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成敏
(聊城市阳谷县人民医院麻醉科,山东 聊城 252300)
颅脑损伤属于临床神经外科较为常见的一种外伤类型,指的是暴力直接或者是间接作用于头部所引起的脑组织身上,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与其他损伤合并存在[1],而颅脑外伤可以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与脑损伤,三者可以合并存在[2]。重型颅脑损伤指的是颅脑外伤比较严重的一个状态,常运用格拉斯哥评分进行评价[3],将患者睁眼、言语和运动做一个评分,累计评分最高分为15分,分数越低表示患者的颅脑损伤约为严重,一般重型颅脑损伤的评分在3~8分,且其昏迷时间在6 h以上,甚至部分患者可能在清醒喉出现再次昏迷[4]。在我国建筑业和交通运输行业高速发展的就今天,重型颅脑外伤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躁动或者是脑损伤,从而影响治疗,应该为患者提供镇静麻醉治疗,以保证其可以更好的配合治疗,因此,就应该分析更好的躁动镇静药物[5]。本次实验研究的对象为我院在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52例,分析了右美托咪定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躁动镇静效果和麻醉中脑保护作用的影响,相关内容现分析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次实验研究的对象为我院在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52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人数相等的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有患者26例。实验组中男患者15例,女患者11例,患者年龄在18~62岁,平均年龄为(38.7±4.3)岁,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在2~8 h,平均时间为(5.64±0.33)h;参照组中男患者16例,女患者10例,患者年龄在18~61岁,平均年龄为(38.5±4.2)岁,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在1~8 h,平均时间为(5.49±0.38)h。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可知,实验组患者与参照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纳入标准[6]:其受伤原因均为直接暴力;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躁动、焦虑,有四肢乱动、大声喊叫以及拔输液管、导管等行为;受伤后入院时间在6 h以内;无凝血功能障碍且手术指征明确;入院后3个月内并未使用过镇痛或者是镇静类药物。排除标准[7]:合并神经系统疾病;存在心、肝、肾、脑等基础疾病;存在休克、呼吸衰竭等表现;伴随精神类药物使用史和局部药物过敏史;因为尿潴留、继发性颅内出血以及呼吸道不畅等引起的躁动;妊娠或、哺乳期以及年龄在18岁以下,65岁以上的患者。
1.2 方法:本次实验研究中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及时建立静脉通路,并接通心电监护仪,对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心电图等进行常规监测,同时,给予患者止血、抗生素和脱水等对症药物治疗,先对患者进行心理、肢体安抚,如果患者躁动情况和焦虑程度严重,经过安抚后并没有缓解则进行镇静治疗,具体药物的选择和镇静的方法如下:
1.2.1 实验组患者的麻醉镇静药物为右美托咪定,其初次药物剂量为1.0 μg/kg,使用方法为静脉注射,并在10 min内完成注射,之后以0.2~0.7 μg/(kg·d)的速度进行持续的静脉注射,并以将患者MAAS评分维持在2~4分为最佳维持剂量,由临床经验丰富的神经重症监护室医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病情变化进行用药剂量的随时调整[8],每隔1 h唤醒患者1次,对其进行神经系统病情评估。
1.2.2 参照组患者的麻醉镇静药物为丙泊酚,其初次药物剂量为1.0 mg/kg,使用方法为静脉注射,并在10 min内完成注射,之后以0.3~4.8 mg/(kg·d)的速度进行持续的静脉注射[9],并以将患者MAAS评分维持在2~4分为最佳维持剂量,由临床经验丰富的神经重症监护室医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病情变化进行用药剂量的随时调整,每隔1 h唤醒患者1次,对其进行神经系统病情评估。
1.3 观察指标:本次实验研究中两组患者观察指标分别为用药前后平均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指标以及血浆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纯化酶、CERO2、Da-jvO2、SjvO2等脑保护指标和用药后10 min、30 min、60 min MAAS评分、入睡时间、自然清醒时间等躁动镇静指标。
躁动镇静效果的评价通过MAAS评分进行,MAAS评分(肌肉活动评分法)[10]标准:在恶性刺激时无运动、无反应为0分;仅仅对恶性刺激存在反应为1分;触摸或者是叫名字时均有反应为2分;可以安静配合为3分;烦躁但是能够配合为4分;躁动为5分;危险动作为6分,评分在5~6分为镇静无效;评分在2~4分为镇静满意;评分在0~1分为镇静过度。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实现本次实验研究中所有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相关数据的表示方法为为均数标准差(±s),检验方法为独立样本t,将P<0.05作为实验数据结果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1 实验组与参照组各有患者26例,实验组患者用药后平均血压、心率、呼吸和血氧饱和度等均与参照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与参照组患者用药前平均血压、心率、呼吸和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2.2 实验组与参照组各有患者26例,用药后实验组患者血浆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纯化酶以及CERO2、Da-jvO2、SjvO2与参照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用药前两组患者血浆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纯化酶以及CERO2、Da-jvO2、SjvO2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和表3。
表1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各项生命体征(±s)
表1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各项生命体征(±s)
表2 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浆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纯化酶分析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浆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纯化酶分析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用药前后CERO2、Da-jvO2、SjvO2分析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用药前后CERO2、Da-jvO2、SjvO2分析比较(±s)
2.3 用药后10 min、30 min、60 min实验组患者MAAS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P<0.05)。见表4。
表4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用药后不同时间段MAAS评分情况(±s)
表4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用药后不同时间段MAAS评分情况(±s)
2.4 实验组患者入睡时间、自然清醒时间均与参照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5。
表5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入睡时间、自然清醒时间(min,±s)
表5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入睡时间、自然清醒时间(min,±s)
重型颅脑损伤在临床上并不罕见,大多数均为脑挫伤,且常常与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合并存在,患者病情危重且治疗的难度相对较大,致残率和致死率均相对较高[11]。在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常常会因为疼痛或者是其他原因而出现躁动等精神症状,不仅仅给治疗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不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12]。在此基础上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患者大脑局部组织缺血、缺氧,患者大脑可能会因为细胞代谢产物的生成和炎性反应出现继发性损伤,因此就应该分析更好的麻醉镇静药物[13]。
近年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躁动镇静与麻醉过程中脑保护受到了麻醉医师的广泛关注,而躁动镇静对于患者的顺利治疗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脑保护效果对于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麻醉镇静过程中多种麻醉药物均会影响脑氧代谢,可能出现唤醒和呼吸抑制,限制了其广泛的临床推广[14]。右美托咪定属于咪唑类衍生物的一种,属于新型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其主要是通过蓝斑核内受体来发挥镇静和抗焦虑作用,通过脊髓内受体发挥镇痛作用,其在发挥麻醉效果的过程中可以在减轻患者应激反应的同时并不会出现呼吸抑制[15]。在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麻醉镇静的过程中,右美托咪定的运用起效快、半衰期段,并不会出现药物积蓄,同时,其对呼吸循环抑制较小,并不依赖肝、肾功能达到代谢的目的,停药后可以迅速恢复,并不会出现药物依懒性和成瘾性。在此基础上右美托咪定的镇静效果适度,不会出现过分镇静的情况,同时其也在麻醉过程中达到了脑保护作用,为患者的更好治疗提供了基础[16]。
综上所述,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麻醉镇静过程中右美托咪定的运用,可以保证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处于一个相对较为平稳的状态,有效的达到了躁动镇静效果,缩短了患者入睡和自然清醒时间,发挥了相对较好的麻醉过程中脑保护作用,提高了麻醉的效果与安全性,促进了患者的更好治疗与恢复,值得予以广泛的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