文化休克,造成交际失败。例如,“小姐”与“miss”的基本语义同为一种称谓词,然而汉语中的“小姐”在中华文化中产生的意义却多于“miss”。

第二类,价值观念的差异。

根据《牛津词典》的定义:“Miss”指的是女士,用在姓名或姓之前,是对未婚女子的称呼。“Miss”作为一个未婚女人的称谓词,它是女主人的一种缩写形式,是一个相对较新的介绍。据此介绍可以看出,在西方国家对于“小姐”一词几乎并没有太多的附加含义。而“小姐”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意思有:第一,旧社会官僚、地主和资产阶级家庭里的仆人称主人家未出嫁的女儿。第二,对未出嫁女子的尊称。在以前的社会中,官僚、地主和资产阶级被看作是社会的高层,因此他们的女儿也是高贵的。后来不存在官僚、地主和资产阶级时,“小姐”一词就扩大到了所有未出嫁的女子。由此可见中国社会的变化对于词义的演变有着很大的影响。在这种大背景下,“小姐”一词的“感情意义”已经同“概念意义”和“内涵意义”浑然一体。因此,词汇本身也包含其文化内涵,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一个语言符号的形式就意味着必须接受其内涵,包括其褒或贬的感情色彩。

第三类,文化的相互影响。

在此次问卷和访谈中,有一个现象也引起了笔者的关注:对“小姐”这个词反感的外国学生占外国总调查人数的11.5%,认为这个词是个褒义词的中国学生占中国总调查人数的17.2%,通过对这些人的访谈,得出了如下的结论:随着当今中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来中国学习的外国学生也越来越多。他们学习汉语的目的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更多的是对中国的文化感兴趣,把汉语作为他们的专业来学习。因此他们在中国呆的时间很久并且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深入了解中国文化,所以才会出现有一部分外国学生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而选择“小姐”作为一个贬义词这样的选项。同样,文化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的,在中国学生和外国学生的接触中,由于语言的影响,部分中国学生已经能够理解甚至再次欣然接受“小姐”一词的积极意义。文化的相互影响最终产生了一些外国学生认为“小姐”一词是消极词汇,一些中国学生认为“小姐”一词是积极词汇这样的结果。

三、建议

本次调查问卷得到的一些结论引发了笔者一些在教学上的思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如何向外国学生讲解像“小姐”这样的一类词?如果按照正常的词汇教学来对这些词进行解释,外国学生随便叫一名中国女孩子为“小姐”会不会引起误会?结合调查研究和个人十分有限的实践经验,在这里仅针对这一问题再提出几点建议:

(一)给教师的建议

教师在进行这样的词汇教学时,首先一定要对这些词进行冷处理。冷处理的意义并不是彻底不讲这个词,而是要略讲,有重点地讲。其次要简单地给学生讲解一下这些词现有的一些消极的意思,让学生明白其语义的大概演变。最后教师一定要告诉外国学生一些可以替换但是意思却不容易引起歧义的词语。如讲解“小姐”词时可以教给学生一些“姑娘、美女”等替换词。

(二)给学生的建议

外国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为了避免文化误解或者文化冲突,应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多与中国人进行交流。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多听多感受,尽量做到能够說出地道的中国话,这样才能保障其在中国的生活更加便利。中国学生在与外国学生进行交流时,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规范,遇到外国学生有错误或者不理解的地方要及时地、热情地纠正他们,对外国学生要有更多的包容心。同时中国学生也要积极和外国学生交流、沟通,学习他们的优点和长处。

四、结语

语言和文化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同世界各国进行跨文化交际的速度越来越快,范围也越来越广。在跨文化交际中,要强调文化教学在语言教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关于语义的文化差异还有更深入的内容值得我们去研究。但由于本次研究时间有限和条件有限,我们无法得到更可靠的数据,仅希望本问卷结果可以为大家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高利娟.从语义演变看网络用语“造作”的出现[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01).

[2]高一虹.语言文化的差异与超越[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 7 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4]郭楚生.语义文化与跨文化交际[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04).

[5]李佳.“卧”的语义演变考察[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05).

[6]刘毓庆.“小姐”考[J].中国语文,2003(05).

[7]聂素民.文化认知下的汉英方位词语义教学[J].民族论坛,2013(04).

[8]孙剑艺.『小姐』沉浮记[J].语文建设,1997(01).

[9]王建武,唐辉.浅析语义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意义[J].陕西工学院学报,2003(02).

[10]王晓新,谢丽霞.反义复合词“左右”的语义演变及认知分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07).

[11]吴福祥.语义演变与词汇演变[J].古汉语研究,2019(04).

[12]吴福祥.语义演变与主观化[J].民族语文,2019(05).

[13]姚捧洁.汉语“上”的语义演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14]俞理明.“小姐”正名[J].语文建设,1997(05).

Abstract: Language, as a part of culture,is also the mirror reflection of culture. Through language, we can also see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a nation. In the whole language system, semantic culture is the concentrated embodiment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In different languages and cultures, the semantic differences are first reflected in the vocabulary of different languages. Therefor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take Miss as an example to investigate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semantics.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 the main reasons for semantic differences are: Chinese-English semantic inequality, The difference of values and the interaction of cultu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se reasons in order to give some suggestions to teachers and students.

Key words: semantic; Chinese and foreign differences; semantic discrimination scale; “miss"

[责任编辑:尚    欣]

猜你喜欢
语义小姐
韩国语“容入-离析”关系表达及认知语义解释
晚霞小姐
浅析俄语动词前缀语义的意义
牛奶小姐请客
谁在跟踪雁小姐
找 人
语义搭配的辨识与修改
想吃滴答果的慢吞吞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