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青年文化建设研究

2020-07-23 16:38彭金富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

彭金富

摘要:新时代的到来,为国际化、市场化等提供有效载体,同时,也催生出各类文化的冲突问题。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群体来讲,作为未来国家发展的栋梁,其行为意识、思维意识等决定着学生的发展方向,而在当前社会因素、学校因素的影响下,将令学生的群体文化趋势产生一定的变动,而如未能对文化理念进行正确引导,将令文化本身造成一定的缺失。基于此,文章以新时代文化形式为出发点,对大学生青年文化特性进行论述,对大学生青年文化建设原则进行阐述,并从理念、路径、体系等方面,对大学生青年文化的建设进行研究。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青年文化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20.07.010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20)07—0045—04

青年文化作为一种复合型文化理念,其几乎涵盖了与社会青年群体的一切行为表现特性,如心理需求、思想观念、生活习性、价值观念等。从青年的发展规律来看,其与时代变化趋势呈现出一定的反馈现象,青年群体在生活、工作、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潮流因素,可对当前时代的发展方向进行指引,同时,新时代的宏观调控也对青年群体的文化体系养成起到一定作用。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来讲,价值观、人生观、情感观等正处于完善阶段,而此种养成形式正好为文化建设提供有效载体,在合理、科学的理念建设下,可对学生形成导向作用,以建构一种文化氛围,为学生思想体系的形成奠定坚实基础,以加快社会主义的发展脚步。

一、大学生青年文化特性论述

(一)文化内涵

大学生青年文化隶属于青年文化的一个分支,其文化群體的代表者为大学生,在综合化、素质化的教育形式下,为大学生青年文化赋予新的定义。从全局观角度来看,大学生群体的文化形式可作为一种精神氛围,同时在氛围的衬托下,可将精神理念带入到学生的生活、学习细节中,在文化的长期熏陶下,大学生将对文化形成潜意识里的认同,进而为文化自身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对于大学生青年文化来讲,具有多重界定性。如后现代文化体系中,认定其是大学生体系内的一种共享价值观念,是校园对青年文化的一种映射形式;在文化成因层面来看,其代表着时代主流发展趋势,从高校校园系统中便可管窥主流时代的文化特性,同时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差异,也决定着大学生青年文化的一种独立性;从文化冲突角度来看,其与主流社会文化之间差异度的大小,将决定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是否与主流社会观念相契合,如文化差异性较大,则证明大学生文化处于相对极端的状态;从文化视角来分析,大学生青年文化与活动文化存在一定的偏差,如与主流文化发展趋势不贴合,则表明亚文化占据一定的主导地位。

(二)大学生青年文化架构形式

1.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作为大学生青年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特征,其可通过一切具有物质消费行为的事物展现出来,如服饰、书籍、妆容等。物质文化多以学生个体为主,与传统文化具有较大的差别,但正由于学生自身的选择性,可通过物质文化对学生的审美意识、选择意识等进行解读。同时,也可将物质文化作为大学生压力基准的判定形式,如学生的物质更新较为频繁、新颖等,则证明在物质文化的发展周期内,学生未受到生活压力、学习压力的困扰,其即可表现为学生追求美好事物的本质,也间接体现出学生自身的不稳定性因素。

2.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是大学生行为主导的一种特性,其包含规范、形式两个层面。第一,在规范层面,受到学校管理制度的影响,学生自身的行为将受到一定的约束,而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将形成一个小范围的文化群体,此类文化形成趋势将成为当前校园大环境文化的一个雏形。第二,在形式方面,由于高校教育本身起到过渡作用,在正确的行为教导下,令学生接触到社会体系。但社会体系与教育体系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性时,学生在受到长期文化的导向下,突然接触到另一种文化体系,将严重削弱原有教育体系中的文化地位,进而加大亚文化的影响力度。从微观角度来分析,规范属于静态类型,形式则属于动态类型,在动态化的社会环境下,学生的主观思想价值更易发生偏差,如追星现象、网络化现象等,都是学生群体文化的一个缩影,具有群体性。

3.意识文化

意识文化是大学生的一种思想观念,如消费观念、审美观念、学习态度等,其是影响自身发展的主观因素,同时也是大学生青年文化体系形成的核心。意识文化一般经历三个层面,首先,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主要是以学校、社会等载体为主,在各项事物行为的影响下,令学生产生相应的价值观念,此层面为初期理论框架。其次,大学生依据自身对待事物的看法,然后结合自身的经验,来对理论框架内的信息进行重构,并在框架体系中注入主观意识、客观意识等,以此来对个人行为、意识态度等进行自我评判。最后,大学生依据自身的实践来对事物进行全新认知,此过程是自身知识框架的完善阶段,其通过实践形式产生的效果与自身预期结果相对比,然后依据主观意识来重新制定对待不同事物的评判基准。

