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强调,我们并不是放松监管标准,依法监管、合规监管、审慎监管没有任何改变。”针对外界对近期政策提出的一些疑问,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兼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肖远企在2月25日召开的银保监会通气会上表示。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相关负责人多次明确,可以提高企业现存债务的展期、续贷力度,防止资金链断裂,商业银行要对受疫情影响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进行帮扶,并提高不良贷款的容忍度。
对此,境内外媒体都非常关注由此带来的不良贷款增多问题以及此举是否会对银行体系造成冲击。就此,肖远企回应,为了应对疫情带来的冲击,银保监会采取了一些临时性、阶段性措施,鼓励银行对受困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进行帮扶,包括续贷、展期、延期等,但这些政策是有条件的,前提是明晰区分企业不能还本付息的具体原因,同时也有期限的要求。总体来看,银行体系有能力化解这些不良贷款。
“确实是受疫情影响遇到困难的企业,在企业提出申请、银企协商后,可以进行特殊安排。”肖远企说,银行首先应当进行分类,解决那些疫情前经营正常、疫情发生后现金流紧张、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的问题。其次,对这类企业的还款期限也是有条件的,鼓励银行业机构对于2020年6月30日前贷款到期但受疫情影响较大难以按期还款的客户主动进行续贷。如果企业正常经营活动恢复后依旧不能还本付息,就必须按照贷款分类办法记入不良。
就当下的情况来看,不良率短期内会小幅上升,而疫情带来的影响是短期的,暂时不能还款的绝大部分企业也主要是受外部因素影响。另外,从商业银行自身的角度来看,也有足够的风险抵御能力。例如,拨各近6万亿元,是现存不良贷款的两倍;银行每年产生2万多亿元净利润,且资本充足率达到14. 64%,有近23万亿元资本。“即便不良率稍微上升,也可以应对。”肖远企表示。
当然,对企业的支持本身也是银行业防范风险的有效举措。肖远企说:“如果企业因疫情造成资金链紧张,银行不给它可以有的帮助,就会变成实质性的不良。银企共渡难关,则有望在疫情过后恢复正常。”
除了强调对不良容忍度提高以及对相关企业贷款展期、续贷,银保监会年后己单独或会同相关部门连续出台《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等8份相关政策文件,直指疫情防控与服务社会经济民生、企业复工复产、小微企业金融支持等核心问题。
在完善支持政策的基础上,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副局长吉昱华介绍,监管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对受疫情较大影响的企业不得压贷,合理进行展期、续贷。为抗击疫情,商业银行己提供超过7900亿元信贷。保险业则踊跃向抗疫一线人员捐赠保险。截至目前,全行业累计捐赠总计保额11. 58萬亿元保险保障,并为困难地区和企业减免保费超过25亿元。在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和效率方面,则督促银行保险机构开通绿色通道,发展线上业务,并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客户灵活调整住房按揭和信用卡等还款安排。
此外,银保监会大型银行部主任王大庆也透露了最新数据——六家大型银行对医疗物资企业的信贷支持已经累计投放672亿元,对应对疫情生活物资保障类企业累计发放贷款754亿元。此外,对人民银行专项再贷款名单内的重点企业成立了专门的服务团队,专设客户经理,发放的贷款平均利率低于3.15%,相关企业实际利率不到1.6%。
而对于企业中更具特殊性也相对脆弱的小微企业,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锋表示,为做好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产,各金融机构都有所行动。同时,监管也观察到融资需求的一些变化;纾困、救急性贷款需求增多,大量小微企业因疫情停工停产,但仍然需要支付工资、租金等;小微企业复工复产以后,新增信贷需求旺盛,这种补偿性需求可能会在三、四月体现;一些企业短期内的偿还贷款能力下降,还款压力增加,贷款需要展期、延期,也增加了不良贷款的潜在风险。
据悉,针对这些变化,目前已经落地了不少政策。李均锋在通气会上谈到,总体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稳、续、增、降、简、容”。稳,即利用稳金融、稳小微企业信贷来达到稳就业、稳预期的目的;续,即对受疫情影响企业的贷款进行合理延期和续贷;增,即对小微企业增加的补偿性信贷需求给予积极支持;降,即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简,即特事特办,简化首贷、续贷、展期的手续和流程;容,即提高不良容忍度,增强灵活性,对监管政策进行预调,特别是进行微调。
另外,李均锋还透露,银保监会正在和央行研究是否可以增加支小再贷款以及小微企业金融专项债额度。同时,银保监会对地方设立的针对小微企业的转贷基金等举措都是支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