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莉
(成都医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
图书馆是一个专门收集、整理、保存、传播文献并提供利用的科学、文化、教育和科研机构。图书馆要实现其功能,馆藏数量和质量是十分重要的指标。图书馆应采访什么样的外文文献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多重需要,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必须关心的重要问题。目前,高校图书馆在保证中文图书采访的同时,外文图书采访经费不足、馆藏量逐年下降、采访品种不齐全等问题突出,致使外文图书收藏的系统性、特色性和完整性面临严峻的考验,直接影响了教学科研人员的使用[1]。笔者单独提出对外文文献采访开展研究是基于医学类外文文献采访的特殊性和不确定性。
1) 外文文献供货书商的特殊性。根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和政府采购招标规定,外文图书采访必须通过国内具有合法进口资质的书商进行,目前主要以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 总公司、北京中科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有限公司为主。
2) 医学类外文图书的特殊性。外文图书供货商与出版社结算采用的是预付美金方式。众所周知,外文原版图书的价格始终高于中文图书的价格,这是造成图书馆多采用荐购方式购买外文原版图书的主要原因[2]。成都医学院图书馆作为医学院校图书馆,学科专业较集中,在外文图书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更是将外文采访经费全部用于医学类外文原版图书采购,而医学类外文原版图书比其他学科外文原版图书定价更贵,有的外文原版图书甚至到了每本3000 多元人民币,这使得医学类外文文献采访工作变得更为复杂。在有限的经费情况下,如何科学选择专业性强的外文文献,是当前采访馆员急需研究的问题。
3) 外文出版物的不确定性。国外出版政策和国内不同,国外出版社变动因素较多,不确定性大,即使是确认的订单在进口时也会因政治、出版社变动等因素而无法到馆。这些都与中文图书采访有很大的不同,例如,出版社预出版的图书书目会因当年出版社的因素而停止出版,进而影响采访人员更改订单,重新选书。
4) 外文出版物的出版周期不稳定。中文图书到馆周期一般1~2 个月,而外文图书一般4~6 个月,且在整个周期中经常出现许多不确定因素,导致图书缺货,或无法到货,极大地影响了外文文献资源建设的效率,同时也难以满足读者获取最新文献资源的迫切需求[3]。
据合作书商对学术图书出版的统计数据显示,外文图书的价格和种类都在逐年递增,2016年学术图书出版82000 种左右,到2018年达到87000 种左右,而外文图书价格年均递增幅度为3~5 美元。通常情况下,每家出版社的电子图书和纸质图书的价格是不一样的,纸质出版物配套的电子出版物采取分开买还是配套买方式,折扣也不同,且无定价规律可循。总体来说,外文电子出版物和纸质出版物的购买折扣与购买量、购买单位性质、购买单位教师数量等因素有关。
作为专业类院校,专业学科外文图书和外文文献是保障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建设的有效方式之一。目前,国外医学学科出版社主要有Springer,Elsevier, Wolters Kluwer, Medical Lippincott,Williams&Wilkin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Oxford university press 等。目前成都医学院外文文献采访主要采用书目勾选、院系教师荐选、书商提供书目、出版社提供书目等方式仅限;受经费限制,成都医学院图书馆有限的外文文献采购经费全部用于采购医学类专业图书,但采访效果不甚理想,读者利用率不高。
在我国,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学家张时新最早提出信息生态学的概念,他认为信息生态学融合了信息科学和生态学两门学科,既兼顾了信息科学高科技与信息理论的优势,又发展了生态学的传统理论[4]。我国关于图书馆信息生态的研究萌芽于21 世纪初,王云梅认为图书馆就是一个典型的信息生态系统,它是汇集图书、杂志、磁带、磁盘、光盘和图书馆员的一个场所,人与信息在图书馆价值的指导下实现完美结合[5]。此后,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各高校信息学院的专家学者开始将图书馆工作与信息生态论相结合开展研究。严一梅从信息生态位的视角出发,揭示图书馆生态位制约等导致的资源建设困境的原因,阐述各生态因子相互依存的本质关系[6]。郑州大学付立宏与李美洁认为现有图书馆信息生态研究主要涉及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图书馆信息生态位、图书馆信息生态链、图书馆信息生态平衡等方面[7]。从上述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将信息生态链理论应用到外文文献采访中是适当的并具有可行性的。
