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悦 牛莹莹 杨凤华 孙凯 于皓臣 赵洪涛
(1.牡丹江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2.牡丹江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生物教研室 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3.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 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卫生毒理学作为一门实验性很强的课程,它以动物实验为中心来进行设计、实施、结果观察和评价。卫生毒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术务必相互结合才能符合国家关于培养高素质、创新型预防医学人才的要求。卫生毒理学实验内容的设置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动物实验操作技术,主要培养相关专业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素质和能力。除此之外毒理学实验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和处理实验结果的能力以及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可以为学生以后的现实工作建立一个良好的基础[1]。
传统的实验设计中大多是验证性的实验和基本的操作性实验。这一类型的实验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更不利于创新设计精神的培养[2]。按照教育部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要求,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在2016级预防医学本科1-2班进行了卫生毒理学实验改革,以此能够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操作技能和处理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牡丹江医学院卫生毒理学实验主要针对预防专业的学生开设的。目前共分为6个实验项目,总计24学时,分5次课进行。实验内容分别为:实验动物的一般操作技术、经口急性毒性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骨髓染色体畸变分析试验、大鼠致畸试验、淋巴细胞增殖试验。
实验课成绩占总成绩的20%,考核项目有学生是否出勤、实验结果是否与预期结果一致、实验报告是否完整规范和学生课堂表现。这样的实验成绩构成考核方式使得学生毒理学实验成绩基本无差异,无法通过试验考核成绩考察学生的实际水平。
在毒理学实验的实验仪器操作工程中,由于目前的条件限制,导致在实验课堂上不是一个班级的所有学生都能具体操作实验,往往是只有一部分学生能够进行实验操作。这一现状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操作仪器不熟练,缺乏实验室安全意识,可能引发实验事故。
另外,实验项目以验证性和演示性试验居多,综合性与设计性试验偏少。实验教学多采取教师讲解,学生单纯仿效执行操作,这种被动的教学形式造成多数学生对毒理学实验的参与性与主动性不强。
针对牡丹江医学院卫生毒理学实验的现状与弊端,学校选取了学校2016级预防医学专业学生为试点开展卫生毒理学实验改革。学院2016级预防医学专业共有两个班,学校将预防1班学生作为改革试点班,预防2班学生作为对照班,具体实验教学改革项目如下所述。
适时增加分子毒理学相关实验内容,并融入生化遗传学等相关知识使学生能掌握最新的毒理学实验技术,了解学术前沿。
具体授课前,召集试点班学生进行动手能力及思维能力的简单测试,做到任课教师对学生实验能力有初步了解。然后对试点班学生进行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为给学生讲解综合性实验的教学目标和具体内容,叮嘱学生提前了解相关毒理学理论,提前预习相关的实验操作技术,教授学生学会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数据并介绍实验考核办法[3]。
在卫生毒理学实验正式进行之前适时开放实验室,大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验前期的准备工作,从准备实验到做出实验结果的全过程完全由学生为主角,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并得出最终结论。让学生通过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分析,充分理解毒理学理论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表1 分数比较
表2 满意比较
结合毕业课题研究将传统实验课堂向第二课堂延伸。积极鼓励学生申请校级及省级的科研资助项目,教师指导学生申报课题、开展相关实验并撰写文章和毕业论文答辩。通过这一改革可以使学生通过毒理学实验课程掌握了基础实验技能之后,正式进入毕业论文答辩之前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科研素质[4]。
本次改革将实验课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由20%提高到40%,加大考核难度及实验过程的考核力度。
本次毒理学实验改革将实验课的考核内容以实验操作、实验报告、课堂提问、第二课堂活动表现几部分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分;严格把好实验报告关,杜绝雷同报告;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强化基本功,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对两组班级学生的考试成绩及教学满意度分别进行比较分析。其中考试成绩满分为40分,教学满意度满分为100分。考试成绩按照学生的实际发挥水平打分,教学满意度以学生客观感受为准由学生本人打分[5-6]。
对比分析两组学生考试成绩和教学满意度,分别以40分和100分为满分,考核成绩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取t检验,满意度用频数表示,组间比较用秩和检验,当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统计分析计算用SPSS20.0软件进行。
改革班学生期末考试平均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班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试验组学生对教学满意度为(94.1±5.2)分,对照组的教学满意度为(88.5±5.4)分,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两组学生考试平均分和教学满意度比较(±s,分)统计学分析如表1和表2两表。
由上述实验成绩统计结果可见,试验组实验成绩与对照组实验成绩总体平均值之间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因试验组的实验成绩平均值大于对照组的平均值,说明对试验组采取的卫生毒理学教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由此使实验成绩的取值有所升高。
由学生满意度调查统计结果可见,试验组班级学生与对照组班级学生对实验改革满意率总体平均值之间具有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满意率平均值大于对照组班级的满意度平均值,由此表明学生对于此次毒理学实验改革所采取的各项措施是比较满意的。
总之,经历本次卫生毒理学实验改革试点,学校发现无论对于学生还是教师都有所收获。然而卫生毒理学实验改革的道路仍然漫长,让学生尽快适应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工作的实际需要,学校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和困难,学校会持续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以实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