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国家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开展的过程中,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老师作为引导者的概念逐渐明确,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老师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新颖的教学方法来改变课堂教学,使课堂气氛更为活跃轻松,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学科思维意识的产生。针对于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而言,老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多的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让学生在自我思考的过程中不断培养数学学习意识,为其在日后初中、高中等更深层次的数学学习中打下基础。在教学方法不断完善和丰富的过程中,微课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取得的教学成果较为显著,老师在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利用微课教学法,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教育教学改革;小学教育;数学教学;微课
一、 引言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普遍较小,在小学学校教育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很难进行深入的教学。尤其是对于数学课程而言,数学较多的利用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理性分析意识,对于学生思维要求较高,而且数学课程较为枯燥,就使得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也就很难主动的去活跃思维进行数学学习,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养成受到阻碍,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发展。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大重点就是如何将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具象的为学生讲解,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意识的养成,微课这一教学方法的融入完美的解决了小学数学的教学要求,能在完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同时不断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实现有效学习。
二、 微课教学的优点分析
微课主要是指在学校课堂教学展开之前老师根据教学需求和教学内容而制作出的教学课件或者教学视频,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微课资源优化课堂,使课堂教学更高效也更具有针对性。利用微课资源开展的课堂教学,可以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同时保证学生各方面的学习需求,使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在不断更新的同时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化。此外,由于微课针对性强且生动形象,使得微课相对于传统的“填鸭式”课堂教学而言更有趣味性,通过微课而展开的数学课堂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高效的理解并内化数学知识点,提高主动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微课教学对传统的教学起到了优化和补足的作用,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深入和数学学科思维意识的培养,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 微课教学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带来的改变
(一)微课教学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
在过去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学内容较为枯燥而且教学方式也很单调,学生若是没有足够的逻辑思维和图像意识就很难理解老师所教的内容,而且学校教学往往是大班授课,老师要顾及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给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专门的讲解。在微课教学融入数学课堂之后,学生可以自主的选择微课进行观看,不断学习和巩固掌握不足的知识点,微课视频时间较短知识性强的特点也可以让学生更有效的理解掌握相关知识。想要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的高效教学,就必须实现课堂上的有效交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单向传输的问题。针对于这一课堂教学需要,微课这一教学形式便应运而生,老师可以把较难题目的讲解放到微课视频当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有针对性的选择是否学习。对于较为抽象的知识点讲解时,老师也可以利用微课视频进行更加全面的解析,让学生可以明确的看到知识点的表达而不是单纯依靠自己的想象能力。
(二)微课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学习是需要脚踏实地逐渐深入的过程,由于数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较为复杂而且知识点往往十分抽象,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才能更好的深入数学学习。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在课堂教学上老师很难有时间引导学生去培养学习能力,这就需要学生在课下进行努力,在课下通过更多的自主學习来不断学习数学知识,从而提高数学学习能力,促进学科思维的养成提高。然而在学生进行课后的自主学习时,面对市面上各种各样的参考资料往往很难做出准确的选择,而老师提供的资料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面着十分巨大的困难。在信息技术融合到教育行业之后,学生可以利用微课进行学习补充,老师也可以通过微课的资料库推送给学生与课程学习相对应的教学资料和习题,保证学生的课下学习准确高效。
(三)微课教学实现了对比教学
小学的数学教学虽然只是学习较为浅层的知识,不会过多的深入,但是教学内容往往比较复杂,而且涉及的知识范围较为广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知识断层等现象,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的深入和数学知识框架结构的搭建,较为复杂的内容还可能导致学生学习压力过大,长期处于这样的高压力状态会严重阻碍学生的学习发展。因此为了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明确,可以利用对比教学将联系较为紧密的知识点进行串联,通过知识点关联形成结构实现科学学习,促进数学学习的深入。实现对比教学的主要方法工具就是微课,老师在课堂教学之余对教材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串联,之后通过录制微课的形式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串联知识点,让数学学习形成关联性较强的系统,进而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四)微课教学不断提高了学习的空间