笔者将外文文献采访作为信息生态链,外文文献书目信息作为信息流,采访馆员与书商、教师、读者作为信息对象,而采访经费、国际贸易因素、出版商自身因素、网络信息环境、海关因素、国内外政策因素等作为信息生态环境。在外文图书采访信息生态链中,信息对象、信息流、信息环境缺一不可,采访馆员处于核心地位,起到信息沟通、信息传送、信息反馈、信息供应、调节优化信息生态链的作用,见图1。
图1 信息生态论视角下的外文文献采访信息生态链
以外文文献采访馆员为信息中心,馆员分别从书商、出版社、读者、同类院校图书馆、网站、外部信息环境等渠道收集整理外文书目。在采访过程中,馆员主动与院系建立“一对一”采访连接,定期对院系专人进行采访信息供应和回访。馆员将收集到的书目信息过滤比对后,发给供应商,供应商与出版社沟通后返回采访数据信息确认订单。图书到馆后外文采访馆员与院系专人进行图书反馈,推送阅读推广活动相关宣传,从而达到提高图书利用率和教师满意度的目的。
在提高采访效率的同时,采访馆员需要注意收集国内影印版医学图书的目录信息,将此项工作作为外文资源的有效补充,尤其是一些外文文献采访经费有限的小型院校。另外,采访馆员应与美国亚洲基金会(简称“亚基会”) 赠书中心保持长期联系,及时获得最新的国外赠书信息。美国亚洲基金会赠书中心是美国较大的国际赠书组织之一,赠书全部为新书,且赠书手续费较低。美国亚洲基金会赠书协议规定,受赠方必须为高校师生,且西部地区优先,至今为止,成都医学院图书馆通过美国亚洲基金会赠书中心获得的赠书达到几千册,其中护理学科的赠书曾作为双语教材在教学中使用。
成都医学院图书馆从信息生态链角度出发开展立体采访工作近3年来,不断改进服务措施,采取“主动服务,积极沟通,多层收集,高效采选”的原则,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注重结合学校发展趋势,优先采访学科急需的、专业密切度高的图书,注重建设学科图书馆,如临床医学院学科图书馆,受到院系老师的好评。
作为学科性强的专业院校,图书馆在外文图书采访中需要注重知识更新,提高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由于医学类外文图书价格高,部分图书可采取馆际互借方式满足读者需求。
为更好满足读者多层次、多样化的阅读需求,高校图书馆应从5 个方面加快创新。
1) 重视馆藏发展政策的制定和修订。图书馆应重视馆藏发展政策的制定,根据馆藏发展政策制定合适的学科文献配比,结合自身经费情况和学校发展政策,逐步构建有学科特色的外文馆藏文献。
2) 书目来源和推广方式的多样化。在外文书目的来源上采取信息链连接方式,以信息链多终端为对象,多渠道收集整理,除了原有书商提供的书目外,增加从其他信息链终端寻找书目的渠道,如出版社、网络新闻、网站、医学类其他高校图书馆、学科专家、海归教师。开展现场院系专业选书、医院医生现场选书、网络选书等多种选书方式。在图书到馆信息反馈上,院系应派专人负责点对点联系,通过QQ 群开展活动宣传和到馆新书推荐,并主动帮助需要者借阅。
3) 重视对国际赠书的管理。采访馆员要关注赠书网站的通知和书目信息收集。中国国际赠书网站由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公司国际赠书中心主办,是专门为美国亚洲基金会、美国亚洲之桥等国际赠书项目开发的一个网上采选与服务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准确查询和收集各类外文图书的赠书信息,为高校师生、科研人员提供了一种便捷的、网上挑选所需外文图书的服务,也方便读者了解国外捐赠机构所捐赠的图书和服务,扩大了国际赠书的受益面和影响力,让更多需要原版图书的读者能够以简便快捷的方式获取赠书。
成都医学院图书馆在赠书管理过程中发现有部分种类的外文图书复本量较大,达到30 余册,经与成都医学院护理学院教师商议,选择其作为学生配套辅导教材使用,受到学生的欢迎。成都医学院图书馆还不定期推出“亚基会赠书专栏”,推送主题外文书展,以提高外文图书利用率,为教学科研服务。
4) 培养稳定、专业的采访馆员。外文图书采访工作具有连续性的特点,专业的外文图书采访馆员需要不断增强自身采与访的能力。一名复合型馆员除具有一定医学英语水平外,如何科学收集出版社书目信息、如何与院系教师顺畅沟通、如何制定阅读推广活动方案、如何与供应商协调、如何做到合理“采”与科学“访”的配合等诸多事宜,都在考验着采访馆员的专业素养能力。因此,在图书馆员人才紧张时期,培养稳定、专业的采访馆员人才队伍不容小觑。
5) 建立多元复合化的智慧服务平台。在智能化电子产品和平台兴起后,图书馆应建立智慧型书目推广和荐书服务平台。受经费制约,在文献资源建设中,外文纸质资源的不足可以用电子资源作为有效补充。目前,外文医学类电子资源主要以期刊文摘类数据库为主,主流的医学类电子资源包括Pubmed,Web of science 平台,ACS,EBSCO,Wiley Online Library,Science Online, 美国《科学》周刊,Springer Link 等。据成都医学院图书馆采访馆员2019年对本校教师的调查回访了解到,读者最需要能下载全文和手术视频的外文数据库,因此,图书馆开展了全文下载专项服务,对于不能下载全文的,可由信息服务部的馆员采用馆际互借的方式获得全文。
综上所述,图书馆在外文文献资源建设中应结合按需印刷、纸电融合、5G 新阅读等趋势,不断探索、创新更加全面的、智能化的读者服务方案,确保图书采访这条信息生态链始终处于健康、正螺旋上升状态,推动图书馆建设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