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怀兴
新世纪以来,国民经济持续性增长的同时,经济体制也在快速的发生转变,市场环境变得日益激烈,对于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就业环境不容乐观,而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越来越重要。职业素养主要指的是与学生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规范化要求,专业人才在职场工作当中所表现的综合品质,包括职业人的职业意识、行为习惯、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等多个方面。职业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我国教育体系当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肩负着培育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因此,职业教育一定要面向社会、面向人民群众,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以及就业创造能力。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
1.职业意识。职业意识主要指的是职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或者是相关职业活动中对本职工作的形式、规律及本质意义等多方面的综合认知,从而逐渐形成的职业行为、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这些职业要素包含着多种内在情感,是职业人员态度、意志、评价以及心理状态的综合反映,职业意识有助于职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充分体现其自身的精神内涵与内在价值,更是支配职业人行为意识的主要动力。职业意识还包含了工作当中的团结合作意识、职业人的敬业爱岗意识、诚实守信与创新意识等。
2.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职业人在从事相关职业活动过程中的重要精神内涵,包括人们符合职业特征的情操、准则以及品质的综合表现,职业道德对职业人工作中的行为意识有着一定的约束作用,更是职业本身需要承担的社会道德责任与义务。职业道德主要涵盖了遵纪守法、忠于职守、实事求是、依法行事、公正透明等多项品质,旨在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
3.职业行为习惯。职业人在从事相关职业活动过程中,由于工作自身的特点与长期工作模式的影响,行为习惯与思维方式在长期反复的同时,不断积累和沉淀,从而逐渐形成固定化的模式。通常情况下,这样的思维模式与行为习惯基本上是受到大众认可的,且对于社会和人民往往是无害的,大多数情况下是通过长期不断地重复练习与培养才能够逐渐达到,这便是职业行为习惯。职业人在踏入职场工作过程中,职业行为习惯与职业能力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为全面熟知企业用人单位的相关岗位职责与各项规章制度,一定要严格根据规定和程序去规范化工作与办事,不同部门和同事之间应当保持良好的交流与沟通,对于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要及时予以解决,从而保障工作的整体进度,就职业人本身而言,应当对自己的工作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计划与安排,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工作部署,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要加强与同事之间的合作互助,从而高效完成工作任务。
4.职业技能。职业技能对于学生步入社会和就业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影响,是学生能否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及职业综合需求的重要基础。职业技能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工作当中应当具备的职业能力与专业技术,具体指的是要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和职业标准要求,参加相应的考核与鉴定,并且对职业者的技能水平与专业知识能力进行科学规范以及公正的认证与综合评价。而根据不同的職业及内容进行分类,不同职业的内容与性质也有很大的差别,国家相关政策规定要对职业人员的专业技能进行规范,也是人们步入就业或者参与各种职业活动,对职业技能进行鉴定的重要依据,从而对职业人员的综合能力与职业素养进行综合考核与评定,也是非常重要的参考依据。
二、职业素养教育的原则与意义
近年来,社会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市场经济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企业对于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竞争越来越激烈,而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当中极为重要的构成部分,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输送了大批优秀的技能型人才。而对于技师院校而言,学生是学校能够正常开展相关教育活动的基础,如同生命线,维持着学校的稳定运行和办学规模,而企业与学校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既是合作伙伴,又像是客户,为学生提供就业的市场途径与发展空间。学校、学生与企业之间,三者相互联系同时又相互促进,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属于中间环节,也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学校通过开展相关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从而促进学生就业,同时也保障就业的整体质量,而对于学校而言,就业质量高同时也意味着增加生源,提高生源品质和综合素养,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过程。面对新时期经济环境背景下,对于学习能力与综合水平相对薄弱的技师院校学生更应当认清当前现状,为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脱颖而出,赢得人生的机会,除了要全面掌握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之外,良好的职业素养也是非常关键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育是一项教育学生树立优良品质和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活动,也是一个过程,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旨在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且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技师院校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职业素养教育是一项非常复杂化的教育活动,主要围绕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习惯开展教育工作,被教育者是整个教育的核心,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学校和企业之间一定要加强配合与交流,对学生加强教育与引导。职业素养教育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又包含特殊性、目的性、循序性以及理实性等原则。
目的性原则:该原则也是职业素质教育的最终教育目的,主要是为了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实际就业需求从而提出的最根本原则。特殊性原则:职业素养教育主要是以教育为最终目的和依据的,对于不同的职业以及不同的受教育群体从而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动,不同的专业因其自身存在的特点,其教育形式、内容等都会有着很大的不同,存在不同行业所具备的特殊性质。理实性原则:职业素养在实际教育过程中,绝不能只是进行单纯的理论知识教育,还应当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与职业存在的特征,将学习内容与实际状况密切相结合,才能够更好的进行教育活动,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逐渐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逐渐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才是教育的最终意义。循序性原则:职业素养教育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并非一蹴而就的,因此,不管是学校还是教师都不要急于求成,正所谓欲速则不达,只有充分结合学校、家庭以及企业三者之间的共同努力配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育人环境,从而逐渐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与企业需求的综合技能型人才,不能只是一味的追求快速和缩短时间,这样所取得的成效只是表面上的,并不能持久。
三、职业素养教育多主体路径构建策略
1.校企文化的渗透。每个学生所成长的环境不同,其性格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学校因其教学理念与专业方面的特殊性,也会形成自己专属的校园文化,这样的校园文化是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探索与检验所沉淀下来,校园文化的发展与渗透同时也对教师与学生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技师院校想要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就必须要以浓厚的校园文化为基础支撑,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地渗透校园文化,从而对学生产生良好的熏陶作用,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建设宣传栏、相关建筑以及各种文体活动,从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其次,技师院校的教学活动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因此,要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方式去培养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当中,为学校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提供保障,同时也最大程度上符合用人企业的需求。技师院校应当与企业加强合作。通过企业文化的渗透与熏陶,引导学生逐渐成为企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可在教室张贴宣传标语,邀请企业来校宣讲,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领悟和学习企业的文化,完善行为习惯规范化标准,使得学生逐渐融入到职业状态当中。
2.加强实践环节。技师院校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出技能型综合人才,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是重点,要实现与校企的对接。首先,学校方面要安排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加强实践,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而环境的转变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在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之前,应当提前一年时间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其次,学校还应当引导学生全面了解企业的管理模式、制度文化、服务理念等,并提前做好思想准备。学校还应当密切的关注学生的实习动态与思想意识,引导学生制定目标和规划,实习结束后,学校与企业还应当围绕着职业素养,给予学生综合性的评价,并且应当保障评价的客观公正性,使得学生能够全面深入的体验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于人才的综合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技师院校就必须要重视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在教学活动中,通过不断地渗透校园文化,加强实践教育,从而帮助学生逐渐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与道德观,而学生具备职业素养也是为其今后的学习与更好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徐州工程机械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