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方治疗岭南地区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

2020-07-23 04:07卿璐芝高修安高志云杜淑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13期
关键词:气滞岭南血瘀

卿璐芝 高修安 高志云 杜淑娟

妇女在行经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周期性下腹疼痛,或痛引腰骶,伴有恶心呕吐、腰酸及其他不适,甚者可致晕厥者,称为“痛经”[1]。其中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属原发性痛经,作者在岭南地区工作,发现岭南地区原发性痛经患者的证型与常见的证型不同,岭南地理位置在温湿之地,气候较为炎热,空气长年比较潮湿,人长久居住于此,湿气外束肌表,内困脾胃,加上饮食习惯也偏于生冷和凉润[2],在这众多因素的影响下岭南人主要的特点为:阳气不足、上热下寒、阴湿偏盛,因此,岭南地区的女性痛经伴有寒湿、阳气偏弱又兼夹有湿热等区域性特点,类似于痛经“寒凝血瘀”、“气滞血瘀”、“湿热蕴结”的结合型。针对这种痛经的特点,本研究对30例岭南地区女性原发性痛经患者采用痛经方展开治疗,观察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本院中医科门诊收治的3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选用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诊断标准: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谢幸主编《妇产科学》(第9版)[3]有关痛经的论述:在月经前后或来潮时出现下腹疼痛、坠胀,腰酸或其他不适。证候诊断标准:参照罗颂平《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1]中关于痛经气滞血瘀型、寒凝血瘀、湿热蕴结的症状描述及临床经验,以下症状群中各符合一条即可:①气滞:小腹胀痛拒按,胸胁、乳房胀痛;②血瘀:经色紫黯有块,舌紫黯或有瘀点;③寒凝:小腹冷痛,畏寒肢冷;④湿热:口干口苦,平素带下量多、黄稠臭秽,小便黄赤,苔黄腻。纳入标准:患者出现周期性的下腹疼痛,符合原发性痛经临床诊断标准及证候诊断标准;年龄16~45岁;无宫腔操作史;居住在广东地区的时间>3年。排除标准:继发性痛经者;合并肿瘤、心肺功能不全、精神疾病等可能干扰观察结果者;治疗周期内有可能妊娠者。

1.2 方法 自拟痛经方为广东省名中医高修安在岭南地区行医20余年的经验方:黄连6 g、吴茱萸3 g、姜半夏12 g、竹茹15 g、枳壳12 g、乌药10 g、川芎6 g、五灵脂15 g、炒蒲黄10 g、延胡索12 g、小茴香10 g、川楝子10 g、石见穿30 g、知母12 g、茵陈30 g、土茯苓30 g。采用本院中药房同一厂家同一批次的中药饮片(广州致信中药饮片有限公司),于经前1周确定无可能妊娠后使用,服用7 d,在下次经前1周再服用7 d,为2个疗程。煎煮方法:药物提前浸泡30 min,用武火煮开后,用文火煎煮半小时,煎取药液150 m1,加沸水再煎取药液150 m1。将2次药液混合,分早、晚2次服用,温服。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疗效判定标准根据国家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疼痛消失,连续3个月经周期未见复发;好转:疼痛减轻或消失,但不能维持3个月以上;无效:疼痛未见改善。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②记录患者治疗前后NPRS评分、疼痛持续时间。运用NPRS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总分10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的疼痛程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效果观察 治疗后,30例患者中效果显著10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3.3%。

2.2 治疗前后患者疼痛评分比较 治疗后,NPRS评分(3.22±0.93)分明显低于治疗前的(7.31±1.68)分,疼痛程度持续时间(5.32±2.35)h短于治疗前的(12.81±4.92)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患者疼痛评分比较 ()

表1 治疗前后患者疼痛评分比较 ()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

3 讨论

原发性痛经最早在经前出现,常以经期第一天疼痛比较剧烈,持续2~3 d后会持续出现缓解,疼痛性质表现为痉挛性,疼痛常在下腹部耻骨上,可向腰骶部放射,有的患者痛大腿内侧,常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严重者面色苍白、出冷汗甚至晕厥,妇科检查无异常情况[4]。中医认为痛经主要病机为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经期及经期前后处于异常生理状态,痛经会伴随月经周期发生[5],岭南地区素有湿热,蕴于体内,稽留于冲任、胞宫,与血搏结,以致气血壅塞不畅;平素感受寒邪,或因天气湿热过食寒凉生冷,损伤阳气,寒客冲任、胞宫,在气血壅滞的基础上进一步合并气血凝滞;加之女性多思虑,肝气不疏,不能调畅气血,经行之际,气血下注冲任,胞脉气血更加壅滞不通,如同形成“死结”,“不通则痛”,故使痛经。