(三)大学生青年文化表现形式

1.发展型

高校作为社会体系的一个缩影,其折射出较多的社会现象,但同时大学生也无需承担过多的社会责任,在稳态发展体系下,学生群体的文化观念也将形成一定趋势。对于大学生校园文化来讲,其主体为学生,辅助体则为教师、管理人员、规章制度、活动体系等,在多文化学科的交叉下,学生之间的交流形式也将形成一个小型的文化体。同时,高校校园内的文化形式也是内部活动的缩影,其既可展现出学校的文化氛围,也代表着校园全体师生的一种文化理念。从新时代发展趋势来讲,创新意识、探索精神的弘扬与发展,是时代所需求的,尤其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与政策的实施,令更多的大学生参加到创业当中,通过此种精神的影响,大学生将成为当代青年群体的先驱者,在学校丰富的教育资源下,大学生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而此种资源体系也正是社会创业者所欠缺的。

2.娱乐型

高校整体课程规划具有一定的弹性,学生可利用丰富的课余时间来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是,在休闲、娱乐的氛围下,大学生也以此作为平台释放学习压力、生活压力等。同时大学生在娱乐过程中,可更加直观地抒发自身的情感,对社会形成一种感性认知。但如大学生过于沉迷娱乐文化,其与主流的青年文化将产生一定的互斥性,而在商业文化、娱乐文化的主导下,将令学生对主流文化产生错误的认知。从社会主流文化来讲,如刻意对大学生青年文化进行改变与引导,在不同阶层文化的冲击下,将造成异源文化的冲突,严重的可将导致大学生深陷消费主义内。从娱乐本身角度来看,其是大学生的一种生活态度,不具备指向性,学生参与娱乐活动时,更多的是将以放松为主,追求精神层面的欢愉。

3.偏离型

偏离型则属于一种负面影响,其与主流社会文化相悖,但从文化本源来讲,又未能与主流文化产生一定的冲突。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是大学生沉默心理的一种外在表现,例如,学生对于学校开展的规章制度,既不认可也不反对,总是秉承着事事与我无关的心态,来对待事物。虽然说此种现象在大学校园中属于极少数的个体,但其对心智体系尚未成熟的学生来讲,极易造成价值观、社会观扭曲等,进而产生文化分流现象。

二、新时代大学生青年文化建设原则

(一)政治原则

大学生青年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缩影,其在建设过程中,应以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为主体,坚持党的发展路线,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在宏观文化的引导下,为大学生建构一个动态化环境,以提升学生的认同感,发挥文化的最大效用。大学生青年文化的建设,应充分结合主流文化,通过彰显主流文化的价值,来消减意识文化在学生思维体系中的地位,同时在核心价值观的渗透下,令学生本身逐渐形成一种定式思维框架,而学生通过对文化的认知,来逐渐完善自身的思维框架,在此种模式下,必然可提升学生的文化需求程度,以推动青年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二)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则将围绕学生来开展相应的工作,充分展现出学生现阶段所具有的特性,令学生的价值观、文化观、思想观得以外在体现。首先,应明确大学生群体的发展特性。文化体系的建设应尽量贴合学生的思想,但鉴于当代大学生跳跃思维、从众思维所产生的影响,文化建设应以渗透为主,通过相关活动建设来吸引大学生,以确保后续工作的开展。其次,应满足学生对于文化的需求。从新时代学生的发展特性来讲,95后、00后作为高校的主力军,其思想体系与时代发展体系具有一定的融合性,在时代文化的冲击下,学生自身的思想体系将呈现出一定的变动趋势,而文化建设则应以此为主线,向学生传输正确的文化导向,进而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以规范自身的行为。最后,应尊重现有的群体文化。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将产生群体文化,其来源于学生的认知体系、创造体系等,而从大学生青年文化形成角度来看,其属于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如群体文化可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导向时,则在青年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对其予以弘扬,加快学生与文化体系的融合效率。

(三)创新性原则

大学生青年文化的建设具有系统性、周期性,其需通过适当的引导,令学生逐步认可某一项思想,进而通过行为特征对思想进行传达,以达到一种同质化作用。在长期的文化建设过程中,文化底蕴的形成需要不断积累,然后通过有序性的架构,来对文化框架进行组建,而创新则是文化框架中的衔接点,其可冲脱出传统文化的束缚,且更加符合新时代发展的特性,令创新精神根植于文化体系上,将为大学生青年文化的建设提出新方向。

(四)思想性原则

思想是学生行为意识、主观意识的导向,在合理的思想指引下,学生将更乐于投身于事物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当学生步入大学校园后,则代表学生迈入社会体系中,其每一项行为均关乎着未来祖国发展的方向,在社会文化、校园文化的多重引导下,学生在受到文化的熏陶下,潜意识思维也将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趋势。鉴于此,在建设大学生青年文化体系时,应遵循思想性原则,并结合娱乐性、民族性、世界性等,打造多维度文化氛围,加大文化建设质量与效率。

