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庆娟
摘 要:“乡村振兴”信息资源中积聚了“高校智慧”和实践成果。合理地管理和发挥“乡村振兴”资源价值是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河南农业大学“乡村振兴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平台”项目建设为例进行探讨。
关键词:乡村振兴;高校档案;创新服务;资源管理
《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工作的落实和高校“乡村振兴”行动开展,聚合了大量的人才信息、研究成果和教育资源。[1][2]乡村振兴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建设是开展智慧档案信息服务,发挥档案作用的有效途径。
1 河南农业大学“乡村振兴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平台”项目建设的优势
1.1 人才优势。学校应时代所需涌现出大批专家学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优秀专家、省校特聘教授、国家和省级重点学科第一学术带头人等名师以及广大师生用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到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之中,为美丽乡村建设做出爱农、助农的贡献,同时对实现中原崛起、促进河南跨越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1.2 平台优势。学校牵头组建的“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是从全国2700多所高等学校中脱颖而出,成为国家首批“2011计划”的14个协同创新中心之一。省部共建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动物免疫学国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CIMMYT-中國(河南)小麦玉米联合研究中心等7个国际和国家研究平台,国家玉米改良郑州分中心、教育部高校林木种质资源创新和生长发育调控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动物生长发育调控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农村可再生能源重点实验室、国家烟草栽培生理生化研究基地等70个省部级研究平台也发挥着各自不同学科的优势,积极投入到乡村振兴战略中。
1.3 科技优势。学校师生始终传承着“自强不息、质朴无华、乐于奉献”的优良传统,在国家粮丰工程,创造了多个国内和国际粮食高产纪录。学校的科技服务始终活跃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道路上,数年来多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为支撑河南粮食连年增产和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 河南农业大学“乡村振兴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平台”项目建设的目标
2.1 设计开发符合河南省情的“乡村振兴”高端人才智库。平台设计首批各方面专家学者70余人、3个科研团队的档案信息资料进库。他们是学校众多投身“乡村振兴”行动中的代表,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张改平教授;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小麦栽培方向学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省管优秀专家郭天财教授;中原学者、河南农业大学康相涛教授、范国强教授等科研团队,两个科研团队均两次获得国家科技奖项。
2.2 设计开发“乡村振兴农业科研成果”档案信息库。多年来学校发挥自身优势与特色,始终在围绕优势和特色上做文章,专助农业,重点突破。19个获奖项目均与“乡村振兴”密切相关。近10年时间学校获得国家科技部科技奖19项,其中以第一主持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或技术发明奖8项。包括:康相涛教授领衔的家禽研究团队主持的“地方鸡保护利用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获奖。该团队继2008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后,2018年再次摘得国家科技奖。
2.3 设计开发“乡村振兴远教”信息资源库。依托河南农业大学档案馆档案管理系统,开发所需模块,通过应用当前的先进技术,实现资源库文件数据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鉴定、销毁、统计、编研等功能,适用于资源生命周期管理。针对不同利用对象,实现信息资源分层共享,方便、快捷满足各类用户利用需求。保证资源库信息的可靠可信和长期可用,使资源库中的文件也具备传统档案所具有的原始性、凭证性和长期可读性。“乡村振兴”资源库建立,实现互联网远程查档服务,走出校园网,能够分享给更多的地区。因此如何方便高效地利用资源库资源是资源库建设的重点与亮点。为了解决该问题,本项目提出互联网远程查档服务方案,以外部用户利用需求为出发点,构建基于远教资源与科研资源的远程查档系统。该系统将“乡村振兴”资源库利用服务窗口延伸至每一个区域,解决资源“异地利用需求”与“信息孤岛”的问题,突破资源属地化利用限制,建立资源“远程调取、就地查阅”新模式,有效提升“乡村振兴”资源库的对外服务能力。
3 河南农业大学“乡村振兴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平台”项目建设的目的与作用
3.1 网络化知识服务。构建基于知识服务的信息资源平台门户网站,把“乡村振兴”资源库中各种资源(人才智库、远教资源、科研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发挥“乡村振兴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平台”优势,利用丰富知识资源提供多元化的知识服务。而管理平台网站作为宣传窗口,能够使得更多利用者最直接获得信息资源,资源管理平台将借助这一媒介为广大利用者提供多元化的知识服务。
3.2 多样化信息服务。通过管理平台门户网站可以定期把“乡村振兴”主题照片、视频等声像信息资源展示给广大用户,这样不仅是对“乡村振兴”工作的一种宣传,也可以提高信息资源平台的使用率,有效盘活“乡村振兴”信息资源。
3.3 可视化决策服务。信息资源内容的可视化分析展现,本项目信息资源库是“乡村振兴”战略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通过文字、图片、影像等形式真实再现了“乡村振兴”行动历史过程,除了具有实际的科研、指导、学习意义以外,还具有文化的实证性、系统性、历史传承性与教育性,是实现文化传承创新功能的有声再现。
本项目建设将对信息资源平台内容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全面分析,通过整合信息资源业务数据和相关信息资源管理功能,构建各类数据统计模型和决策模型。通过数据多维分析、数据可视化等手段,展现各项资源业务、数据指标,使领导能够全面、准确、快速地了解整个资源库的运行状况,辅助领导对“乡村振兴”行动进行决策。
3.4 电子文件安全可信归档服务。人才资源、科研资源、远教资源是信息资源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振兴”活动的重要成果,其能否原始、真实、可靠、有效地保存,体现了乡村振兴信息资源平台管理保障体系是否安全可靠。同时由于网络具有连接形式的多样性、开放性、互连性等特征,在电子文件的输入、存贮、传输和提供利用过程中易造成信息的失控、失真、被篡改、泄密等诸多不安全的因素。因此,平台将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维护电子文件的安全。[3]同时,系统数据接口支持与学校其他系统进行标准对接,以实现智慧校园、OA系统等共享数据平台的电子数据实时归档。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教技〔2018〕15号.
[2]曹航,李洋.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乡村档案保管机构建设现状:一个简要评述[J].档案管理,2019(04):44-46.
[3]南京轩恩软件开发有限公司相关项目建设资料.
(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档案馆 来稿日期:20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