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霞, 苏达莉, 李新梅
(四川省成都双楠医院 1. 护理部; 2. 院感部; 3. 医教部, 四川 成都, 610041)
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恢复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应用科学、技术、规划与管理等手段,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1-2]。事故应急管理的内涵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4个阶段[3]。成都双楠医院是成都市二级甲等综合医院,2020年2月9日成都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确定四川省成都双楠医院为成都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患者定点收治医院,2月26日四川省由一级响应调整为二级响应,成都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调整发布本院为成都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热门诊医疗机构。本文主要总结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间的具体应急管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自成都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会议通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要求后,成都双楠医院立即构建了包括综合办公室、医教部、质控部、院感部、护理部、后保部、医学装备部、信息部、企划部等多部门联合的专项应急防控管理体系,成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领导小组、应急办公室、领导小组下设医疗救护组、疫情防控监督组、后勤保障组等,对预检分诊、会诊流程、医疗救治、普通病区管理及防控物资储备等开展部署。开启24 h发热预检分诊、发热门诊。将老年病区改为临时隔离病区,应急增加隔离病房16间。
1.2.1 构建专项应急防控组织管理体系: 本院构建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组织管理架构中,在院长、副院长牵头的应急领导小组管理下设有4个小组,分别是:医疗救护组、疫情防控监督组、后勤保障组、企划宣传组。4个小组分别设有组长、副组长、成员、办公室等,并且明确各小组职责;预案、制度、流程的制定、人力资源调配、防控物资储备、组织全院工作人员新冠专项培训以及各部门无缝督察均有具体内容及标准。
1.2.2 落实医院双通道管理,优化三级预检分诊: 按照卫健委文件要求设立普通患者及医务人员、发热患者“双通道”管理。一级预检分诊:前移至医院员工(员工通道西北门)及患者家属入口(医院大门口)对进入医院的每一个患者及陪同人员、职工进行体温测量、流行病学史询问,及早发现发热患者,并由专人引导至发热门诊就诊。二级预检分诊:医院体检、门诊、急诊入口处均设发热预检分诊台,再一次对进入本院员工和门、急诊的患者及家属进行体温测量,流行病学史的询问。三级预检分诊:所有门诊医生规范问诊流程,增加疫情询问,再次对就诊的患者进行流行病学史的询问,发现可疑患者由专人引导至发热门诊就诊[4]。
1.2.3 应急小组: 由业务院长、呼吸科主任、急诊科主任、医学重症科主任等13人组建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多学科医疗救治专家组。建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流程,针对临床发现的每一例可疑/疑似病例及时会诊做到早发现、早隔离;对每一位隔离及留观病房患者每日评判。疫情防控监督组由院长亲自牵头,办公室设在院感部,完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报告流程,制定了院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防控预案,参与临时隔离病房布局流程指导及发热门诊流程再造,对院内医务人员、工勤人员、食堂、保安、保洁、陪护等针对性的培训、考核,负责院内各区域感染防控措施的落实的督导、检查[5]。后勤保障组负责疫情期间防控物资的准备。企划宣传组负责疫情期间各项宣传报道。应急办负责总协调。
1.2.4 发热门诊可疑/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处置流程:具体流程见图1。
图1 发热门诊可疑/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处置流程
1.2.5 疫情期间普通病区规范管理: 建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住院病区管理责任体系,落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领导小组-各职能部门-住院部各临床科室-病房管理的四级住院病区管理责任制。制定普通病区管理制度、陪护/探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应急隔离病房感染防控等制度。对病区实行门禁管理,严格执行陪护制度、探视制度,落实病区探视人员、陪护人员、医务人员、外来人员登记及健康监测[6]。
1.2.6 全员培训: 以院级-部门级-科室三级培训方式开展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内容培训,层层培训,并全面考核评估培训效果考核评估。培训内容包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疗方案、流行病学调查、个人防护、生物安全、消毒隔离、职业暴露、标本采集、医废处理等内容。医院根据不同科室、不同岗位、不同职责针对性培训;并成立由院领导带队的院级考核组,对每一位在岗职工、复工职工面对面考核,考核合格后上岗。由心理卫生专业人员开设线上和线下心理咨询服务,给予患者和医务人员心理关爱、心理干预和疏导,减轻心理压力[7]。
2020年1月19日—3月19日,门诊接诊 30 845人次,住院患者 1 447 人次,发热门诊接诊1 121人次,发热留观病区收治患者25 例、确诊患者3 例。未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漏检漏诊病例,普通病区患者及全院医护人员未出现院内交叉感染现象。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目前已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防控措施。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列入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医疗机构必须按照国家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布局,梳理环节,明确责任,科学制定适合自身行业的防控工作方案和应对预案[8]。
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期间,医疗机构承担“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重要防控任务,必须快速响应并结合医院整体情况精准部署,制定科学的防控方案,出台并强力推进有力的防控举措,做到快速、有序、系统、优质地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必须全面掌握本行业防控工作的风险点,针对重点岗位和环节,制定专门的应对措施和防控工作方案。方案中要有明确的制定、发布、执行机制,建立疫情流行期间的人员管理和工作制度,并全面进行培训、考核、督察、管控。严格执行相关制度,确保做到对督查所发现的问题快速响应、高效整改,有效落实防控工作[9]。
本院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的传染病防控工作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10],快速成立职责清晰的工作机构,制定出台一系列科学规范的防控方案,根据疫情防控需要设置独立的诊疗区域,集结专业医疗队伍,构建医院感染防线,全面开展心理干预和培训宣教,全员发动以多方筹集物资,集中管理,科学分配[11]。多部门联合应急管理体系科学性高、运行效率高,能够针对疫情变化做出准确的预判,出台合理、科学、灵活的防控举措,确保各级部门高效执行,切实保障了医院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