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恭绰的北洋遗民情结

2020-07-20 16:40郑重
中华书画家 2020年2期
关键词:遗民信札北洋

郑重

叶恭绰(1881-1968),字裕甫(玉甫、玉虎、玉父),又字誉虎,号遐庵,晚年别署矩园,室名“宣室”。广州府番禺县人,祖籍浙江余姚。先后经历清末、北洋、民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个时代,被称为“四朝大吏”。25岁前,叶恭绰除了读书,还曾做过教师,编过报纸,算是一介布衣。1905年,经张伯熙(时任清政府邮传部尚书)举荐,叶恭绰入邮传部任总文案。1908年,得邮传部尚书陈璧赏识,从路政司主事逐步提升,任承政厅签事,有着“一岁五迁”的美誉。1909年,被邮传部尚书徐世昌任命为承政厅副厅长。

叶恭绰在清朝生活近30年,其中为官7年。其祖父叶衍兰是咸丰丙辰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任职户部、军机处。无论是从叶恭绰的自身经历,还是其家庭的社会关系来看,都称得上是清朝的世宦之家。1912年宣统帝退位,叶恭绰又参与修改“退位之诏”,算得上清朝遗民。但从思想感情上看,他对清朝并没有什么留恋,也不曾加入清朝遗民的行列,而是和梁启超、杨度、梁士诒等一起迎接袁世凯再度出山,在清廷和革命党之间进行周旋。

叶恭绰的仕宦生活,在北洋时代开启了新的局面。从历史来看,北洋时期是从袁世凯小站练兵开始,在探求中国军队现代化之路。叶恭绰的同乡梁士诒也是在参与小站练兵时与袁世凯相识,成为袁世凯的幕僚、北洋编书局总办,袁世凯的兵书多出自于梁士诒之手。叶恭绰即是通过梁士诒进入袁世凯的北洋系统,形成了叶恭绰——梁士诒——袁世凯之间的政治关系网。之后参与清帝逊位,平定张勋复辟,为袁世凯起草就职大总统誓词。袁世凯逝世后,北洋各派为“文治”和“武治”问题展开混战,叶恭绰长袖善舞,成为其间的缓冲力量。他的官位也由铁道部次长坐到交通部总长。与此同时,他还关心文化事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对大同石窟的发现保护、敦煌经卷的抢救、印碛砂藏、创办交通大学等,一时间既居于北洋政府高位,又是文化名人,成为与蔡元培齐名的人物。

1925年,叶恭绰辞去段祺瑞政府交通部总长之职,但他并没有退出政治舞台,而是栖居天津,静观时局变化。天津为清末直隶总督的驻地,李鸿章、袁世凯兴办洋务、发展北洋势力,使天津不但成为北方的工业基地,而且成为北京之外的另一个政治中心。李鸿章、袁世凯、段祺瑞、冯国璋、吴佩孚等北洋人物在天津轮番登场。北洋各系人物有不少人在天津有房产、企业,无论是驰骋于政治舞台抑或息政隐居,都以天津为依托,观察政治风云变化,奔走于京津之间。叶恭绰从1925年辞官隐居天津,行走于津京之间,其中不无对时局的观察和考虑。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北洋大势已去。1928年5月,叶恭绰南下上海,开始了他自谓的“避嚣就寂,辞富居贫”的生活。

叶恭绰定居上海后,他的北洋遗民情结才逐渐表现出来。他不在国民党政府任职,而多忠于文化,开展民间文化活动。他像清末遗民一样,借明末遗民的酒杯,浇自己胸中的块垒。叶恭绰除了出版明末遗民诗文集,吟其诗句,更多的是收藏他们的书画信札,并作考释,纾之于世。

叶恭绰的朋友赵药农藏有明末遗民王山史致友人的信札册,共收有信札39通,叶恭绰对此作了一番研究,写了这样一段题跋:

如顾亭林辈,固至可贵,然降清诸二臣及入清登第,如周栎园、沈绎堂辈亦杂侧其间,虽诸人皆有其文采风流,然以山史之孤介,何取与诸人推襟送抱,情如敦笃,且山史同时诸遗老亦多如此(观诸遗老之遗著可证之)。殆所谓“贞不绝俗”,抑有所不得已耶?

