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中声景的类型及其功能初探

2020-07-22 07:22王云龙
山东林业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园林景观

王云龙

(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610041)

1 声景概述

人对环境的体验过程是通过眼、耳、鼻、舌、身5种感观的相互协调作用,来获得对园林景观的色、声、香、味、触的复合体验。在这5种感官体验中,人的环境认知的信息的85%来自于视觉,10%的信息来自于声觉[1],而在特定情况下(如谈话、欣赏音乐,听戏,听广播、听鸟鸣等),声觉的重要性有时会超过视觉。因此,声觉作为仅次于视觉的感官活动,对丰富人的感官体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类自古以来从未停止过对声觉美的追求,从音律中的侓吕、宫调,到戏曲中多样的唱腔,再到诗词中的残荷听雨,不难发现人们对声觉美的追求远不低于视觉。而在传统的环境体验研究中,人们对视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声觉的关注却往往被忽视。

1.1 景观的定义

景观即风景、景象,英文拼作Landscape。从字面意义上来看,其具有视觉美学意义上的概念,而人们在实际环境体验中,并非单纯的依靠视知觉进行感知,其感知途径还包含声觉在内的嗅觉、味觉和触觉,它是一种多层次的复合体验。因而,在新的景观定义中,景观也并非单纯意义上的视觉景观,而是包含声觉景观等在内的整体景观(Total Landscape)[2]。

1.2 声景的概念

关于声觉景观的研究,早在20世纪20年代末,芬兰地理学家格兰诺(Granoe)就提出了声景观(soundscape)的概念,其研究范围主要是以听者为中心的声环境[3]。而首次将声景观纳入设计领域加以研究是在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音乐家莫瑞·谢弗提出了声景学的概念之后[4]。声景观(soundscape)一词包含声(sound)和景(scape)两个组成部分,前者表达其状态,后者以表达其美学意义,即具有欣赏价值。因而笔者认为并非所有的声音都可以称之为声景观,声景观应该是通过人的声觉维度,能够从环境中获得声觉美或是某种情感体验的无形景观。

2 声景观类别

在园林中,根据不同类型的声景源可以将声景观划分为自然声景、人文声景、生活声景三大类别,并各具特点(表1)。

表1 园林中不同类别的声景观

2.1 自然声景

从古至今,不难从诗文中发现人们对自然山水的向往和喜爱,庄子在《齐物论》中将自然界的声音称为“天籁”,由此可知,自然声景自古也是人们所关注喜爱的对象,诗文与园林相通,自然声景也因此被运用到园林景观中,从而成为园林中的景观重要组成部分。

常见的自然声景包含流水声、雨声、风声、鸟鸣等声景元素。以流水声造景是园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如扬州瘦西湖二十四景之一的石壁流淙,以水击山石发出的流水淙淙声成为著名的景点,又如避暑山庄湖泊区中有风泉清听、远近泉声和暖流喧波三处景点就是运用山泉营造声景的佳例;气象变化所产生的风雨声在园林中也常受到文人青睐,例如拙政园中留听阁楼、听雨轩两处景点通过栽种大叶植物来获取雨声,避暑山庄的万壑松风和静明园的风簧清听则分别以风吹松林、风动竹簧所产生的松涛声和萧萧竹声独成一景;人们动物声景的关注,是从鸣禽的驯养开始,直至现代还存在着笼养鸣禽,在园林中以动物声独立成景的例子如静宜园中唳霜皋的鹤鸣,西湖十景之一的柳浪闻莺和避暑山庄中莺啭乔木的莺啼,其为园林环境带来无限生机,是园林中的一处独特景致。

自然声景源于自然,因此受季节和气象影响,具有时限性。“夜蝉当夏急,阴虫先秋闻”中的夏蝉秋虫,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中的夏雨蛙声,“秋声乍起梧桐落,蛩吟唧唧添萧索”中的秋风蛩吟,都是应时而变的声景,正如张潮在《幽梦影》中所说:“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声景随季节而变,四时景致各有特点。

