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昌武
摘 要 高职教育肩负着新时代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大国工匠和能工巧匠的重要使命,而双创教育作为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与高质量发展要求下的高职教育具有很高的耦合度,但现实中高职院校对双创教育在认识上还存在误区、实践上存在困惑。要使双创教育真正成为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量,就需要重新厘清双创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本质内涵和价值定位,梳理双创教育驱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从目标、内容、过程及评价四个方面制定高职双创人才培养策略,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和管理、业务两个维度探索双创教育驱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 双创教育;高职教育;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0)16-0018-06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制造2025、创新驱动等国家战略部署下,社会需要大量能够引领思想进步和技术革新、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大国工匠和能工巧匠。2019年1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可见,高职教育将承担着新时代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的使命担当。那么,如何培养能够满足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和产业升级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如何成就大批大国工匠和能工巧匠,成为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命题。作为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双创教育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高职教育具有很高的耦合度,但现实中高职院校对双创教育在认识上还存在误区、在实践上存在困惑。因此,无论从未来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还是从现实高职教育改革需要,都应该从思想上重新认识双创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本质内涵和价值定位,对双创教育驱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进行梳理并探索相应的实施策略及路径。
一、高职教育中双创教育的内涵及价值
(一)高职教育中双创教育的内涵分析
1. 在本质上双创教育是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人
双创教育随时代发展其内涵不断拓展和丰富,但从没有脱离其教育的本质,即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人[1],而且这种开创性素质在职业和岗位的要求方面具有普遍性。从概念上讲,创新是创新思维蓝图的外化、物化、形式化,创业是对有限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创造出更大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过程。创新强调开拓性与原创性,而创业强调通过实践行动获取价值。2010年,教育部将传统的“创业教育”更名为“创新创业教育”,更加突显了创业的创新基础和创新的应用属性,强化创新成果的市场化和商业化。可见,创新创业不仅是从思维上倡导开创性,更是从行动上强调开创性的实践过程。开创性的人在思想上表现为创造价值、造福社会,在心理上表现为耐挫、宽容、进取,在人格品质上表现为诚信、尽责、守法,在信念上表现为拼搏、坚持、成功,在能力上表现为创新创业能力。
2. 在属性上双创教育兼顾了素质教育的高度和职业教育的深度
双创教育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人包含两层涵义:一是培养从事开创性工作所具備的基本素质;二是培养从事开创性工作应有的职业能力。从素质教育角度看,双创教育作为一种普惠性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着重培养学生现在或未来岗位所需的锐意进取、勇于拼搏、精益求精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以支撑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从职业教育角度看,双创教育的开展必然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培养学生所在专业领域或岗位相对应的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以满足未来开创新事业的需要。可以说,双创教育实现了对“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更大的包容性和整合性,既提升了“素质型教育”的高度,又加大了“职业型”教育的深度[2]。
3. 在实践上双创教育已经演变成一种教育理念
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引导下,双创教育已经由狭义的商业教育演变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正在渗透和影响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方方面面。主要表现如下:一是双创教育善与思政结合,积极培养学生具有家国情怀、产业报国的理想和壮志,以创新创业的精神和行动投身国家改革开放事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中;二是双创教育推崇创新变革,引导学生勇于创新、善于变革,以创新引领发展;三是双创教育注重实践行动,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脚踏实地的实干兴邦精神、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和在实践中求真知的科学精神;四是双创教育落实产教融合,打破传统高职教育与实践结合不紧、与市场脱节的痼疾;五是双创教育强调跨界整合,鼓励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提倡不同主体的双创资源整合共享。
(二)高职教育中双创教育的价值定位
1. 双创素质是高职生综合职业素质的核心内容
双创教育重点培养大学生的双创素质,包括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及创新创业能力等。从宏观政策层面来看,近年来的重要会议和文件都要求把双创素质作为学生培养的核心素质。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从微观实践层面来看,创新创业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开创性活动,相比其他活动更具有挑战性和实践性,需要学生不断创新、探索、实干、拼搏。就综合职业素质而言,双创教育是一种高阶的核心职业素质培养[3],可以让高职大学生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养、人格品质及社会能力等方面得到锻炼和提升,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综合职业素质的提高,使之真正成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全面的人。
2. 双创教育是高职院校落实新时代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力量。在这种背景下,社会需要大量能够满足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和产业升级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但目前人才供给侧还不能完全满足这种需求。因此,作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高职教育必然肩负起新时代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任,而完成这种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就是双创教育,通过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激发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的内生动力,成就大批引领思想进步和技术革新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大国工匠和能工巧匠,为实现国家创新驱动战略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
