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思思
摘 要:亲子互动是一种促进亲子关系和谐发展的有效桥梁,更是一种教会家长如何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鼓励孩子勇敢、自信的有效途径。因此,笔者采用学会鼓励、巧用拥抱、加强互动、放松疗法加强家长与孩子有效沟通。
关键词:亲子关系 策略探索
家庭教育存在:家长忙于工作,缺乏对亲子亲密关系重要性的认知,缺失与孩子交流,甚至把孩子托付给祖辈,亲子关系变得淡漠。亲子互动是一种促进亲子关系和谐发展的有效桥梁,更是教会家长如何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紧密的亲子关系不仅让父母能很好地理解孩子,也会为孩子以后的教育奠定基础,化解孩子对父母管教的抗拒。
一、学会鼓励
从罗森塔尔效应中知道,有分寸地发出“期望”,儿童会向你期望的方向发展。当家长把85%的时间和精力都用来关注孩子15%的消极方面时,消极方面会膨胀,积极方面会消失。如果家长把85%的时间和精力用来认可并鼓励积极的方面,消极方面就会很快消失,而积极方面就会增长到100%。
家庭准备一本夸夸记录本。每位家庭成员定期在夸夸本上记录家庭成员的优点,也可记录家庭成员做了一件让你感到开心或幸福的事情,并且给这件事情打分(1—10分)。通过夸夸记录本,家长要发现孩子积极的一方面,同时加以运用鼓励的手段,让孩子积极的方面展现得更多。
二、巧用拥抱
多米諾效应中指出在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中,一个很小的初始能量就可能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研究发现,拥抱可以让人们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经常与父母拥抱比与父母关系紧张的孩子心理素质要高很多。
当孩子难过时,给他拥抱,给予他消除消极情绪的力量;当孩子认真做家务时,给予拥抱,是对他辛勤付出的肯定。当晚上睡觉前,与孩子聊一聊当天开心事或难过事,给予孩子晚安拥抱,是对一天好行为的鼓励,也是一种对难过事的安慰鼓励。让孩子与家长通过拥抱来确认对方对自己的鼓励,获取信任和温暖。拥抱会起到鼓励的作用,让孩子对自己所获得的爱感到满足。
三、加强互动
所谓结伴效应,也称共事效应,它是指多个人一起做事的效率和结果与一个人单独做事的效率和结果显然不同。正的结伴效应是指多个人共事的效率和效益高于一个人单独行事。
(一)和孩子完成100件事
列一列亲子必做清单。家长花更多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可以有一起做家务,一起看电影,一起看书等等。家长试着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一起努力做某件事,分享乐趣。
(二)参加户外亲子活动
据调查研究,父母对子女生活的参与程度会影响孩子日后的性格、感情,乃至整个人生。在户外亲子互动游戏中学到的对待人、事、物的方式和态度直接影响孩子的为人处事。父母积极地参与学校组织的亲子活动,户外基地的亲子拓展,带领孩子去社会实践、旅行等,都可以缩短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距离。
(三)培养家庭责任感
增进亲子关系通过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来实现。在家里,家长鼓励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收拾好自己的房间,帮忙打扫卫生等。但同时家长需要教孩子怎样收拾。因为没有经过适当的训练,孩子们回到自己乱糟糟的房间后,会无从入手。家长该如何鼓励我们的孩子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庭任务呢?
第一,父母告诉孩子自己的期盼,并指导如何才能达到要求。能力强的孩子,家长可以点拨引导。能力较弱的孩子,家长可以陪伴他一起完成。在完成的过程中家长不断肯定孩子的点滴进步。
第二,孩子完成任务后,家长要及时给予反馈。
第三,亲子双方总结方法。
相信在这样的互动下,家长和孩子会有新体验,孩子会越来越相信自己有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家长更加信任孩子,形成良性互动。
四、放松疗法
刺猬效应是指刺猬在天冷时彼此靠拢取暖,但保持一定距离,以免互相刺伤的现象。它强调的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
在家庭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难免会发生口角与冲突,当下彼此都有很强的负情绪。这个负情绪会直接带来亲子双方进行唇枪舌剑,甚至大打动手,这时无论是心理空间还是物理空间,都需要保持一定距离,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一)物理空间
家庭成员可以彼此约定,规划出一个“暂停区”,避免因为消极情绪后带来的伤害性的评判或责备,等彼此冷静后,父母与孩子再共同解决问题。日常相处只有保持适当的距离,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心理空间
当亲子之间出现意见不合或冲突时,父母和孩子可以用蝴蝶拥抱法和肌肉放松法来缓解自己的不良情绪。
第一种蝴蝶拥抱法。交叉双臂,放在胸前,就像在给自己一个拥抱,拇指指尖放在锁骨的下方。轻轻地闭上眼睛或者自然地看着自己的鼻尖,然后用手掌交替轻拍肩膀6~8次,同时做缓慢的呼吸。
第二种方法肌肉放松法。请仰卧在床上或者舒服地坐在沙发上。从拳头放松开始然后握紧,握紧双拳,握紧再握紧。从头到脚依次采取绷紧—放松的方式,放松身体全部部位。
利用心理学效应增强家长育儿的意识,重视亲子亲密关系的重要性,形成亲子互动良性循环。让孩子通过亲子互动,感受到来自爸爸妈妈的爱与关怀,促使亲子关系亲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尼尔森.教室里的正面管教[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社,2014.
[2]高微微.小学生自信心的影响因素分析及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