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突破传统,创新引导,从主动性、多元化、参与度及灵活性四个方面优化教学内容,构建高效历史课堂。
关键词: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历史思维能力;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1;G633.5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19-0060-02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在教学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在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不断进步。
一、主动性——突出主体,激发兴趣
谈及历史,学生总觉得枯燥,印象里总是“死记硬背”。不可否认,历史学科中很多要点需要学生记忆。学生在课堂上对重点内容理解不深入,使得在单纯记忆时存在较大难度,由此容易产生抵触心理。针对这些问题,在设计教学时,教师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在具体教学时,一方面要结合文本巧妙引导,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思考,快速融入课堂,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生兴趣进行启发,在关键处点拨,实现能力突破。一般来说,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背景更感兴趣,以“中国的四大发明”为例,如果单纯提问四大发明都是什么很难吸引学生,教师就可以转变提问角度:“四大发明为什么出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样一来,不仅能促使学生自主了解四大发明是什么,还能引导学生探索四大发明背后的故事,由此拓展认知,并在求知中收获快乐。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善于抓住关键点。如在教学“三国鼎立”时,谈及赤壁之战,考虑到学生对这一历史事件了解甚少,缺乏感性认识。为了促进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影视片段,让学生从感官上形象化地了解赤壁之战的过程,由此激发探究欲望,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实际增加讲解内容,在细节和要点处引导学生针对感兴趣的部分利用课余时间自主阅读。这样的课堂设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
二、多元化——灵活施教,深化理解
在传统教学中,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教师还习惯直接将知识灌输给学生,没有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一做法严重阻碍学生思维发展,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处于被动状态,难以深入激发学习兴趣,导致课堂效率低下。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创新教法,运用更多、更灵活的设计,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教师可以运用故事教学法,将原本抽象、枯燥的历史事件变成生动有趣的故事,最大限度降低学生理解难度。这就要求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将更多与历史事件相关的背景故事引入课堂,提高趣味性。比如,在教学“科举制度”时,学生缺乏相关的认知体验,不易理解,教师就可引入“女驸马”的故事,在讲故事时巧妙融入科举制发展过程以及历史影响。如果学生对这一知识点仍然感兴趣,教师就可以鼓励他们借助不同渠道搜集相关资料,拓展阅读,开阔认知。历史都是过去发生的事件,教师要想让学生感兴趣并从中获得启发,就要采取多元教学方法,在传统基础上创新,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认知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三、参与度——营造氛围,开展讨论
在历史课堂上,教师为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经常会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理解上的误区。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围绕知识点展开交流,以此促进理解,引领教学走向高效。学生个体间存在明显差异,教师可以将学生按照不同类型分组,形成固定的学习小组,给他们提供充分的空间,在讨论中深化知识点学习。学生能够在小组讨论中,发表各自对历史事件的看法,求同存异。教师可以从中加强引导,鼓励学生在组内讨论的基础上将讨论结果与其他小组交流分享,由此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教师也能清楚地意识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性地找准教学方向。在教学中,针对一些简单的知识点,教师可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在课前查阅资料。在课堂上,再让学生以“小老师”的身份讲解相关的知识点。这样做,一方面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充满期待,另一方面能借助讲解,让学生从教师的角度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扮演一些历史剧中的角色,让学生在原有认知上实现突破。在复习教学时,教师可以借鉴电视栏目《一站到底》的模式准备好题目并将学生分组,每组推举出一个“一站到底”的选手,让学生在游戏对抗中收获知识。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直接影响学习效率,在设计教学时,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这一点,结合教材积极营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获得能力提升。
四、灵活性——优化作业,拓展延伸
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作业毫无疑问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又一关键因素。教师要打破传统作业形式单一、内容单调的弊端,尝试与其他学科结合,让学生在多元引导下自主探究、合作完成,最大限度发挥作业效能。首先,可以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借此训练基本技能与回顾历史的能力。以教学“三大战役”为例,教师在教学结束后可指导学生绘制创意地图,结合认知在地图上标出锦州、徐州、北平等地,然后邀請学生对三大战役进行描述,并结合所画内容回顾要点。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兴趣适当拓展,以“辛亥革命”为例,在新课讲解完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历史漫画作业,其中有一位学生奇思妙想,以“老农和树上的果实”为主题,表现袁世凯夺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历史事实。学生在绘制漫画时将知识点提炼出来,不断深化理解,以此完善认知,实现知识的拓展。借助这一系列的特殊作业,学生就能从“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在拓展延伸中获得认知乐趣。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设置不同种类的作业,并对学生的作业及时作出评价,指明学习方向,由此可以大幅提高课堂效率,完善教学内容。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目标的历史教学要突破传统,创新教法,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优化课后作业的形式和内容,让学生积极思考,不断进步。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历史教学就要朝这个目标不断迈进。
参考文献:
[1]邓焰.由学科核心素养看初中历史教学目标的确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09).
[2]严建春,缪徐.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卓越课堂构建[J].江苏教育,2017(42).
[3]徐蓝.关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几个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17(10).
[4]江海云.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05).
作者简介:周焕国(1979-),男,黑龙江大庆人,中学一级教师,从事历史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