3. 双创教育改革是高职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
双创教育自身特点与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特点具有很高的契合度,比如双创内容本身就是创新驱动并直接与产业结合、与市场对接;双创的主体更加多元化,包括学校、企业、行业、政府等;参加双创的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创新求变、精益求真;双创的结果评价更加多元化;双创的过程倡导跨学科交流和资源整合;双创的文化是创新、务实、包容和成长。可见,双创教育的特点代表着未来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为满足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要通过深化双创教育改革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综合变革,具体可以从人才质量标准、人才培养机制、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评价方式、师资建设、服务体系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化改革,从而全方位提升高职学生的双创素质。
二、双创教育驱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耦合逻辑
(一)双创教育与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相通
1. 双创素质是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天然底色”
高职教育兼具高等性和职业性的双重属性,主要培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素质高技术技能人才。这里的高素质既包含了新时代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更包含着创新、开拓、拼搏、敢于担当、勇于奋斗、乐观向上等综合性素质,这种综合素质与双创教育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人的双创素质一脉相承、本质内涵相通。可以说双创素质所包含的敢于担当、勇于拼搏、精益求精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是高职学生高素质的重要内涵和体现,是高素质人才的“天然底色”,支撑着高职学生现在或者未来工作岗位上的创造性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双创素质“底色”的高素质高职人才,一方面能够充分发挥个人价值、提升人生境界,另一方面能适应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带来的岗位变化和职业迁移。
2. 高职教育的高等性和职业性给双创教育提供了“先天条件”
职业教育有别于普通本科教育的本质特征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强调专业建设紧跟技术进步和产业需要,注重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属性,这恰恰与双创教育的职业性相吻合。与此同时,高职教育的高等性要求培养产业急需、技艺高超的高素质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正是这种高等性使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相比,开展双创教育更具有先天优势,因为高素质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必须要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反之,也正是高职生的双创素质和能力可以支撑他们能够跟踪产业发展和技术变化,开展技术研发、工艺革新以及产品升级等创新性活动。
(二)双创教育与高职教育的价值取向一致
1. 趋“量”从“众”,二者都是面向大众化的普惠教育
从高职教育与双创教育的发展历史来看,二者都经历了从小众到大众、由弱变强的发展过程。高职教育经历了20世纪末以来的规模性发展,仅2000年至2018年期间,高职院校数量由442所激增到1418所,在校生人数从100.9万增加到1133.7万,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从而使中国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4]。同样,国内双创教育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少数高校自主试点,到2015年颁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使双创教育由面向少数人的精英式教育演变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化普惠教育。可见,从“量”的维度,高职教育和双创教育的价值取向一致,都肩负着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的重任,为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
2. 求“质”向“高”,二者都是产业升级背景下的提质增效工程
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背景下,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而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还不能完全满足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短缺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关键因素。这就赋予了高职教育更高的时代使命,要求高职教育迅速由数量规模发展向质量内涵发展转变,并通过高质量发展为经济转型提供更多的高层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同时,由于双创教育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开创性思维养成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双创素质及能力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双创教育融入高职教育能够全面提升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社会服务功能和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从“质”的维度,双创教育与高职教育都是产业升级背景下的提质增效工程,以双创教育引领专业群面向产业高端发展。
(三)双创教育与高职教育的社会效应统一
1. 二者协同发展,契合国家战略
在产业转型升级时期,高职教育肩负着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增长、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神圣使命,高质量发展的高职教育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和智力支持。而双创教育与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要求高度契合,全面推进双创教育是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途径。国务院明确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将双创教育融入高职教育协同发展,可以推动高职院校在办学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及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转型和重构,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与职业对接、教学与生产对接,使高职教育在服务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实现自身转型升級。
2. 二者高质量发展,解决民生需求
