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越越
摘 要: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而中国优秀典故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结和反映。充分挖掘中华优秀典故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注入文化意蕴。
關键词:中华优秀典故 思想政治教育
典故一般指古代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中国典故就是指发生在古代中国或者中国人身上的,带有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标识和历史传统的中国故事,通常以经史典籍、名言警句、寓言故事等为载体传承后世。中国典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结,是植根于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文化积淀。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文章中经常引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妙典故来阐发其治国理政思想,这既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成功实践,也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其中的许多精髓思想能够跨越时空实现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完美对接。
一、“立德”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德”不仅是立身之本,而且是立国之基,“立德”在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立德问题,从国家层面来说,他强调“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在一个国家、社会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多种思想价值观念的碰撞交锋,但必须要确定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核心价值观,这是一个国家的稳定器,否则就会出现思想涣散、行无依归的混乱局面;从个人层面来说,他强调“人而无德,行之不远”,一个没有德行的人终究难成大器。习近平总书记尤其强调为官者必须有“官德”,要坚决做到“为政以德”,才能“居其所而众星拱之”。领导干部要坚持以“爱民”作为最高“德行”,执政为民,致力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同时要坚持修身自律,以自身模范言行去引领带动人民群众,发挥道德榜样作用。
立德树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师生座谈时提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强调教育和办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具有“明德”“亲民”“至善”品质的人。“明德”是古代君子追求的美好而高尚的德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的今天,“明德”的内涵应该更加丰富而深远。只有同时具有高尚的思想境界,坚定的政治觉悟、优良的道德品质、高超的文化素养的人,才能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环节是“立德”,就是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的作用,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人们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觉悟,培养“明德”之人。
二、“爱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不管树的影子有多长,根始终在土里。从古至今,爱国主义始终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所在。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强调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和清代爱国将领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来表明国家的前途命运和个人的发展密切相关,在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在2018年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他引用“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这句古语来强调爱国是每个公民最基本的坚守,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爱国是一种情怀,是一种信念,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中国梦的实现与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息息相关,离不开每个人的付出和努力,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爱国主义表现为每个人对自己祖国的深切热爱和无限忠诚,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前赴后继矢志报国,在今天爱国主义仍然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一面旗帜。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是引导人们树立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自觉为国家的发展而奋斗。这对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具有重要意义,对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具有基础性意义,能够鼓舞人心,凝聚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热爱祖国,关心国家的发展,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前途结合起来,将个人奋斗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爱岗敬业,奉献国家,自觉维护国家形象,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贡献力量。
三、“思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
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无论身处哪个时代,榜样总能以其特有的精神感召力和道德影响力对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产生巨大的影响,给人以思想的启迪、行动的指引。习近平总书记非常注重发挥榜样的引导作用,强调用人之要在于导向。他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引用“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来启迪人们勤修善德,慎独慎微。又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用“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让每位党员领导干部以先进为榜样,心存敬畏,牢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的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见贤思齐,见不贤内省”来勉励少年儿童要心有榜样,学习榜样,在学习中养成美好的思想品德。
“思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表现为榜样示范的教育方法。榜样示范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基本方法,“思齐”就是要发挥榜样的示范引导作用。身教重于言教、具体强于抽象,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往往更能够给人以强烈切实的感受和冲击,发挥良好的教育作用。榜样身上总是闪耀着道德的光辉和人性的光芒,他们的模范言行给人们提供了良好示范。在社会思潮多元冲击的今天,发挥榜样的典型示范作用,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给人们一种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让雷锋精神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等,就是要以榜样的革命精神为引导,倡导全社会树立起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我们要以革命先辈为榜样,以道德模范为榜样,学习他们的坚定信念和高尚情操,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树立榜样、宣传榜样,在全社会形成尊重榜样、学习榜样、争当模范的良好氛围。
四、“笃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认识来源于实践,又必须通过实践来得到检验。求真务实,注重实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鲜明品格。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用刘向的“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来强调干部必须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艰苦的环境中才能磨砺意志、提高本领。他在2018年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求大学生要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行动上,知行合一,做实干家。习近平总书记还在不同场合多次引用“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勉励广大领导干部、青年学生要“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知”是基础,“行”是关键,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才能做到知行合一。
注重实践,知行合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笃行”就是要注重知识的运用和理论的实践。所有的知识理论、政策制度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要求,也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内在包含“两个转化”,一方面是将灌输理论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即“内化”过程;另一方面是将个体的思想意识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即“外化”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实现就是使符合教育目标要求的一系列思想观念内化为受教者主体的思想和意识,外化为主体的行为习惯,这也就是实现主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过程,所以思想政治教育重在实践,实现知行合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
中国优秀典故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这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载体。充分挖掘中国典故中的精髓思想,讲出中国优秀典故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是传承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和中华传统美德,增强全民族文化自信,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路径,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梁雪.习近平用典的历史情怀与文风标举[J].政策,2019,(08):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