对清初文坛的复杂现象,叶恭绰做了客观分析,他认为:其一,清初文网尚疏,而明代姻、世、年、乡谊素重,势难遽断关系;其二,“诸人”虽然热衷仕清,或仍怀观望,诸遗民与之联络,不免意有所图;其三,当时清廷欲安反侧,或借诸降臣之手以结清流,遗民亦借此以资掩蔽;其四,郑成功、吴三桂失败后,诸遗老似对东南、西南已经失望,复转而志于北方,而于陕、晋、冀、察、绥尤为重视,李天生、屈翁山、阎古古以至朱竹咤辈,皆曾游历边塞,似乎别有所图,当非流连风景者。

叶恭绰对明末遗老做了贰臣的行径虽有所分析和体谅,但是对贰臣的行为仍持批评态度,而对顾亭林、王夫之、黄梨洲等人的晚节贞恒,推崇备至。家本素富的王山史,以东道主的身份留住顾亭林,傅青主以富户隐于医药,以财主和谋主双重身份参与反清斗争,叶恭绰皆赞美有加。

叶恭绰的遗民情结多来自他对遗民信札的题跋。阎古古是由明入清的遗民,阎氏自崇祯十七年国变,破家结客,擒叛从军,开始参加史可法的军队,继之又参与太湖反清组织及山东榆园之役,屡被追捕,九死一生。他和顾亭林、傅青主相仿,有时也不得不委曲求全,与新朝朋友相往还,但终无损其节操。叶恭绰从古古友朋信札中感受到点点滴滴,皆赴汤蹈火、出生入死之余痕,与史实可相印证,正足以证古古之坚刚不屈,始终一致,而不可与雍容之酒、鼓吹休明者等观也。叶恭绰提出“古古心迹,益可大昌”。

搜存乡贤诗文,以寄怀念。在岭南文物志中,叶恭绰对其乡贤屈大均、黎美周的遗民风节十分赞赏,集其诗文、立传歌颂,对他们的只字片纸,亦视之为珍宝。屈大均有《南游见闻录》-册,在屈的著述中并不占重要地位,但叶恭绰发现书中所记“皆明末清初大事”,“惟其中颇有异闻,足资参证,且多关粤事,故过而存之”。叶恭绰得到屈氏这一著述,曾感言:“翁山遗著,经历次收集,大约遗者已属无多,亦足慰翁山于九原矣。”在编辑《屈翁山四朝成仁录》时,叶恭绰付出了艰辛,因翁氏稿本有五六家传抄,详略各异,便逐—互勘。

《明末南园诸子送黎美周北上试卷》,黄节旧藏,密不示人。黄去世后,由王秋湄介绍归叶恭绰。黎美周为广东明末遗民,加之乡情,叶恭绰对此卷特别珍视,抗日战争爆发,时局变迁,叶恭绰流徙香港,所藏书画,历经离乱,毁失殆尽,而对此卷爱如头目,抱持未失。由香港而上海,再到新中国首都北京,此卷皆在行箧中。叶氏对此卷曾题数跋,虽因时代变异而感慨不同,但却含有深沉的遗民情结。1954年端午,叶恭绰73岁,重理此卷作了最后一次题跋:

猜你喜欢
遗民信札北洋
收藏界的“绝后”之作
旧时信札
新北洋打印未来
北洋海军为何会输
名人书信拍卖为何逆势上扬?
从报刊角度探北洋时期的民主思想
品朱耷《安晚帖》诗画,悟“真”情
遗民傅山的书法艺术探析
高句丽灭亡后遗民流向
名人信札收藏热