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银川考察。在贺兰山下,他分别考察了乡村生态观光园、葡萄种植园。在巍巍贺兰山的护佑和滔滔黄河水的滋润下,稻香鱼跃、美酒芬芳,塞上江南、名不虚传。
6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银川考察调研时来到贺兰县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了解这里现代农业与休闲旅游业融合发展情况。
习近平说,天下黄河富宁夏,黄河长期以来润泽着这里的百姓。要调整种植结构,保护好这里的水资源,积极发展节水型农业,不要搞大水漫灌。要根据节水的要求,以水定产,力求少而精,提高附加值。
近年来,我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快速发展,在促进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和渔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地处西北的宁夏贺兰县,不仅种起了水稻,而且种出了新花样,去年还吸引了全国稻渔综合种养行业来这里现场观摩。
所谓“稻渔综合种养”,就是在稻田养鱼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水稻、鱼、鸭、螃蟹、田螺等和谐共生,实现立体种养、一田多用。
稻渔空间负责人赵建文说,他们从最开始种有机水稻,逐渐发展稻渔立体种养,如今形成了休闲观光农业。游客在这里可以体验农耕、垂钓等,还可以通过信息平台追溯有机水稻、有机瓜果等产品质量。目前,园区每年产出大米260万公斤,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带动周边农民80余人就业。
在稻渔空间,田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田。最近在陕西、山西考察时,习近平两次强调,要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总书记多次指出,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要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
在宁夏,空间也不是简单的空间。2016年4月,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23次会议,批准宁夏开展空间规划试点,要求加强组织领导、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宁夏成为继海南之后第二个省级空间规划试点省区。
总书记在贺兰山下看的稻渔空间,是山水林田湖草的“交响”,也给宁夏发展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螺蛳壳里做道场”,宁夏虽小,大有可为。
惟妙惟肖的稻田画、别具风格的观光栈桥、休闲垂钓的池塘以及淳朴自然的农家乐大院……这些元素正成为四十里店村的代名词。
微风拂面带来阵阵稻香,多彩稻田组成的巨大稻田画尽收眼底,水田里鱼虾悠闲地游着……宁夏稻渔空间诠释出“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优美内涵。
2012年起,一些从事水稻生产的宁夏公司着手水稻立体生态种养示范区,希望将水稻产业做强做优,例如学习先进理念和技术,推动农田基础建设,提高机械化使用率等。
在这个过程中,“稻渔共生”推广开来——通过综合种养模式,使水稻、鱼、鸭、螃蟹、田螺、泥鳅等和谐共生,鱼、鸭、蟹、泥鳅每天在稻田里不停地游动,既松动了禾苗下方的泥土,帮助禾苗生长,也给禾苗生长提供了肥料,实现了一田多用的农田新景观。
既能种植,也能养殖。稻鱼综合种养能够稳定粮食生产,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稻田撂荒闲置的“非农化”等问题,大大调动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促进粮食稳产。
在这里,农业生产、科学管理、农艺展示、农产品加工等项目实现有机融合。通过实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服务”的生产经营模式,走产业化经营道路,构筑包括水稻种植、加工生产、电子商务等环节在内的全产业链条,让农业生产插上绿色高效的翅膀。
稻渔空间模式的创新不仅丰富了农业生产模式,还与美食餐饮、特色民宿、渔事体验、休闲垂钓和科普教育等旅游业态充分融合,把“农业+旅游”搞得红红火火。
从种植、养殖、生产、流通、电商,到休闲农业、旅游、娱乐等等,绿色元素贯穿在稻渔空间的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模式中。
“稻鱼”共养可以减少废水废物的排放和病虫草害的发生。稻田中蟹类活动和摄食可有效减少杂草的滋生,并且为水稻生长提供天然养料,节省人力并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根据研究表明,稻田中鱼虾能大量摄食稻田中蚊子幼虫和钉螺等,可以有效减少疟疾和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的发生,构建健康安全的生态环境。
不仅如此,稻渔空间的发展还有利于农村防洪蓄水、抗旱保收,体现出这一综合种养模式的多功能性,这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支撑。作为生态循环养殖模式,符合生态环境政策对农业发展的要求。
在推动旅游业发展时,稻渔空间注重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稻田低碳高效循环流水健康养殖技术观赏区”等等,让游客在旅游娱乐的同时感受绿色文明的重要性。
放眼全国,稻渔空间已经在多地推广,并且在各地因地制宜,区域特色明显。生产模式上,逐步形成稻—蟹、稻—虾、稻—鱼、稻—贝等二十余种典型模式。分布地区不同,相应水稻种植、水产品养殖、田间工程技术等也各有特色。稻渔空间的绿色附加值正在华夏大地铺展开来。
(信息来源:综合央视网、人民网、新华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