十九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职业教育肩负着促进就业、保障民生的重大使命。近年来,全国职业教育年均向社会输送1000万毕业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是职校毕业生[5]。2019年高职扩招100万,助力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高职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高职院校通过高质量发展培养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使高职生成为支撑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区域产业迈向中高端的主力军,有效化解人才需求市场的结构性矛盾。特别是双创教育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还在创业带动就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因为高职生的创业领域大部分集中在农业、餐饮、服装、教育、旅游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行业,创业带动效应明显。比如在2018年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的两个高职金奖项目带动就业人数均达5000人以上。
三、双创教育驱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耦合策略
如前所述,双创教育与高职教育在本质属性、价值取向和社会效应等方面存在着很强的耦合关系,并使二者在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形成了一种全方位的、立体化的共生体。因此,根据这种强耦合关系,在当前高职教育“双高”建设的关键期,可以将双创教育作为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和驱动力,构建一种协同发展的耦合动力机制,使高职院校的各项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促进高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结合双创教育的特点,可以从目标、内容、过程及评价四个方面制定双创教育驱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耦合策略。
(一)目标上耦合,制定自上而下的目标体系
目标是发展的预期目的,为行动指明方向,也为未来结果检验提供依据。高职院校如果能充分发挥双创教育在各项工作中的耦合动力源作用,就能通过目标耦合使双创教育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中起到真正的引领作用。具体来说,就是将双创教育改革目标纳入学校整体的高质量发展目标之中,形成自上而下的目标体系。首先,在学校顶层设计层面,站在办学定位的高度,将双创型人才培养目标纳入学校的办学目标,引导学校各方面工作配合双创工作的开展;其次,在专业层面将双创素质培养目标引入专业培养目标,指导双创教育引领专业建设;再次,在课程层面将双创元素融入课程建设目标,使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提高知识体系的多元化[6]。
(二)内容上耦合,打造双创文化引领下的全方位内容融合机制
内容耦合是双创教育与高职教育之间耦合关系的最强要素,因此,高职院校要将双创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各个方面,打造双创文化引领下的全方位内容融合机制,这种融合机制可分为显性融合和隐性融合。显性融合是指将具有明显双创特征的内容明确融入教学及管理体系,包括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专业培养方案,开发专门的双创融合课程,开设单独的双创实践实训项目,设置引领发展的“双创”先锋实验班,将双创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重要内容,如开展双创大赛、以创业带动就业等。隐性融合是指将双创元素融入各类教学及管理工作,比如在专业课程设计时加入创新意识的启发、双创成果的展示等等。从对象上可分为将双创教育融入所有教学活动的教学融合和融入学校管理的管理融合,也就是说,双创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而且学校也应该提倡所有教职员工开创性地开展工作。
(三)过程上耦合,完善全程协同的双创教育保障措施
双创教育驱动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其成果及效果需要完善的过程控制才能得以保障,这就要求在实施过程上耦合,使双创教育与高职院校现有教学与管理互相支持、同时进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协同发展。一是教学过程协同,在所有的教学活动中都要渗透对学生双创素质及能力的培养,所有双创活动的开展都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并融入“创新创业”相关的思政元素。二是实践平台协同,一方面在专业实践平台上增添双创实践项目,或创造性地在校内或校企合作企业内建立“创新工坊”,为双创活动提供专业实践场所和专业实践资源。另一方面在双创实践平台上结合产业、对接专业,分类施教,分层教学,根据行业企业最新的工艺、技术、产品或项目,向学生提供精准化的个性教育。三是成果认定协同,建立学分银行及双创成果学分转换制度等。
(四)评价上耦合,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技术服务质量是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特征,这就要求必须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双创教育倡导以实践为导向的多元评价体系,摆脱了简单的功利性倾向[7]。因此,可以通过评价上的耦合将双创教育成效评价渗透到高职教育的整体评价体系中。成效评价可以来自自我诊断评价、政府评价及第三方评价。但不管评价者来自哪里,最根本还是要从学生这个主体看成效。主要包括:一是教学效果,比如课堂教学的出勤率、学生状态、参与度等,课外实践的主动性、社会性及影响度等;二是学业成果,比如学生作品、技能大赛及双创大赛成绩、专利及论文等;三是就业创业质量,比如就业率、薪资水平、雇主评价、岗位跟踪调查、创业效果等。
四、双创教育驱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
双创教育与高职教育之间的耦合逻辑,既包含在本质属性、价值取向和社会效应三个方面存在着的天然耦合关系,还包括了从目标、内容、过程及评价四个方面构建的高质量发展耦合策略,但不管哪个方面的耦合都决定了双创教育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全面性、全程性和全员性,即双创教育将全面渗透到高职教育的各个方面、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需要教职员工的全员参与。因此,在选择双创教育驱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时,也必须是从纵横两个视角进行网格化思考。纵向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形成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和业务体系,横向从管理和业务两个维度落实推进双创教育驱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保障措施及实施方案。
(一)宏观层面加强顶层化设计
从管理维度,健全双创教育组织机构和协调机制。成立由学校主要领导参与的双创教育领导机构,对双创驱动高职教育改革的总体蓝图与组织保障进行顶层设计,构建双创学院、教务、科研、团委、学工、二级学院等部门齐抓共管的校内双创工作协调机制,同时积极引进校外优质资源,建立校企、校地、校所多方协同的育人机制[8]。从目前国内高校双创教育管理经验来看,主要有“聚焦式”和“分散式”两种双创管理机制。“聚焦式”是由重点部门组织牵头、相關职能配合、二级学院协同的“1+N”的双创管理组织形式,具有单点突破快、带动引领强的特点,比较适合于双创教育基础弱、启动晚的高职院校。“分散式”是由二级学院为主体、主要部门组织、相关职能部门配合的多点协同双创教育组织形式,具有特色鲜明、专创融合深入的特点,比较适合双创教育基础好、经验丰富的高职院校。
从业务维度,构建以双创引领的产教融合生态体系。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理念贯穿于高职双创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双创教育为引领,形成产业、企业、学校、教育主管部门等多方联动的高层次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生态体系。高职院校可以将区域校企联盟、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双创实践教育基地、“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平台作为构建产教融合生态体系的载体和着力点,引入知名企业、行业团体及投资机构等与产业发展保持紧密联系的外部机构共同参与高职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构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化支撑体系。
