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泽萍, 宋慧锋, 徐 铌, 鲁 鹏, 吴兴波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血液净化室, 广东 广州, 510405)
睡眠障碍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普遍存在,发生率高达65%~80%,主要表现为失眠[1]。失眠导致患者长期疲劳、白天嗜睡和感知功能下降,使其生理节律紊乱、活动能力降低,严重影响生存质量及生活质量。本研究对本院血液透析中心内278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调查,筛查出131名失眠患者,对其中医证型特点、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并初步探讨其影响因素。
选取2017年7月—9月在血液透析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2]中失眠症的诊断;②阿森斯失眠量表(AIS)≥6分;③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3]>7分;④取得患者同意,自愿参与,理解并配合研究者;⑤在调查期间病情稳定,无严重并发症。排除标准:①抑郁症、焦虑症或其他精神心理疾患,有睡眠障碍者;②失眠由已明确的器质性疾病引起者。
对本院血液透析中心内278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调查,筛查出失眠患者,并调查失眠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中医证型情况,对其中医证型特点、分布规律进行分析。
1.2.1 一般资料: 包括被调查者姓名、性别、年龄、透析龄、每周透析时间、吸烟、饮茶、学历、职业、婚姻情况。
1.2.2 中医证型:收集失眠患者的四诊资料,由临床中医师对其进行辨证分型。中医证型分类依据《中药新药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和《中医内科学》不寐章节[5]中的分型标准分为5个症型:①肝火扰心:不寐多梦,甚则彻夜不眠,急躁易怒,伴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不思饮食,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②痰热扰心:心烦不寐,胸闷脘痞,泛恶嗳气,伴口苦,头重,目眩,舌偏红,苔黄腻,脉滑数。③心肾不交:心烦不寐,入睡困难,心悸多梦,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少津,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④心脾两虚: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伴头晕目眩,四肢倦怠,腹胀便溏,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⑤心胆气虚:虚烦不寐,触事易惊,终日惕惕,胆怯心悸,伴气短自汗,倦怠乏力,舌淡,脉弦细。
采用SPSS 23.0软件,计量资料以率(%)表示,分类变量间的多个构成比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7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筛查出131(47.12%)例失眠患者。对131例患者进行进一步调查,剔除2例资料不全者,最终共收集129份患者资料。
129例失眠患者年龄31~89岁,平均(60.93±11.65)岁;男75(58.14%)例,平均(61.21±11.16)岁;女54(41.86%)例,平均(60.51±12.37)岁;青年(18~44岁)10(7.75%)例、中年(45~59岁)48(37.21%)例、老年(≥60岁)71(55.04%)例;透析龄3~214个月,中位数31.00(17.00~62.00)个月,其中<12个月26(20.16%)例、13~36个月51(39.53%)例、37~60个月20(15.50%)例、61~119个月25(19.38%)例、>120个月7(5.43%)例;每周透析时间8~12 h,<10 h者36(27.91%)例、>10 h者93(72.09%)例;吸烟者21(16.28%)例,非吸烟者108(83.72%)例;喝茶者53(41.09%)例、不喝茶者76(58.91%)例;仍在工作者13(10.08%)例、无工作者116(89.92%)例。
129例患者失眠5个证型按比例由多到少依次为心脾两虚、心肾不交、肝火扰心、痰热扰心、心胆气虚,其中以心脾两虚、心肾不交2个证型最为常见,两者累计占比78.29%,占失眠患者总数的绝大部分。见表1。
表1 维持性血液透析失眠患者中医证型分布
对所有失眠病例的中医证型进行虚实分类,将心脾两虚、心胆气虚、心肾不交型归为虚证;肝火扰心、痰热扰心型归为实证。本组患者失眠症以虚证为主,占比82.94%,见表2。
表2 维持性血液透析失眠患者中医证型的虚实分型
在129例失眠患者中,男女的证型分布特点一致,男女均以心脾两虚、心肾不交两型为主,均以心脾两虚型比例最高,以心胆气虚型为最少出现,不同性别之间的证型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
图1 12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失眠患者中医证型与性别的关系
在129例失眠患者中,青年、中年、老年组均以心脾两虚型为主,青年组中无肝火扰心、心胆气虚型,中老年组中以心脾两虚、心肾不交两型为主,不同年龄段之间的证型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2。
图2 12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失眠患者中医证型与年龄的关系
在129例失眠患者中,各透析龄层人群均以心脾两虚、心肾不交两型居多,不同透析龄之间的证型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3。
图3 12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失眠患者中医证型与透析龄的关系
失眠属于中医的“不寐”“目不瞑”“不得眠”范畴,中医认为主要是由于人体阴阳失衡、阳不交阴所导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比普通人高,已有的文献报道发生率为49%~88.5%[6-8],其中失眠是睡眠障碍最主要的表现。Collins等[6]研究表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失眠的发生率为80%,并指出睡眠障碍与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长期存活率相关。谢忠礼等[9]调查显示,普通人群失眠的发病率达21.3%,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失眠发病率为49%~69.1%,远高于正常人群。本研究对血液净化中心27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调查,发现失眠发生率为47.12%。
中医将尿毒症归属于“虚劳”“癃闭”“关格”“水肿”等范畴,尿毒症的病机为脾肾衰败,尿毒湿邪之邪壅塞三焦,气血运行不畅,经脉阻滞,以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导致体内邪实壅盛,其证型特点为正虚邪实,虚实夹杂,病位在脾、肝、肾[10-11]。本虚证以脾肾气虚证和气阴两虚证为主,标实证以血瘀证最多,湿浊证次之。失眠辨证首分虚实。虚证为心脾两虚、阴虚火旺和心胆气虚引起心神失宁而导致失眠;实证为肝郁化火和痰热内扰引起心神不安而导致失眠[12-13]。本调查显示,12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失眠5个证型按比例由多到少依次为心脾两虚、心肾不交、肝火扰心、痰热扰心、心胆气虚,其中以心脾两虚、心肾不交2个证型最为常见,符合“不寐之证,虚证尤多”的论述[14]。
此外,本研究还对不同性别、年龄及透析龄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进行分析,发现不同性别、年龄及透析龄患者之间的证型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性别、年龄和透析龄与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显著的联系。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