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扬
(吉化集团公司总医院,吉林 吉林 132000)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是常见的急腹症,初期患者的临床症状常表现为腹部疼痛,症状不典型,这容易被患者所忽视,让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期,而一旦腹痛加重,此时诊断患者疾病常处在严重的阶段,致残率及致死率非常高,因此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诊断疾病非常重要[1]。针对疾病的诊断,常规是采取X先检查的方式,但该方式难以有效确定穿孔部位,这对疾病治疗不利。近年来,本院在对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诊断上,采取腹部CT诊断的方式,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选 取2 0 1 8 年2 月~2 0 1 9 年5 月 本 院 收 治 的5 2 例为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2]。(2)患者均造影剂注射禁忌。(3)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且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消化系统感染及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2)存在认知及感知觉功能障碍的患者。选取患者的一般资料如下:男30例,女22例;年龄24~62岁,平均(45.2±2.4)岁;穿孔时间2~56 h,平均(25.2±2.6)h。
对患者均采取X线、腹部CT诊断。
X线诊断:为患者插入胃管,将胃内容物抽出后将300~400 mL的氧气注入到胃管中,让患者床上转动10次,之后取左侧卧位,保持10min后进行摄片,若胃十二指肠中的气体自穿孔部位排出至胃肠道外部并形成膈下游离气体可确诊。
腹部CT诊断:采用飞利浦64排螺旋CT,CT扫描参数为管电流200~500 mA,管电压125 kV,螺距0.981:1,准直器宽64 mm×0.625 mm,扫描矩阵512×512,扫描层厚及层距均为5 mm。CT扫描是主要取仰卧位检查,先平扫后增强扫描,平扫的扫描范围自膈顶到耻骨联合下缘,通过平扫掌握为十二指肠的基本情况。增强扫描上,主要是使用高压注射器经肘正中静脉注入70 mL的对比剂碘海醇,对比剂的注射速率为3.0 ml/s,注射对比剂后监测阈值若为100HU,在延迟10 s后开始进行增强扫描,门静脉、动脉期扫描在30 s后进行。扫描获取的影像输入到后处理工作站中,对图像进行冠状位及矢状位图像重建,若无法清晰显示病变需重建斜冠/矢状位图像,同时适当的对窗宽及窗位进行调节,以让增强的小游离气泡及消化道粘膜线可清晰的显现。
以手术病理确诊穿孔类型为金标准,对比不同的影像方法诊断疾病的价值。
使用SPSS 20.0软件做统计学结果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对穿孔疾病的诊断上,行X线确诊40例,漏诊7例,误诊5例,诊断的准确率为76.92%;腹部CT诊断确诊40例,漏诊1例,误诊1例,诊断准确率为96.15%。两种诊断方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X线、腹部CT的诊断价值比较(n,%)
胃十二直肠溃疡急性穿孔是临床中常见的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表现通常为恶心呕吐、腹痛及反跳痛等,且疾病发病较急且病情进展快,若不能及时的诊治会延误患者的治疗时机,严重甚至还可导致患者死亡。
临床中针对胃十二直肠溃疡急性穿孔的诊断,通常是采取X线检查的方式,该方式诊断的依据主要是借助X线观察膈下可见游离气体,根据气体游离特点判断疾病。但是X线检查的方式却存在很大的缺陷,主要是游离气体容易同肠道内部本身存在的气体发生重叠,且腹腔、腹膜中还存在气体渗出,这样会影响诊断的准确率[3]。相比之下,采取腹部CT诊断的方式具有更高的价值,主要是腹部CT可以通过气腹窗,观察游离气体、腹腔内积液情况,临床诊断中借助CT较高的分辨率以清晰的获取患者消化道穿孔情况,并且还可以高度检出腹部游离气体,并将肠道气体影响排除,这样大大提高对胃十二直肠溃疡急性穿孔的检出率,进而为医师的治疗提供有利参考。本研究结果显示,在诊断结果上,应用腹部CT诊断的准确率显著高于X线,该结果表明使用腹部CT在对胃十二直肠溃疡急性穿孔的诊断上价值显著。
综上所述,在胃十二直肠溃疡急性穿孔的诊断中,相较于使用常规的X线检查方式,采取腹部CT检查可以获得较高的诊断价值,腹部CT影像清晰且可锁定病灶部位,这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有利参考,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