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分析的教研方式转型刍探

2020-07-23 06:24冯洪波
成才之路 2020年19期
关键词:教研大数据转型

摘 要:大数据的本质不在于“大”,而在于背后跟互联网相通的一整套新的思维。教育大数据使得教学行为、学习行为、学习状态、学习结果等各类教育信息成为可捕捉、可量化、可视化、可传递的数字存在。传统教研如果不及时转变,不借助数据只凭经验开展教研活动,就不会精准。文章对基于数据分析的教研方式转型进行相关研究。

关键词:大数据;教研;转型;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G658.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19-0040-02

教研是教学的基础,打造一支优良的教研团队,以研促教,是推动区域教育发展的根本之道。作为一名教研员,亲身经历了教研活动的巨大变化,教研形式从一本教参为核心发展到网上查找资料资源共享再到今天的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教研模式,信息时代让教研工作由活动型向研究型和学术型转化成为现实。本文对基于数据分析的教研方式转型进行相关研究。

一、大数据赋能课堂教学更高效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如何赋能教育发展,是值得研究的课题。过去的一年里,紧紧依靠省电教馆和教育局及教研人员,坚持顶层设计,高效推进,遴选了3所小学和3所中学为项目学校。同时,在技术层面积极与有教育情怀的公司对接,引进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区域研修平台,安装“智课系统”和“移动教研”,并进行培训。“专家+企业”的“双核引领”,为教师赋能,为项目充电。以阿城三中李庭晶老师为例,她所开设的公开课“新文化运动”由于运用“智课系统”,教学效果明显提升。通过本节课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几次高峰值出现在情境设计环节中,学生举手、应答行为占比较高,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特点,师生行为一致程度高。数据分析显示,本节课的课堂类型呈现为对话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

二、大数据赋能教师专业成长

学科教研工作的主阵地是课堂,为了更加精准地研究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教研员可利用“智课系统”生成的数据分析,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观察。例如,系统根据一名教师的课生成的大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教师讲授占81.08%,这说明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生生互动占0.28%,这说明学生之间缺乏合作与互助。课堂曲线图还显示学生一致性课堂行为数值太高,这节课的教师行为率占53%,属于混合型课堂教学模式。这些大数据分析结果,给教师带来了强烈的震撼,可以说推翻了对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的一些认知。教师根据这些数据理性思考自己的教学方式与新课程、新课标的差距,然后给自己制定符合新课程理念的专业发展目标,并不断地努力實践。基于数据分析的教研方式的转型升级,使教师开始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指导者和合作者。随后再次分析大数据发现,原来的生生互动占0.28%,现在的生生互动占58.02%。可见,教师的角色实现了转变,教学方式已经由传统的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

三、大数据赋能学科教研转型

教研活动是提高学科教师专业素质,增强课程实施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展示自己教学成果,交流经验体会的平台。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有的教研活动确实高效,有的教研活动却是雨过地皮湿,收益不大。因此,探索有效的教研模式,追求教研效益,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每个教研员的工作目标。通过对教研资源和数据的共享、挖掘,可以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型教研模式,利用大数据来增强教研实效性。利用“智课系统”,实现参与教师在线上利用手机观课和评课。依据结构式课堂观察记录中的参与度散点图、课堂师生表现曲线等,判定课堂教学的模式。线下在移动端查看上课教案,随时回看课堂教学实录,进行研课。基于数据分析的教研方式转型升级,为教研活动提供了实证范式,帮助教研员关注教师本体需要,运用大数据的力量,立足教育教学真问题,选择适切的研究方式,提供个性化专业服务,解决教育现实困境及具体教学问题,重新建构学科教研特色。

四、大数据赋能学校发展

教研部门在2019年3月确立了6所学校以“智课系统+移动教研”为软件、以微云服务器和互联网为硬件构建智慧课堂,以这些学校为基点校开展教研活动,使这些学校的校本教研、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学校发展迈出可喜的一步。

“移动教研”又称“口袋里的教研”,即利用移动设备开展教研,充分利用移动设备的媒体性、便利性、交互性、及时性等特性,构建以数据记录分析、实例分享、社区交互为主的新型教研模式。对教师而言,它带来了高效、方便;对学校来说,它能便于监督、管理;对资源而言,它可以实现记录、共享;对数据来说,它是量化、统计的基础。它将教研业务、教研圈子和教研笔记集成在一个APP中,促使教研由经验向实证转变。2019年年初,这些学校实施了主题为“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通过以下三种形式开展研修活动。(1)集体教研。教学校长通过教研APP,提前给听课教师下发教研活动通知,当听课结束后,结合数据写出评课报告并及时将评价推送给讲课教师供其反思。(2)随堂听课。听课开始之前,听课教师无须进行任何操作。听课当天,听课教师通过手机定位自动完成签到。听课过程中,利用“我的笔记”记录课堂笔记,听课结束后进行量化评分。(3)主题教研。在教研圈内,每周开展一次主题研讨、协作研修,把优秀教学片段推荐给教师学习,形成新型的网络教研模式。同时,教师也可以把教学经验、困惑发布出来,共同研讨。

经过一个阶段的实践,结合数据分析,发现课堂教学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如生生互动活动少、师生深度对话少、学生激励评价少、实践激励活动少等。这些问题涉及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师生互动,这也正是课堂的核心问题。教师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努力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把时间交给学生,把发展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知识的力量,感受学习的愉悦,快乐地成长。在大数据引领下,教师的研究热情越来越高,能够很快地掌握要领,出色地完成数据采集与评课任务。大数据让教研员看到了课堂的变化,看到了教师的成长,看到了学校的发展。

信息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谁能迎潮流而上,谁就能成为时代的先锋。作为一名教研员,一个学科的引领者,一定要勇于接受时代的挑战,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使教研活动更加富有成效,让学科教师能够站在时代的潮头,共享一片教育蓝天。

参考文献:

[1]徐辉,吴乐乐.基础教育教研工作转型发展的路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7(01).

[2]张云雷,沈旭东.学校发展群中的新型教研[J].人民教育,2016(20).

[3]胡惠闵.教师专业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4]曾拥军.大数据背景下区域教学分析系统构建[J].北京教育,2017(11).

作者简介:冯洪波(1962-),男,黑龙江阿城人,中学高级教师,从事高中数学教学与学校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教研大数据转型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转型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沣芝转型记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