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日新
摘 要: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过程中,赏识教育的方式逐渐受到广大教师群众的关注,借助赏识教育引导师生之间开展密切的交流和沟通,给予学生们在生活和学习方面一定的鼓励,促进学生们积极参与到学习环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将以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融合为主题,从明确赏识教育现状、如何渗透赏识教育等方面进行分析,推动赏识教育模式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赏识教育;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6-0150-01
赏识教育开展的重点在于对学生们的尊重、理解和关爱,给予学生们足够的认可,帮助学生们建立学习的自信心,进而促进学生们身心的健康发展。所以,在小学体育课堂赏识教育模式的开展中,教师们从本质上对赏识教育进行认知,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同时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具有针对性地设计赏识教育渗透方式,逐步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性。
1.明确小学体育赏识教育目标
在当今教学课堂上,鼓励性评价教学方法并不缺乏,然而教师们通常出现仅仅鼓励优等生,而忽视了对学困生的鼓励,导致对学生们进行区别性对待,整体性地降低课堂教学效果。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们首先要明确赏识教育现状,充分了解赏识教育开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进而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第一,赏识教育与批评教育相融合。虽然鼓励与批评两者为矛盾统一的存在,但是在赏识教育模式下,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存在。比如,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引导学生们对动作锻炼中,当学生们在动作方面存在错误并形成习惯时,教师们以批评的方式帮助学生们纠正自身已经习惯的错误动作,以示范的形式对学生们加以改正,例如,在奔跑中学生们的呼吸方法经常出现错误,长时间的锻炼会对自身造成一定的损害。另外,学生们在改正自身的错误时,学生们难免会遇到一定的困境,教师们以鼓励的方式给予学生们努力的自信心,逐步实现赏识教育与批评教育相结合。
第二,公平对待每位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们难免过于重视优等生的赏识,而忽视了学困生的鼓励,导致教学课堂两极分化严重。通过对每位学生的公平对待,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整体性地提升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
2.设计小学体育赏识教育方式
在小学体育赏识教育中,教师们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捕捉赏识教育的时机和途径,进一步优化赏识教育方式,促进赏识教育与体育课堂教学的融合。
第一,重视备课阶段。在小学体育备课阶段中,教师们结合体育教材内容,寻找两者之间的契合点,实现赏识教育的灵活渗透。比如,在广播体操教学过程中,教师们首先以示范的方式对每个体操动作进行详细分析和教学,然后让学生们进行尝试和学习,当发现个别学生的体操动作规范、表现优异时,便给予肯定性地表扬,邀请其到前排来做演示,促进学生们之间的相互交流和互动,体验到体育学习中的乐趣。
第二,捕捉赏识教育时机。比如,在排球教学环节中,教师们首先让学生们对垫球进行学习和锻炼,对于初次接触到排球垫球训练时,难免会出现各种失误,导致排球向各个方向飞去,当教师们发现个别学生主动帮助其他同学捡球时,及时捕捉这个赏识教育的时机,对其乐于助人的行为给予表扬。同时,教师们仔细观察每位学生的动作和态度,当排球垫球动作规范、心态平静时给予肯定,当个别学生表现出心态焦急时,教师们及时给予安抚性地谈话,逐步促进学生们身心健康的发展。
3.优化小学体育赏识教育渗透
在小学体育教学阶段,赏识教育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与各个教学环节相融合,从多个层次实现赏识教育的渗透,打造有效性的体育教学课堂。
第一,明确赏识教育的切入点。比如,在短跑教学中,教师们向学生们提出“如何能够起跑更快、跑步更快?”的问題,引导学生们对起跑姿势、跑步姿势进行探讨,并鼓励学生们以示范的形式进行尝试。然后,教师们组织学生们开展追逐跑的游戏,为学生们提供自我试验的舞台。最后,教师们对每位同学所提出的姿势给予肯定和解答,实现有效性地评价。
第二,多元赏识。比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学生们按照自身的动作进行尝试,教师们根据每位学生的表现从多个层次进行赏识和鼓励,同时将语言、肢体和表情等多种赏识形式相融合,促使学生们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大增,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第三,分层赏识。由于学生们的身体素质不同,甚至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在赏识教育的开展中,教师们不能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而是根据学生们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赏识标准。比如,在蛙跳的教学中,由于性别的因素,男生与女生所能够承受的蛙跳数量不同,教师们以不同数量来进行限制,激发学生们运动潜力的同时,避免对学生们的身体造成伤害。借助多种赏识教育方式的采用,逐步实现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课堂上的渗透,促进学生们健康的发展。
总而言之,赏识教育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应用合理正确性地赏识教学来充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们的学习自主性。另外,赏识教育的开展需要教师们把握一定的度,将其与批评教育相融合,以批评教育指正学生们的错误,以赏识教育来推动学生们自信地前进,逐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推动当代教育模式的创新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