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师生“文化人”关系的建构

2020-07-23 07:08刘春柳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创造劳作师生关系

摘   要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学校中的教育教学活动,需要在一定的师生关系维系下才能顺利进行。因此,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学校生活中举足轻重。在新时代背景下,基于卡西尔的文化人理论,重新审视师生关系,不能仅仅将其看作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而应该从“文化人”的角度出发,将师生关系看作是在师生交往活动中不断动态发展、创造师生交往文化的一种关系。通过涵养诗意的教师情怀、使用典雅的教师语言、创造师生交往文化,去建构一种新型师生文化人关系。

关键词 师生关系  文化人理论  劳作  创造  教师情怀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够使教师顺利开展教学工作,同时也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尽管民主与平等的意识在当前师生之间被逐步树立,师生交往在总体上表现出一种和谐良好的交往状态,但在实际的师生关系发展过程中,师生之间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师生地位不平等,师生沟通少,教师工作不够民主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学生不尊重教师等等[1]。随着新时代的来临,师生关系的发展也走向多元化,大多数教师从理论或实践层面出发,重新审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关注学生的心理诉求,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师生授受关系。基于德国哲学家卡西尔《人论》中的文化人理論,从“教师与学生”两者关键的本质在于“人”的角度来进行思索,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寻找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最佳方式,建构新时代下师生“文化人”关系。

一、师生“文化人”关系建构的内涵

卡西尔的文化人理论是指:“人是创造性地运用符号创造文化的动物,在一个创造、劳作以及发展动态的过程中创造文化。”[2]从文化人理论出发,重新思考师生关系,建构新型师生文化人关系,其本质在于创造师生交往文化,在教育和教学活动中动员教师和学生不断去“劳作”并保持动态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从当前的师生关系现状来看,在活动中进行劳作、创造师生交往文化且不断动态发展的师生关系是非常有必要的。

1.动态发展是建构师生“文化人”关系的思想动力

文化人理论力图论证这样一个基本思想:人并没有什么与生俱来的抽象本质,也没什么一成不变的永恒人格,人的本质处在永远制作当中[2]。也就是说,人的本质不是一成不变的、静态的,而是处于一个动态发展的劳作之中。

基于文化人理论,建构师生文化人关系,应该具有动态发展的意识。师生交往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尽管师生相处之初双方互不相熟,只是表现出最基本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关系,但随着时间推移,双方在课堂与课后相互碰撞之后,两者关系也会慢慢发生转变。但师生关系将会走向何处,发生何种变化,取决于教师与学生对师生关系的看法以及双方为之做出的努力。教师必须具备动态发展的意识。人的发展具有阶段性、不平衡性以及个别差异性等特征[3],说明学生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按照个体自身的发展状态而发展,这就意味着教师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应摒弃固定思维,以动态发展的意识与学生相处。因此,建构师生文化人关系,需要具备动态发展的思想意识。

2.劳作是建构师生“文化人”关系的根本方式

文化人理论指出,人的特性在于人的劳作。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劳作”是旧时小学课程之一,旨在通过工艺、农艺、家事等教育,培养学生劳动习惯、审美能力、创造能力,陶冶思想品德,使他们掌握从事劳动的知识和能力[4]。卡西尔在《人论》的第六章指出:“正是这种劳作,正是这种人类活动的体系,规定和划定了‘人性的圆圈。神话、语言、宗教、艺术、科学、历史都是这个圆的组成部分和各个扇面。”[2]即人一直处在劳作之中,神话、语言、宗教、艺术、科学、历史都是人在劳作中创造出来的事物。由此可以看出,劳作是维持人发展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

基于文化人理论,建构师生文化人关系也需要用“劳作”的方式去获取。首先,对于教师与学生两者之间的关系,仅仅以一种“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关系”的意识对待是不够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主体来共同维护,运用自己的能力在活动中“劳作”出一种和谐的师生文化人关系。其次,良好的师生关系不直接存在,而需要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共同努力,即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劳作”。因此,构建师生文化人关系的重要手段即在活动中劳作。