三、新时代大学生青年文化建设研究

(一)理念建设

从大学生青年文化本质来看,主导对象为大学生,为加大学生的参与度,应从理念层面为出发点,通过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理念导向,来提升文化建设质量。

第一,树立团体化理念,青年文化属于一个有机整体,单凭某一部门、个体是无法对文化格局进行建设的,为此,应令校园的全体人员参与到文化建设中,由学校管理层对学生发展特性、社会主流变化趋势等进行信息采集,然后制定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为文化新机制的建设提供基础保障。同时,学校决策层,应对各项工作任务进行合理分配,确保每一项工作任务的合理性,并应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以加大人员的参与热情,为大学生文化建设提供基础保障。

第二,建设国际化理念体系。在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下,大学生群体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依托于平台大学生可对社会各项体系形成较深的认知,在此种交流体系下,将对现有的文化造成一定冲击。同时,大学生对于国外文化一般抱有新鲜感,如国外文化在学生思想体系中的价值要高于原有文化时,在思维潜意识的认同下,必将削弱传统文化的地位。为此,在建设青年文化体系时,应对大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在创新精神的导向下,制定一个基准文化范畴,对国际文化与现有文化进行过渡,以保证文化形成具有导向作用。

第三,建立品质性理念。新时代的到来下,大学生青年文化也呈现出多元化变化趋势,但其文化质量存在一定的欠缺,不具备任何意义的文化显然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甚至部分文化扭曲原有文化存在的价值意义。为此,在大学生青年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对每一项文化诱导因素进行分析,然后依据文化的影响范围对其进行优化与改进,在文化理念的逐层渗透下,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确保学生认知体系形成一个隐性基准,当学生在对文化进行解读时,潜意识将依据文化呈现出的价值对文化采取接受或拒絕,以明确文化所产生的价值。

第四,高校应充分发挥教育职能,依托于现有的教育资源来作为文化理念的建设平台。例如,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渗透文化内涵,然后将知识体系与文化体系相结合,保证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可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文化体系的拓展需求。此外,各执教人员在对课程体系进行设定时,应积极挖掘教材内容中蕴含的文化知识,如英语课程,可以跨文化意识培养为主;历史课程,可以传统文化导向为基础。通过在专业课程中打造同课异构的教学体系,以提升大学生青年文化的建构效率。

(二)路径建设

通过对三所高校的10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可知,其中约65%~70%的学生对青年文化建设的形式、意义等认知度不足,整体认知体系的不完善,将造成学生本身的文化缺失。为此,在路径建设过程中,不仅应从教育本质方面进行优化,更应从文化的影響角度、延伸形式等进行分析。同时,在文化建设中,应注重载体的应用,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满足学生现阶段的需求。管理人员应深入学生群体,了解学生的潜在需求,然后通过合理的文化布局,对学生进行引导,令学生对文化体系产生依赖作用,加大认同感。

(三)体系建设

在新时代的到来下,大学生的思想受到社会、互联网环境的影响,如学生本身的自制力不强,则社会不良文化将对学生造成影响,学生在完成某一项目标时,也将呈现出一定的分化效果,在对问题进行处理时,文化渗透形式也将融合自身特性,令事物朝着不可预期的方向发展。但从影响本质来讲,如在规范化的影响下,则将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而学生可通过问题看待形式、解决形式等,来形成自身独特的品格,此种形式也是文化观、价值观的导向基础。鉴于此,在建立文化体系时,应将意识文化有机地穿插到大学生各项生活体系中,并依据专业特性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以打造理论与实践协同发展的平台。同时,应建构网络体系,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传播价值,在多方协同发展下,令大学生更乐于接受某一种行为所产生的效果,而从文化本身来讲,其无疑是引导学生思想的最佳路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青年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节点,间接决定着未来社会文化主流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加强文化融合特性,应本着政治、以人为本、创新性的原则,为大学生青年文化本身建构一个氛围。然后依据现有的文化资源、理念资源等对大学生进行指引,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思想观念等,以推动大学生青年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夏春秋.青年文化视域下95后大学生精神生活优化[J].北京青年研究,2018(02).

[2]龚绍臣,邓婧,唐贤玲.推进高校法治文化建设,促进青年大学生法治文化信仰[J].科技展望,2016(34).

[3]蔺祖梅.大学青年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与路径选择[J].亚太教育,2015(22).

[4]许晓玲.从权利自觉到道德自觉:法文化与青年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耦合[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5) .

Abstract:The arrival of the new era provides an effective carrier for internationalization, marketization and so on.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gives birth to various cultural conflicts. For the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as the pillar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their behavior consciousness and thinking consciousness determine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student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current social factors and school factors, the group culture trend of students will change to a certain extent. If the cultural concept is not correctly guided, the culture itself will cause a certain lack.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cultural form of the new era, discusses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youth, expounds the principl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youth culture, and studies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youth culture from the aspects of concept, path, system, etc.

Key words:new era;college students;youth culture

[责任编辑:周海秋]

猜你喜欢
新时代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