微课这一教学方式可以使内容复杂涉及知识点较多的小学课程系统化和简单化,以此来降低学生的数学学习压力。想要使微课教学更有效的深入到学生的课堂学习中,从而不断提升学习空间,就需要学校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并对老师进行微课教学的培训,使微课教学可以更深入的发展,通过对微课教学地更加深入广泛地应用,从而提升教学空间和教学范围,通过不断丰富的教学资源巩固课堂教学发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真正有效的深入。
四、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中对于微课教学的利用
在信息数字化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许多老师都受到了传统教学思维根深蒂固的影响,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十分抗拒信息化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设备,也有部分老师虽然乐于结束信息数字化教学,但是却不会使用相关设备。另外,对于较为偏僻的乡村地区,没有消息渠道去获取新的教学要求,也没有足够的资金去丰富教学设备。信息数字化教学改革正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进入瓶颈期,作为信息数字化教学主体的微课教学也正因为这些原因无法深入到教学改革当中。在小学的微课教学开展当中,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于计算机等的应用还不能完全掌握,而微课教学方法的展开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程度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对于没有经过相关指导的小学生而言,微课教学是较为困难的。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的不足,是微课教学无法深入的又一大障碍。
五、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于微课教学的具体应用
(一)通过微课教学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提高
对于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衡量不是老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讲解了多少知识,而是学生在时间有限的课堂上学到了和内化了多少知识。如果学生没有对知识进行内化吸收,那么老师讲解了再多的知识点都是没用的。对于课堂教学是否真实有效的考查体现在学生对于课程学习是否积极和学习兴趣有没有得到明显提高。相对于小学的其他学习科目而言,数学学习的逻辑性考察更强,这就使得学生很容易因为听不懂而觉得数学学习更为复杂困难,从而丧失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利用微课可以通过更文字、图象、视频结合将复杂抽象的知识点表达得更为具象,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容易深入,使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激发和提高。比如在对于“角”的概念进行引入和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角的概念,可以利用小学生都会喜欢的动画形式为其进行定义的讲解,之后让学生发挥想象说出生活中的不同角,之后进行交流讨论巩固知识,通过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展开概念教学,再通过互动等方式在保证了课堂气氛活跃的同时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巩固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展开。
(二)利用微课教学深入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
由于小学数学相比于小学其他科目而言难度更高,学生在学习时很容易出现不理解的现象,在反复仍然不理解的情况下就很容易导致学生对难题产生排斥心理。但对于较难题目的不理解往往只是因为小学生的做题经验不足,对于数学知识点的迁移运用能力不能跟其逻辑思维进行良好结合,才会导致面对难题时做不出和不理解现象的产生。老师在对于较难的题目进行讲解时,可以利用微课的优势进行教学优化,通过微课把复杂抽象的数学内容具象的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抽象化的迁移应用,实现抽象数学思维的建立,从而形成数学思维的逻辑性框架,增强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分析能力。比如在对几何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可以改变传统教学中让学生死记硬背的强行记忆方式,利用相关的微课将几何知识投入到立体空间中给学生展示,让学生更加形象的理解几何知识,在头脑中形成几何思维,从而深入理解几何知识,进而内化增强解题能力。
(三)利用微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反思领悟能力突破教学重难点
课堂教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是占用课堂教学时间较多的教学内容,对于重难点内容的教学一直是教学效率难以提高的原因。在对于重难点内容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老师的讲解会很吃力,学生的理解也会较难,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也会得到一定的限制。为了实现教学内容重难点的有效学习,就可以利用微课教学,即使学生一时很难理解重难点内容,也可以在线下反复观看微课进行知识点的深入巩固,提高教学质量。
六、 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当前各行各业的创新都不免要跟信息技术进行融合。对于小学的课堂教育而言,利用信息技术优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备展开课堂教学的深入改革,才是實现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关键。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做一个积极全面的引导者,将学习思路提供给学生,引导学生的学习和思考,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董彦虎.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名师在线,2020(14):83-84.
[2]刘怀柱.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名师在线,2020(14):85-86.
[3]冯彦红.小学数学微课及翻转课堂的教学应用与实践探讨[J].名师在线,2020(14):87-88.
[4]杨琪琪.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名师在线,2020(14):88-89.
作者简介:张富,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会宁县北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