3.创造师生交往文化是建构师生“文化人”关系的本质要求

文化人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卡西尔对“人的定义”,即“人是创造性地运用符号创造文化的动物”。从定义来看,卡西尔对于“人”的观点,着重于“创造”二字。何谓“创造”?《广雅》中提出“创,始也”,即始造之意,《诗大雅》叙述“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毛传曰“造,为也”,即造就之意。因此,创造是指最开始造就出来的事物。卡西尔在《人论》中强调,人只有在创造文化的活动中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也只有在文化活动中,人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2]。

从教师与学生的角度来看,师生文化人关系的本质也应该是“创造”的,即创造一种师生交往文化。站在学校角度的狭义层面来说,师生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即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众所周知,“教师教学”不是一味地将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而是基于教育目标、课程标准、教材以及自己对学情和自身的理解,去创造一个教师的独特教学形式;“学生学习”也并不是一味地接受教师在课堂中传授的知识,而是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不断更新创造适合自己的知识框架。由此可见,师生交往的过程实际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因此,师生文化人关系需要进行“创造”,构建师生交往文化。在课堂上,他们可以是相互探讨问题的合作者关系;在办公室,他们可以是倾听者与讲述者的关系;在户外活动中,他们可以是互帮互助的伙伴关系。总之,师生关系不是局限于简单的教与学关系,而是处在一个创造师生交往文化的过程当中。

二、师生“文化人”关系建构的基本策略

师生关系是自教学之初便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有教育教学发生,师生关系也会随之产生,它如影随形,不动声色地便对教师学生以及教育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借助于卡西尔的文化人理论,立足于新时代,重新反思师生关系,从教师情怀、教师语言和师生交往这三个方面探求新时代师生文化人关系的建构。

1.涵养诗意的教师情怀,建构和谐师生关系

所谓“诗意”,《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所谓“情怀”,是指含有某种感情的心境。因此,诗意的教师情怀便是指教师对待教育教学以及学生要有一个如诗一般的心境,如道德情怀、职业情怀、教学情怀、博爱情怀等等。促进新时代师生文化人关系的发展,需要教师拥有一种诗意的教师情怀,往师生关系的深处发展,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

建构和谐师生关系,是师生关系发展的重要内容。首先,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教师教学顺利展开,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过程,师生关系和谐意味着学生对教师教学活动的认同,方便教师教学的开展。其次,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发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相比于冲突的师生关系而言,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正常的人际关系,会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启示,尝试以师生交往的范式带入其他的人际交往中,促进其人际关系的发展。

怎么才能涵养一种诗意的教师情怀呢?首先,教师要拥有诗意情怀意识。意识影响实践,往往会产生惊人的作用。教师的诗意情怀意识是指对待学生时能以一种诗意的眼光去看待,也就是说尝试从不同的细节或角度去与学生交流相处。如著名教育案例,陶行知与三块糖。故事中陶行知沒有直接以斥责的方式去对待打人的学生,而是从该学生的其他方面出发,挖掘学生的优点,用善意去感化学生,最终达到教育的效果。其次,营造一种诗意的师生氛围。发展某一种关系,环境的作用必不可少,环境往往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人的生活。师生文化人关系的诗意氛围,是平和、愉悦、自由、平等的。在这种氛围的渲染下,那么两者的关系也必然是和谐的。最后,阅读有关建构师生关系方面的书籍。虽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书籍中的经验和理论常常会为我们打开新的思路,以一种新的角度去思考师生关系,从前人的经验中汲取适合自己方便操作的方式,建构和谐师生关系。

