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玲,刘姝邑,董占飞,王 健,熊正龙,张 帆,宗 平,赵艳萍,王新华*
(1.新疆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核医学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1;2.新疆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CT室,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1)
在由恶性肿瘤引发的死亡病例中,肺癌的占比已经超出20%[1]。肺癌的危害性及高发病率特征,对肺癌管理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肺癌分期的判断是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前提。CT技术作为肺癌分期评估中常用的影像学技术。在临床诊断中,可经诊断性CT、18F-FDG PET/CT等技术,确定肺癌患者的分期类型。因此,对比18F-FDG PET/CT、诊断性CT在肺癌分期评价中的运用具有现实意义。
选择我院于2018年7月~2019年6月收治的5 8 例周围型肺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肺癌。其中,男3 5 例,女23例;年龄(49.1±14.0)岁。
给予所有肺癌患者18F-FDG PET/CT诊断及诊断性CT检查:(1)18F-FDG PET/CT诊断。受检者检查前常规禁食4 h。诊断设备选用Philips Ingenuity TF PET/CT系统。给予患者口服适量泛影葡胺。要求肺癌患者于避光、安静环境中停留10 min后,经肘静脉给予肺癌患者注射0.15~0.18 mCi/kg18F-FDG。要求肺癌患者静卧50~60 min,确认患者已排尿后,行影像学扫描检查。自肺癌患者的颅顶处开始,扫描至大腿中段为止。于螺旋CT扫描期间,按照512×5512矩阵、120 KVP电压、110 mA电流及29.46 cm/s床速等参数条件下,采集肺癌患者的病灶图像。采用衰减矫正处理、迭代法重建后,获得清晰图像,将其上传至工作站内,经重建、图像对位融合技术,获取肺癌患者的清晰病灶检查结果。(2)诊断性CT检查。肺癌患者取平卧位,经常规CT平扫检查后,开展增强扫描:于肺癌患者肘静脉,按2.5~3.0 ml/s流速,给予患者注射100 mL造影剂。CT扫描仪参数设置:电流:180~260 mA,电压:120~140 kV,层间隔及层厚参数均为5 mm。以1.25 mm无间隔开展回顾性图像重建。
以SPSS 23.0软件统计。P<0.05:差异显著。
诊断性C T 诊断周围型肺腺癌T 分期准确性58.62%、N分期准确性53.45%及M分期准确性50.00%,均低于PET/CT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肺癌分期诊断的准确性[n(%)]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目前,全球每年肺癌新发病例已经达到66万例[2]。肺癌发病率的升高对这类恶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结合既往肺癌管理经验可知,早期诊断是改善肺癌预后的关键所在。而肺癌分期作为判断肺癌病理进展、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依据,其可为恶性肿瘤管理及预后改善提供良好的支持。因此,分析肺癌分期的诊断方法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常规CT检查主要通过平扫、增强扫描技术,确定肺癌患者的病灶特征,并以此为依据,判定其分期类型。在临床诊断中,部分肺癌患者的病理变化缺乏典型性,加之这一技术无法反应肺癌患者病变的生物学特征,导致其诊断肺癌分期的准确性水平受到一定影响。
18F-FDG PET/CT诊断属于一种新型影像学技术,其可借助18F-FDG这种造影剂的优势,清晰确定原发肿瘤对胸膜的浸润状况,而胸膜浸润作为T分期鉴别的重要依据,其有助于保障PET/CT诊断肺癌分期结果的准确性。此外,这种CT技术还可确定肺癌患者是否伴有肝脏、骨等远处转移,为肺癌M分期的判定提供准确支持。本研究证实:肺癌分期评估中,18F-FDG PET/CT诊断T分期、N分期及M分期的准确性水平分别为89.66%、91.38%以及86.21%,均高于诊断性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这种诊断方法的无创性优势,也有助于其在肺癌分期评估中的推广。
综上所述,宜于肺癌分期评估中,推行18F-FDG PET/CT诊断,以确保肺癌患者分期结果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