中医上认为经水从诸肾出,也就是月经疾病与肾功能具有较高的关联,与气血、子宫也有关系。中医认为出现痛经的原因无外乎两种,其一为虚证,不荣则痛,将痛经归结于气血虚弱和肝肾亏损,治疗主要一调补为主,治疗从补气养血与滋补肝肾有关。其二为实证,也就是不通则痛,主要是因为气血运行不畅通所导致,治疗主要以祛淤止痛为主[6,7]。患者的症状不同,治疗所用的药物也不同。女性在经期出现小腹胀痛、乳头微痛、心烦易怒、经量较少或月经不畅,应为患者服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药物来治疗。若女性在经期小腹疼痛为绵绵之痛,月经量较少、色淡质薄、精神倦怠、面色蜡黄、食欲不佳等症状,服用的中药物应以益气补血为主。月经期间或是月经结束后小腹发冷发痛,月经色淡量少,伴有腰酸腿软、手足发冷、小便清长,应服用温经散寒的药物[6,8]。

本研究采用的痛经方是根据岭南地区原发性痛经患者常见“寒凝血瘀”、“气滞血瘀”、“湿热蕴结”三种基础证型夹杂的特点配伍而成:黄连泻火解毒,清热燥湿,姜半夏化痰降逆止呕,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枳壳行气宽中、行痰消痞,合而为黄连温胆汤减味,以清湿热痰滞;吴茱萸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恰合痛经患者有经行腹冷痛、常伴恶心、腹泻等症,其与黄连合用为左金丸,具有泻肝火,行湿,开痞结之功效;温胆汤清湿热的作用部位偏里及中焦,而茵陈、土茯苓偏表及上、下焦,合用则可清一身之湿热;延胡索行气活血止痛,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合川芎以行气活血通经止痛,有较好的止痛功效,延胡索合川楝子为金铃子散,为行气止痛治疗痛经的常用方;炒蒲黄、五灵脂为治疗气滞血瘀痛经的常用对药,合乌药以增强顺气止痛的功效;乌药、延胡索、枳壳、五灵脂、川芎为膈下逐瘀汤的组成部分,有行气活血逐瘀,破癥消结之功效;合小茴香则有少腹逐瘀汤之意,以散寒止痛;石见穿可清热解毒,活血镇痛,为治疗痛经的经验用药;知母有清热除烦,滋阴润燥,可实热、虚热两清,有调和诸药,防止过寒伤阳、破血化瘀损伤正气的功效。本方融黄连温胆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左金丸、金铃子散为一方,加茵陈、土茯苓、石见穿以增强祛湿之效,知母调和药性,共奏祛湿清热、行气散寒、化瘀止痛的功效。从临床来看,该病有寒、热、虚、实之分,从总体上来说导致通经的主要原因是经血瘀滞、肿任不畅,治疗主要以通为主。本研究自拟的痛经方是由多种中药材混合熬制而成,具有活血化瘀、温经通脉、行气止痛之品进行匹配,去除淤血、生出新血,可以打通经脉,缓解女性的疼痛。现代医学上认为女性出现痛经主要是因为月经期间子宫内膜合成与释放前期前列腺素的增加有关。在这些活血化瘀药物的作用下可以起到解痉作用,增加血流的灌流量,对微循环加以改善。只有确保女性的气血在温煦合畅的条件下促使月经周期的规律性,血海满盈后,通过阳气的推动而泻,促使寒淤血得散,气血通达,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本研究对观察组患者采用本自拟方治疗后,患者的疼痛得到明显的缓解,疼痛持续时间也得以降低,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是治疗岭南地区女性痛经的有效药方剂,具有较高的实践与应用价值。在这一药方的作用下,可以温经通脉,去除女性身体中的寒气,从根本上起到治疗痛经的作用。

综上所述,痛经方在临床治疗原发性痛经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经临床实验观察,岭南原发性痛经患者服用痛经方后,患者的疼痛时间和程度都得到了较好的缓解,总有效率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气滞岭南血瘀
忆岭南
自拟脾胃安方治疗脾虚气滞型餐后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气滞胃痛颗粒联合叶酸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加味乌药汤合失笑散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话说血瘀证
岭南建筑的前世今生
雨岭南
观舌头辨血瘀程度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