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林
摘要:在财务机器人已经出现的情况下,为了顺应会计行业的就业形势,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模式要进行转变,从原来以培养核算型人才转变为管理型人才。同时在教学上实行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会计专业学生进行有侧重的会计管理型教学、非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会计创业型教学等,以满足就业市场对会计专业学生的不同要求。
关键词:财务机器人;管理型人才;分层教学;非专业就业;创业课程
一、财务机器人的出现对整个会计行业的影响
财务机器人(RPA)是通过执行重复的基于规则的会计任务将手工活动实现自动化的一种技术,是流程自动化在财务领域的应用。它通过模拟会计核算人员日常基本电脑操作,来替代处理重复性高、耗费时间较长、附加值较低的人工任务。目前,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陆续推出了财务机器人,引发了会计行业的广泛关注。财务机器人已经具备的功能主要有录入信息并进行合并汇总,根据既定逻辑进行业务评判,可以实现24小时不间断工作,并且能够全程记录操作步骤。相比人工处理数据,其效率高、成本低,正逐渐取代基础财务人员的日常工作。在那些使用财务机器人工具的企业里,基础核算型财务人员没有了。未来财务人员不需要再做记账、算账这种低附加值的工作,他需要运用专业知识来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包括预算制定和分析、成本核算和控制、绩效管理和提升、投资评估和决策等方面;同时一个了解财务机器人工具开发和维护的财务人员也是很有价值的。在2019年的会计技能国赛中,已经取消了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处理而增加了管理会计技能竞赛的部分。
由此可见在未来几年,财务机器人必将大量出现在会计行业中,从而引發会计行业内部的一场革命。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必须改革才能适应这一变化。
二、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培养现状
高职学院会计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参差不齐,有高考升学的学生,也有中职生转段进入的学生,这中间有的学生对相关会计课程感兴趣,会计专业知识接受快,较快掌握简单的会计工作方法;有的学生对会计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一般;有的学生从始至终对会计专业不感兴趣。日常教学就是将这几类学生完全统一在一个教学平台上,进行各种常规课程的会计核算型教学,因此教学效果大大削弱,诸如有的学生觉得进度太慢,教学内容太简单;有的学生勉强跟着教师进度慢慢推进;有的学生由于对会计课程不感兴趣所以前期会计基础不好,造成后期专业课程听不懂,也不想听等。这不符合现代职业教学规律,在未来的就业过程中更不可能所有学生都进入会计行业。
目前高职学院会计专业的主要课程设置包括:“基础会计”“初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预算会计”“电算会计”“税法”等,这些课程中核算类课程占绝大多数,学生的培养方向主要还是专注于核算技能的提升,大部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还在致力于培养“工匠式”核算型会计人员。毕业生中的一小部分较优秀的学生满足于进入一些小型企业做出纳或在财务代理公司做记账工作,但是还有相当大部分的学生只能在非会计行业就业,主要集中在服务行业、销售行业等,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就业满意度不高。在财务机器人快速发展的今天,只有尽快转变会计专业的培养模式,才能适应会计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三、转变会计专业学生培养方案的对策
首先在完成会计基础教学的情况下,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就业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各有侧重,学生才能在今后的就业中有竞争力。
对会计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并有志于从事会计工作的一部分学生,可以适时地加大管理会计、系统维护和数据分析相关课程内容,由主要培养核算型会计人员向培养云财务系统操作和维护人员以及管理型会计人员转变。以会计实际岗位所需要的能力来设置课程,在完成会计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入计算机操作与应用、财务软件系统操作的基本原理、财务软件系统维护、管理会计、财务成本管理、企业战略管理、财务数据分析判断、财务理财规划、企业风险管理等课程,通过以上课程的教学,不但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还增强了他们应对工作变化的能力;增加财务管理类课程的设置,培养学生对财务数据的分析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财务数据对企业发展提出前瞻性战略想法的能力,使学生的财务管理能力得到大幅提高,充分体现出会计专业的管理职能;同时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切实提高学生对财务数据的分析能力,以及依据数据的判断决策能力;增加相关管理会计教学软件的使用,模拟企业经营情况,利用系统生成的相关财务数据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分析结果进行经营决策,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决策效果;增加企业现场实践工作机会,带领学生进入企业工作现场,观摩会计管理岗位人员的具体工作,熟悉工作流程,使学生了解实际工作和教学模拟的差别,为未来就业做好充分的专业准备。此外还应加大复合型财务人才的培养内容,未来会计岗位工作对学生的要求不再是完成简单的核算任务,而是更多的能完成复合型管理任务,这种工作岗位的性质对人员综合能力的要求较高,比如企业上下级人员之间的沟通能力、企业内外会计专业和非会计专业人员之间的沟通能力、财务专业性的战略思维、财务专业性的风险管控能力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是财务机器人无法替代的高端会计人才。