2.2 人文声景

人文声景主要源于人类的一些社会文化活动。园林作为人们消遣娱乐活动的场所,一些附有娱乐性质文艺演出活动往往在园林中开展,其附带产生的具有人文特色的声音成为园林景观重要组成部分。比较典型的例子如园林中戏台,它最早出现于明朝中叶的江南地区,这一时期,江南是我国最为富庶的地区,因而江南地区的文人士大夫更加注重精神上的享受,富而造园林,名园演曲文,名冠天下的昆曲和苏州园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兴起,并相互结合,园林成了戏曲的舞台,戏曲成了园林中重要的人文艺术景观[5],其例子如豫园的凤舞莺鸣打唱台,拙政园的鸳鸯厅,网师园的濯缨水阁,都是园林艺术和戏曲艺术相互结合的产物。这两种人文艺术的结合,可以说是声景美和视景美的耦合。

除了文艺演出活动所产生的人文声景以外,还包含一些宗教活动所产生的声景,如静明园中著名景点之一的云外钟声,西湖十景之一的南屏晚钟,计成也在《园冶》中说:“萧寺可以卜邻,梵音到耳”。佛寺的声音在园林中能独成一景,源于佛学的影响,法华经曾说:“梵音微妙,令人乐闻”因此,佛寺的钟声,诵经声被文人视为清静之音受到文人的喜爱,因而能在园林中独立成一景。

无论是园林中的文艺演出活动,还是宗教活动所产生的人文声景,它都包含一种文化属性,人们能从这种属性中解读到更为深层次含义,或是一段历史,一个传说,一种文化。昆曲的吴侬软语反映的是江南地区的戏曲特色,沔阳的沧浪渔唱、柳口樵歌反映的是地方传说,因而人文声景所包含的文化属性又往往受地域性的影响,而有能充分反映地域文化特色。

2.3 生活声景

生活声景是由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所附带产生的声音,它并非一开始就以景观功能作为目的而存在,这些生产生活活动可能是市场的叫卖声、是城市交通声、乡村鸡犬声,因而,它更多的是反映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这些由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所产生的声音本身并不具有美学意义,而在特地的情况它也会被人们作为声景加以欣赏。如《桃花源记》中描绘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以鸡犬声来反映怡然自得的田园生活;苏州耦园的听橹楼就以船桨声反映江南水乡的特色;又如北方皇家园林中常见的买卖街,利用买卖吆喝声营造出繁华的市井环境,以供皇帝体验到街巷市井生活。因此,生活声景所具有的景观功能,并非由体验者直接从声音中获得,而需体验者通过这一特定的声音,联想到相关人类的生产活动情景画面,再触发体验者某种情感,整个过程由虚转实,再由实转虚(图1)。

生活声景具有时代特性,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方式的改变,其声景也随之变化,例如农业社会的船桨声,在工业时代则演变成船的机器轰鸣声。一些具有特色的声景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变更而逐渐遗失,而新的声景又随着时代变更而出现新的形式。

3 声景的功能

3.1 引发联想

音色是辨别声音的重要声音特性,人们在辨别一个声音往往会依据个人的经验将另一种具有相似音色的声音加以联想,如声若洪钟,声如细蚊,这些成语都是声音引发联想的描述。在园林景观中,声音引发联想这一特性能为园林增添趣味性,并引发体验者无限的遐思,形成独特的声景。

中国古典园林非常注重意境的含蕴,联想往往是体验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重要方式,因而,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声景往往会让体验者遐想无限。园林中最为典型的是爱好文人墨客常将自然流水之声与丝竹乐器之声联系起来,圆明园中的夹镜鸣琴、颐和园的玉琴峡、静明园的峡雪琴音皆是以流水声联想到琴声的例子,又如无锡寄畅园的八音涧因其泉声让人联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声音而颇具趣味。

3.2 留存记忆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一些具有时代特征的声音也会随之消失。一个声音可能是一个时代,一段历史,一则故事的反映,因此,声景如同历史文物古迹一般,具有历史价值,能唤醒人们对过去历史的记忆,同时,它的存在对一些具有文化价值的声音有保护传承作用。

澳大利亚布雷的海湾前滩公园是利用声景的记忆留存功能的典型例子,该公园前身是一个造船厂,而为了将这一历史反映在景观之中,设计师则利用播放码头的声音和船下水的声音来唤起当地居民的记忆,也告诉着人们公园以前是一个造船厂的历史。北京的钟鼓楼是老北京城有名的一处声景,它始建于元代,铜钟铸造于明朝,其钟声响遍能北京城,起主要功能用于城禁管理,用于报时。而到现代,每当年节钟声再次响起,虽然已失去了原有的报时功能,但是其对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的价值远远大于其本身的功能。