2.使用典雅的教师语言,进行平等师生对话

什么才是典雅的教师语言?《诗意语文论》中表明:“典”,本义是指“重要的文献、典籍”,引申为“庄重高雅”;“雅”,“雅之为言正也”,即合乎规范的意思[5]。教师语言是指传授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运用的教学、教育语言。所谓典雅的教师语言,就是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或某种目标,而产生的具有诗意且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教师运用语言教学、与学生沟通,其语言直接影响师生之间的交往状态。卡西尔也在《人论》中表示:语言最初并不是表达思想或观念,而是表达情感和爱慕的[2]。人都是情感性的动物,运用典雅的语言不仅能体现教师智慧,还会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身的关切。由此可知,教师运用典雅语言去和学生交流,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师生关系也会变得越来越融洽。

如何去培养典雅的教师语言呢?首先,教师应该拥有一种诗意的语言意识。从哲学的唯物主义角度出发,意识具有一种能动的反作用,先进意识能够对存在起一种积极的作用。如在与学生进行交流时,经过一定的思考再对学生展开对话,而不是依靠经验。其次,运用“听说读写”等方式训练自己的教师语言。没有人生来便会出口成章、舌灿莲花,他们都是经过了一定的练习才能拥有典雅的语言。教师可以通过观看一些语言类节目、视频、书籍积累一些典雅的词汇和言说方式。最后,逐渐将自己的典雅语言放在学生身上。即通过前面的累积,去到学生中实践。典雅语言的受者是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师生之间互相尊重,师生关系自然便能得到较快、较好的发展。

3.创造师生交往文化,成就生活互助关系

“文化”一词源于拉丁文cul+ura,原意是耕作、培养、教育、发展、尊重。师生关系实际就是师生交往过程中的一种状态。因此,师生交往文化是教师与学生在交往过程中创造的一种平等、理解、尊重、动态、发展的师生关系。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最终目的是构建一个独特的师生交往文化,需要教师时刻以一种“智慧”的状态去面对处理,而不是依靠冰冷的“模式。”

师生关系,有时候会因为教师与学生交流较少产生一些误会,导致一种糟糕状态的出现,这个时候,便出现多米诺骨牌现象,使师生关系变得紧张。生物学家克斯屈尔认为:每一种生物体都是一个单子式的存在物,它有它自己的世界,因为它有着自己的经验,如在苍蝇的世界中,就只有苍蝇的事物,在海胆的世界中,就只有海胆的事物[2]。将这种观点借用到教师与学生这两个群体身上,可以说在教师的世界中,就只有“教师的事物”,在学生的世界中,就只有“学生的事物”,虽然类比有些粗糙,但也说明了一个问题,教师和学生的世界存在不同。

如何才能创造师生交往文化,使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变得融洽起来?首先,和学生不断地交流,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师生关系是不断发展的,但发展的前提是建立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教师了解学生的看法,与学生沟通交流,师生关系才会不断进步。其次,关注学生的生活与行为。《人论》认为:要认识人,除了去了解人的生活和行为以外,就没有什么其他途径了[2]。因此,关注学生,了解学生,也是培养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之一。最后,组织班级活动,转变教师和学生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关系,“劳作”出一种合作、团结的师生文化人关系,诗意的师生关系文化营造,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相互理解,相互尊重。

总之,师生关系在学校中是一种重要的人际关系。作为教师,我们在关注自己的教学之外,对于与学生的交往关系,也是需要极其关注,认真对待的。从卡西尔的文化人理论出发,重新审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强调在对待师生关系时,需要站在“人的本质”的角度上去思考,从人的发展去看待师生关系的发展。在新时代的要求下,通过涵养诗意的教师情怀、使用典雅的教师语言、创造师生交往文化,去建构一种新型师生文化人关系,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使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展开,学生得以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胡晓.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师生关系现状分析及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2.

[2] 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

[3] 郝文武,龙宝新.教育学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5] 冯铁山.诗意语文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作者:刘春柳(1996-),女,湖南株洲人,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生。]

【责任编辑  孙晓雯】

猜你喜欢
创造劳作师生关系
辛勤劳作 吉祥人家
酷暑劳作易受伤 “高温权利”需了解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阅读理解Ⅲ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