其次对那些会计专业知识掌握一般,但是兴趣广泛,愿意尝试其他专业领域学习的学生,应为他们创设宽领域、多角度的非会计专业课程内容,就是在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外附加一部分与会计专业相近的财经类、服务类专业课程内容,鼓励学生在学好会计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拓展学习其他财经类、服务类课程,比如开设一部分电子商务专业、金融专业、酒店专业等的相关课程,同时在这部分课程教学中融入会计课程内容,充分体现会计专业与其他各类专业的联系。同时加强与这几类行业企业合作,增加企业教学实践的课时,由教师带领学生进入企业,如电子商务企业或商务酒店企业,观摩这几类企业的经营状况,工作形式,利用会计专业和这些相关专业的契合点搭建教学联系,使学生对专业的理解不只局限于本专业,对非专业工作内容产生兴趣,扩大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视野,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自信,增强会计专业学生的非专业就业能力,使他们将来的就业范围更加广泛。
对于在会计专业课程学有余力并且愿意进行创新创业体验的学生,可以增设创业课程,让学生了解创业也是职场的一种形式,开设包括创业管理、创业风险、团队合作、危机公关和人力资源等课程内容,并组建一支具有先进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创业指导教师团队,也可以邀请学校以外的创业成功人士参加,帮助学生提升创业能力,了解创业过程中经常容易遇到的发展障碍,培育学生积极进取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模拟创业情境,解决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用创业的思维开展工作,强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计专业的学生因为有财务会计的学习基础,在创业方面有先天优势,但是学生如果没有相关创业课程的培养训练,就不能把自己的专业优势转化为创业优势。比如创业初期的筹资融资、运营管理、成本核算、财务管理、利润分成、税收优惠等。在开发相应创业课程的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在校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体验创业实践过程,培养创业者素质,提高学生创业的能力。
构建广泛的、深度的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模式是一种通过社会就业需求引导学校人才培养的职业教育模式。企业用人的实用型人才标准就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专业标准,因此在以上分层培养模式的教学内容中需要补充大量的企业实际操作内容。企业实操课程的设置使教学活动从学校的封闭状态进入到企业工作现场的开放状态,激发各层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特别是到企业工作现场的实习实践,教师与学生一同进入企业,让学生观察工作现场、体会工作状态,教师现场讲解工作实例,或邀请企业工作人员讲解工作流程,增加学生学习的实用性,第一时间解决学生的工作疑问,通过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熟悉各专业岗位的工作形式、工作状态,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修养,最大程度让学生熟悉了解工作岗位并掌握一定的实际工作技能,增强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四、转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模式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在教学硬件方面,要满足会计专业培养模式的转变需要在保证正常会计专业教学软件使用的基础上,一方面增加相关财务机器人的软件课程,使学生尽早接触,了解软件的工作原理,工作流程,将日常所学的会计专业知识与先进的核算工具相结合,提高对财务数据的管理和处理能力;另一方面还要增加财务管理相关实践操作课程,增强学生运用财务数据管理企业经营的能力。在计算机模拟企业经营情况下,不断训练学生对财务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虽然每个财务数据都反映着企业的部分经营情况,但是所有数据的汇总分析绝不是简单的企业经营情况的汇总,而是要通过会计基础核算数据科学分析出企业经营情况可能出现的问题,只有经过不断训练,学生才可能做到通过财务数据分析了解企业经营的真实情况,从而发现问题并提出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这才能满足未来会计工作岗位对用人的要求。
组建专业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是进行会计专业分层教学的保证。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师大部分是高校會计专业毕业学生直接进入高职学校任教,没有任何企业会计实际工作经历,对会计工作仍停留在从书本到书本的阶段,虽然学校经常组织教师培训学习,也有很多软件公司的实操训练,但是基本没有企业会计实践培训机会,遇到会计实际问题特别是运用财务数据对企业经营情况进行预判和估算的管理方面的问题,根本无法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从知识结构来看,目前教师的会计专业知识也是以核算型为主的,侧重管理型会计专业技能的培训很少,进入企业参与经营管理的教师基本没有,运用财务数据为企业进行管理决策的教师更少之又少,所以要解决这些问题,只有通过加强校企合作,一方面尽快将专业教师送到企业体验学习管理型会计的工作要领,另一方面将企业的有关专业人士请进学校,培训专业教师,使教师队伍迅速转型。
财务机器人的出现提醒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培养模式需要尽快调整,未来会计专业需要的是高端复合型会计管理人才。特别是财经类高职院校要适应社会行业的各种变革,不断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建构面向市场、服务产业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实现机制灵活、模式多样的实践教学体制、学习方式、教学模式、考核方式,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秀云.财务机器人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绿色财会,2017(09):37-41.
[2]黄国瑞.基于财务机器人背景的高职会计专业就业问题及对策[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08):180-181.
[3]吴利.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探讨[J].中国商贸,2018(33):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