(二)中觀层面进行全方位布局
从管理维度,以项目推进和带动,用制度引导与激励。一方面,根据学校的顶层设计和发展规划,将与双创教育有关的教育教学环节及内容采取项目管理的方式推进,并用项目成果带动其他工作积极融入双创教育教学,同时借助项目管理的优势提高双创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可控性、时效性、呈现性和可推广性。另一方面,加强配套制度建设,用制度引导和激励广大师生积极投身双创活动与教学,并规范相关流程以及管理监督。比如完善有关激励教师的职称、教学、科研及工作量认定等相关制度,有关激励学生的大赛管理、学分转换、学籍管理、双创帮扶等制度。
从业务维度,打造立体化的双创课程体系与双创实训实践平台。按照“内容分层、专业分类、课程分型”的原则打造立体化双创课程体系,从双创能力的层次性及能力获得的渐进性出发,搭建“双创专项训练、创客活动实践、创新创业实战、双创大赛演练、校企合作项目开发”等阶梯式的多层次、多类型的双创实践平台[9],为学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双创实践机会。依托信息网络技术,整合学校、企业、行业、政府等多方资源,建设双创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双创孵化平台,双向打通创新链、信息链和人才链之间衔接,助力课程体系迭代更新、师资培训提升、双创项目培育与科技成果转化。
(三)微观层面实现高效率执行
从管理维度,注重过程监督与指导,强化自我诊断与修正。一方面,传统管理中的过程监督必不可少,但由于双创教育本身具有很强的挑战性和创新性,不管是执行部门还是一线教师,都难免遇到一些不可预知的矛盾和困难,因此在执行过程中监督只是促进工作的手段,更重要的是不断加强指导,鼓励参与者以更大的勇气和决心将双创教改工作进行到底。另一方面,要强化执行部门和教师不断进行自我诊断和修正,采取抽检、激励、评比等方式促使执行方养成自行对照目标、检查过程、评价结果等自我诊断,并提出改进方案,这样既能提高管理效率,也能充分激发双创教育工作者自身的创新创业动力。
从业务维度,深化教学改革,倾力打造金课。课堂教学包含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也包含理论讲授课堂和实践实训课堂,同时也包含线下课堂和线上课堂。金课打造要围绕着双创型人才培养目标,借助产教融合平台在教学设计、教学资源、教学方法、评价手段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尤其是要通过产业对接平台,加大专创融合教学改革,使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互为依托、相互支撑。以双创项目为载体,全面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协作式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通过引产入教、产学交替等形式构建产业、企业、行业、学校及政府多主体协同的产教共同体,形成工学结合、德技并修的双创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参 考 文 献
[1]许远.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9(2):61-69.
[2]王占仁.高校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争论与反思[J].教育发展研究,2015(Z1):113-119.
[3]丁立群,吴金秋.创业教育的目标与功能[J].中国高等教育,2004(22):16-17.
[4]教育部.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9-07-24)[2020-03-21].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gb/201907/t20190724_392041.html.
[5]田丽,赵婀娜,张烁,丁雅诵.高质量发展呼唤高技能劳动大军——来自山东、江苏、浙江、贵州、广东等地的职业教育调研[N].人民日报,2019-07-26(1).
[6]刘洪波.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多元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重构[J].教育与职业,2016(13):83-85.
[7]李志义.创新创业教育之我见[J].中国大学教学,2014(4):5-7.
[8]薛成龙,卢彩晨,李端淼.“十二五”期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回顾与思考——基于《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报告》的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2):20-28,73.
[9]李昆益.基于众创空间的大学生“阶梯式”创业能力提升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47-50.
On Internal Logic, Mode and Strategy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Integrating into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Miao Changwu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ers the important mission of structural reform of human resources supply side in the new era and the training of a large number of craftsmen and capable craftsmen with innovative spirit and entrepreneurial consciousness. As an important way to cultivate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spirit, entrepreneurial consciousness and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is highly coupled with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under the requirement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However, in realit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till have misunderstandings and perplexity in the practice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I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is to become the driving force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re-clarify the essential connotation and value positioning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sort out the internal logic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Formulate a strategy for cultivating talents in high vocational education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goal, content, process and evaluation,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of macro, meso and micro, and the management and business levels to explore the realization path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promoting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Key words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uthor Miao Changwu, researcher of Changzhou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Light Industry (Changzhou 21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