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印菊
(吉林省白山市通化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吉林 白山 134300)
肿瘤患者因癌细胞的扩散对其机体造成各种影响,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而在临床上对于肿瘤患者大多都采取手术根治加放化疗的方式进行治疗。但放化疗所使用药物对患者的血管存在较大的刺激,而PICC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可以有效避免该刺激,但同时也会使患者产生各种各样的不良反应[1],因此在PICC治疗中结合相应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对肿瘤化疗患者应用PICC置管术治疗并对应用过程中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7年5月~2018年12月间到我院就诊的60例肿瘤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60例患者分为优质组和常规组,每组各30例。本研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且60例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皮肤不完整、无法插管以及自身感染患者。其中优质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5~72岁,平均(53.26±4.21)岁。常规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34~73岁,平均(53.45±4.33)岁。经年龄、性别以及血管类型等基本资料比较,优质组和常规组患者无较大差异(P>0.05)。
PICC方法: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流程佩戴口罩及圆顶帽,进行双手消毒处理,对患者皮肤进行铺巾及消毒。于患者需置管的静脉血管处上方进行直刺,有回血现象表明穿刺针成功进入患者血管。而后操作人员拔出针芯,另一只手固定好针前端以及针尾部并置入导管。
护理方法: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包括直到患者术肢进行握拳运动,对患者穿刺点进行绷带加压包扎,每隔24 h进行一次换药,除此之外,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进行日常健康知识宣讲。优质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主要包括:①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关PICC的健康知识宣讲,置管前,告知患者置管目的和原因,并向其讲解置管的步骤及流程,消除患者因陌生感所带来的紧张、恐慌等负面情绪,帮助其建立抵抗疾病的信心;置管后,嘱咐患者避免对穿刺部位形成压迫,指导患者进行旋转、握拳等简单的肢体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并减少静脉炎等不良反应的出现;②护理人员要减少患者置管侧上肢的肘部关节出现支撑的情况,护理人员应在每日协助患者进行背部起床。③治疗期间,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导管进行密切观察,防止其出现移位或脱落等现象,在对患者更换敷贴过程中,要将其外露圆盘充分固定在敷贴内,防止PICC带出现象发生。
比较优质组和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本研究中60例肿瘤化疗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指标均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且均以n(%)表示,给予x2检验,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如表1所示,优质组出现静脉炎、导管移位或脱出以及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各1人,发生率为10%,常规组则出现3、4、3人,发生率为33.33%明显高于优质组,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意义(P均<0.05)。
表1 优质组和常规组不良反应情况的比较[n(%)]
相关研究表明[2],在PICC过程中结合优质护理对患者进行干预,不仅能够延长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使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得到下降,还能够明显使患者的疼痛感得到缓解,护理效果优越。而本研究结果显示,优质组出现静脉炎、导管移位或脱出以及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各1人,发生率为10%,常规组则出现3、4、3人,发生率为33.33%明显高于优质组,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意义(P均<0.05)。
综上所述,对肿瘤化疗患者应用优质护理进行干预,可以有效减少皮肤过敏、静脉炎等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