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建伟
(内蒙古赤峰市桥北骨科医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当前临床上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的发病率极高,主要是因为意外事故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目前治疗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主要是以手术为主,过去传统的手术治疗效果甚微,而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进步,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因其见效快、安全性高而备受关注,本次研究将纳入本院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样本来研究,旨在探究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对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纳入研究的样本均来自本院2017年8月-2019年8月收集的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120例,为更好地深入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将此次研究的数据按照随机表法进行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中,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24~73岁,平均(48.3±2.4)岁,观察组患者中,其中男3 5 例,女2 5 例,年龄25~78岁,平均(49.2±3.4)岁。所有患者均经过检查确诊为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同意本次手术治疗且签署了手术同意书,排除其它严重疾病患者,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现差异值极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
对照组,采用传统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方法如下:给予患者硬膜外麻醉,清理患者创面伤口坏死组织,并对患者伤口进行消毒,对患者的骨折位置明确定位后,层层切开其皮肤组织,使得患者骨折断端的得到充分暴露,然后对患者进行复位,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合的钢板,利用螺钉进行固定。
观察组,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方法如下:给予患者硬膜外麻醉,对开放性骨折患者进行创面伤口坏死组织清理,并对患者伤口进行消毒,闭合性骨折,可先在患者的骨折处做10 cm切口,使得患者骨折断端的得到充分暴露,随后在患者的骨折断端髓腔插入导针,实施扩髓处理,通过利用导针来进行固定。胫骨骨折,在进行创面消毒后,在患者的骨折部位外侧做3 cm切口,利用骨钩进行复位,并在骸骨下端沿至骸韧带的中部位置做4 cm切口,进行分离和垫上脂肪垫,利用导针进行扩髓,之后将髓内钉钉入骨髓腔,利用锁钉进行相应固定,完成这一步骤后,进行冲洗缝合。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疗效判定:①显效:患者下肢局部无压痛情况,无纵向叩击痛,并且下肢能够续步行4分钟以上,通过CT检查患者的骨折线出现模糊。②有效:患者下肢局部出现轻微疼痛情况,轻微纵向叩击痛,并且下肢能够续步行2分钟以上,通过CT检查患者的骨折线较为清晰。③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
本次研究的治疗后的临床数据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 24.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如果两组患者的差异P<0.05,则表明符合统计学意义。
通过表中的数据发现,明显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数据差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n,%)
传统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治疗,不在中心线固定,在患者负重期间容易发生位移,并且还需骨膜剥离,不利于患者的愈合。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在中心性固定,符合力学特性,能够有效避免骨折的移位适应症广,手术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患者的功能恢复快。从本次的结果显示,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的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应用在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治疗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骨折愈合速度,提高临床效果,值得推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