3.3 调节情绪

(1)声景的节奏

声景的节奏是能调节一个人的情绪,如同我们在欣赏一首音乐时,舒缓的曲子令人心情平静,且舒适,而节奏活泼的曲子令人感受欢快,而快节奏的音乐则让人感到热烈,并易疲劳。从音乐这一特性,我们可知声音的节奏快慢对人的情绪产生极大的影响,在设计中则可以根据声景节奏的快慢来调节体验者的情绪。在常见的公园中,一般人们的活动都比较安静,如散步,休憩,闲聊为主,则通常会播放舒缓的音乐,让环境显得更加清幽;而在城市广场中,环境较为喧闹,人们的活动较为剧烈,如中老年人们的广场舞活动,年轻人的街舞,滑板表演,则考虑播放节奏较快的音乐,让城市空间显得更加热闹,从而提高人们的活动参与性。

(2)声景的复杂性

在实际环境中的声景并非由单纯的一种声音组成,它是由多种具有不同属性的声音共同组成,例如城市中的小区,它可能存在街道车流交通声,小区的鸟鸣声,人们的活动声等等,这些声音各自具有不同的音色,响度,节奏等,从而对声景的复杂程度有极大的影响。依据Ipsen 建立的声音“复杂性理论”,人的情绪与声音复杂性的关系呈现为一条抛物曲线[6]。由他的理论可以看出,声音的复杂性过低,人们会觉得环境缺乏趣味,而愉悦感则较低。如果复杂性过高,人则会感到厌恶。只有当声音的复杂性处于两者的中间值时,其愉悦感最高(图2)。根据声音“复杂性理论”,则可以通过控制声音的复杂程度而调节人的情绪,已达到体验者最佳的体验感受。

(3)特殊声景

除了上述所说的声景的节奏和复杂性对人情绪有影响外,在特定的声景影响下,人的情绪也会随之受影响,即所谓的触景生情,而这种情绪的激发,则需要通过个体依据自身的经历对外界景物进行主观联想,从而强化了自身的情绪。例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鸟鸣在此处只是触发诗人主观情绪的特定声景。又如迈克·阿拉德与彼得沃克合作设计的美国911 国家纪念广场,利用下沉式跌水的轰鸣声,让人感觉其声如同悲鸣,将纪念广场的氛围渲染更加沉重,让原本人们已有悲伤情绪得到强化,从而达到悼念逝者的目的(图3)。

3.4 遮蔽噪音

关于噪声的概念,音响生态学者Murray Schafer早在1977年提出来了3种不同形式的噪音:(1)不被需要的声音;(2)不悦耳的声音;(3)高音量的声音和信号传输系统的干扰声[7]。本文所提到的噪声是相对于乐音来说的概念,专指不悦耳的声音。而对待噪音的处理,可以利用声音的遮蔽效应,即利用响度较高且悦耳的声景遮蔽相对响度较低噪声,以乐声取代噪声,从而达到改善声环境的目的。

美国纽约曼哈顿的佩雷公园地处繁华的街道旁,其很好的利用瀑布墙来遮蔽街道繁忙的交通声,这种以自然的乐声来代替城市的噪声的做法则是典型的利用声音的遮蔽效应,提高了声音的愉悦感,改变了这一小块空间的声环境,为市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的休憩空间(图4)。

4 结语

声景作为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为体验者带来有别于视觉景观的感受,从而拓展了人们的审美维度。自然声景、人文声景和生活声景依据各自的特点都能在设计发挥自己的作用。声景的引发联想、记忆留存、调节情绪、遮蔽噪音四大功能为园林景观的营造提供了帮助,丰富了园林的景观感受。另外,声景的研究将声学的领域纳入到景观设计领域,拓宽了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研究范畴。

猜你喜欢
园林景观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景观别墅
景观软装在地产景观的应用及市场前景
布赖滕巴赫景观酒店48°Nord
清代园林初探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自制立体景观贺卡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景观平面图》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